浅析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的研究
2015-10-31佘先明
佘先明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 415100)
浅析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的研究
佘先明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 415100)
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传统的专业整体方案设计和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是造成这种学校与企业严重脱节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更新软件工程专业的整体方案设计和改革教学法,迫在眉睫,本文将根市场需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谈谈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实施的具体方法。
模块化教学 软件工程 传统教学
1 背景分析
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至11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近3.3万亿元,同比增长20.1%,软件产业实现出口4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成为我国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软件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其产品和技术升级快,导致从业人员淘汰与更新快,从而加剧了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有近80%的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达20余万人。但市场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软件企业技术负责人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实际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因为技术原因在面试过程中遭淘汰。可以说,我国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
2 基本理念
模块教学法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对各高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作球化,现代的企业正朝着高文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现代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达识,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多年来,高校软件工程毕业生多,但学生普遍不受企业欢迎,毕业生步履艰难,危机四伏,究其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学校延用了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不出”实用型”和”操作型”的技术人才,不仅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改革是唯一出路,摒弃陈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学校为企业输送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3 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
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覆盖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对原有课程的整合优化。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软件工程专业才培养方案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使每个模块对应清淅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传统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能力为核心”。
(2)围绕模块能力培养目标,设置模块教学内容。依据模块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内容,将传统的课程改造为面向特定能力培养的模块。同时,整合传统课程体系,实现模块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此外,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企业学习模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融合多种教学形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衔接。通过将课堂教学、企业学习、研讨、项目、实验、练习、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
4 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模块化,就是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三大模块,即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其中文化基础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由若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而专业技能模块则依据专业技能特点,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课题组成。这样,就形成以专业技能模块为主干,文化基础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为两翼的新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模块,是将原先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按照新的理念和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重新整合而形成的教学单元。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模块课程的研究开发,在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了下面三个主要课程特色。
4.1以专业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横向和纵向两轴构成:横向为一定等级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表现为技能模块一、技能模块二、技能模块三、技能模块四、技能模块五等,各技能模块之间呈递进式关系,且每一个技能模块都由若干等值交叉的链状教学课题来支持;纵向为同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从初级渐次递进到中级和高级,表现为初级技能模块、中级技能模块和高级技能模块。同时,明确各模块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各模块之间、模块内各课题之间,在内容安排上按照专业基础知识,后专业知识,再将行业规范和技能训练合二而一,把原来自成体系的理论教学内容分解到模块和课题中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专业入门—知识准备—操践操作—项目实战”这样一个新的专业课程构建模式。模块之间和模块内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项目实战的渐进性。
4.2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原则
“理实一体”原则解决的是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的问题。各个专业技能模块都以训练课题为纽带,联系相关学科知识,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一定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划入课题。学生在一个课题的学习过程中,将做和学有机结合,既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
“工学结合”原则解决的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脱节的问题。每个模块不论是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学习,其教学课题的设计首先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且许多课题就取自企业的需求,保证技能训练对企业工作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匹配性。
“任务驱动”原则解决的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个模块由若干课题组成,而每个课题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务。一个模块由若干工作任务来覆盖本专业的基础技能、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包括一定的方法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用一个综合任务来整合各项技能,使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4.3优化模块内容、设备和师资
优化模块内容是使各模块内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核心就是明确该模块内的若干核心技能点,其余则根据学生特点、企业需求以及专业规范、开发平台、技能知识等的更新变化进行动态优化,在对模块的不断维护中保持模块内容的动态平衡性和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性。优化的目的是使模块内容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
根据模块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师资,解决的是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向问题。要使传统的一物一用变为一物多用,使学科型师资变成双师型师资。定期安排老师进行培训,进修,深入企业,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只有具有了这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模块教学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模块化课程改革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新形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培养软件工程能力。整合后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教学重点为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能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实践训练,强化培养学生动手打操作能力。整合后的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企业认知实习---学校操作实践---企业项目实战”的方式对学生开展3个阶段的集中式实践训练。
(3)成立科学严谨的评价小组,有意识地收集评价资料,科学分析测评结果,及时研究改进意见。将自我测评、评价小组测评、领导测评有机结合,将平时测评、阶段测评、终结测评综合考虑。
(4)校企深度合作。整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要突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听取企业意见,引入最新行业标准与规范,制订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引入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将行业最新技术融入到具体课程内容中,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定期展开与企业的人才交换机制,把企业中的工程师聘请到课堂上,让他们用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业指导学生。同时安排老师去企业学习交流经验。
[1](美)Roger S. 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本科教学版)》.
[2]覃遵跃,黄云,胡斌.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成都教育版),2012,(11).doi:10.3969/j.issn. 1672-8181.2012.11.009.
[3]暋袁,许强,王晓峰,檀明,张向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