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材生活化”问题思考

2015-10-30邵伟德邵天逸李启迪

体育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境化生活化儿童

邵伟德 邵天逸 李启迪

摘 要:前期研究文献表明,对于“体育教材生活化”这个问题,前期成果很少,说明了这个问题是一个实践中用的多、理论提炼的少的现象。本文针对体育教材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与概念内涵,提出了体育教材生活化的主要对象是儿童或幼儿,同时指出了体育教材生活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材;生活化;儿童;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15-02

“体育教材生活化”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意是指在体育教材选择与设计上要体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由于一些运动项目虽源于生活、源于劳动,但人类为了挑战运动极限,很多的运动项目都经过了提炼、改造与发展的过程,因此,目前大部分运动项目已基本远离了日常生活,形成了运动项目抽象化现象,这对于中小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理解与学习运动项目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抽象的运动项目尽量转化为中小学学生具有生活经验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并通过运动技能正迁移路径,实现当下的运动项目与之前的运动经历对接,以便于运用之前的运动经验构建新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体育学习效率。本文就“体育教材生活化”这个选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体育教材生活化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体育教材生活化是一个复合概念,由生活、教材、体育等词语组成。

首先,关于“生活”的概念,新华词典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①指人或生物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②进行各种活动: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③活着;保存生命:民非水火不生活。④生计。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⑤方言。活儿,做生活。根据本文选题的需要,此处“生活”的概念应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什么是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解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分为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当然,对于教材概念的问题,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此处我们不加以深入地讨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材生活化应指“把体育教材转化为生活内容”之意,即把体育教科书、体育教师参考用书、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之基本动作结合起来。

对于教材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很多国内外教育家都曾有过论述,如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生活”;瑞士的裴斯泰洛齐也提出过“生活教育”之说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吸收杜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教学就要走向生活”的观念,并对未来教科书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希望把生活引入教科书,把教科书变成一本活教材。因此,众多的教育家可为教材生活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之,以上论述主要是指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体育教材生活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体育教材“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动作;二是把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动作“转化”为体育教材。

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笔者认为,以上两种“体育教材生活化”的形式主要适合“初中以下学生”的体育教学(不包含初中学生),其理由主要:一是,体育教材生活化的主要形式是把体育教材转化为生活动作或把生活动作搬入体育课堂,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此举较为适合,特别是低段小学生,我们需要把诸如日常生活动作或游戏作为教学内容,也可以把体育教材拆分为数个简单的生活动作,这样既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枯燥的体育教材。二是,从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发育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已基本具备全面学习运动技术的条件与基础,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应以全面接触与学习各项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游戏、简单动作组合、运动技术拆分等方面。三是,体育教材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对于初中以上学生而言,学习较为规范的体育运动项目已是绰绰有余,并不需要开发更多的体育教材资源。而正规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人们长期以来经过改造而形成的符合科学原理的运动技术,因此,没有必要把体育教材简单的生活化,同样,体育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形形色色的手段、活泼的课堂气氛等也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体育教材这个问题。四是,从终身体育角度而言,人们从事的必然是某种业已成熟的、开展极为广泛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而绝非是生活动作,因此,初中以上的学生重点学习内容是正规的、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技术。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为了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与学习,也可以适当把它们拆分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但这应成为辅助之用;同时,还需要把拆分的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于学习与掌握完整动作。

二、体育教材生活化的路径与策略

根据上述理解,“体育教材生活化”的主要对象是小学(也可以指向幼儿)阶段的学生,因当下幼儿体育并未列入体育课程标准范围,因此,此处主要讨论小学体育教材生活化的问题。其主要路径可表述为三个方面:一是编写体育教科书过程中,结合挂图、卡片、图片等形式尽量使体育教科书生活化;二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尽量联系生活动作,并结合挂图、模型、卡片、图片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生活化;三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搬入体育课堂,开发体育教材资源,使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由于以上三个路径的主体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分而述之:首先,对于体育教科书生活化路径而言,主要的群体是编写教材的专家与学者,这就要求编写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与体验,这样才能把体育教材与生活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体育教材转化为日常生活动作,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编入教科书之中,并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好教科书与教师参考用书,为师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服务。其次,对于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路径而言,其主体是广大的体育教师。有了直观的、生活化的体育教材基础,但我们并不能停留于此,因为每一个体育教师主体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运动经验、教学经验等,因此,他们对于体育教材而言也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融入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与经验,赋予体育教材新的生命力。

然而,我们在落实体育教材生活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是错误。因此,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我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表1)。

三、体育教材生活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体育教材生活化适合的年龄

如上所述,我们基本明确了体育教材生活化的适合群体,那就是小学生或幼儿,这是由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思维特征、身体素质基础等方面决定的,因此,在幼儿、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体育教材生活化策略,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合理运用生活经验与前期运动经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但我们在初中以上学生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规范性较强的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才能尽早与之后的终身运动技能掌握紧密相连,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2.关注儿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绝大多数儿童学生的心理都是较不成熟的,他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心智成熟度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我们在编写儿童体育教材时,应当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年龄所对应的心理特点,尽量把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与他们的心理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如儿童的体育课本可以更多地运用一些卡通图片、图画、图形等,以吸引儿童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这样可以增加体育教材的可读性,提高体育教材的利用率。

3.寻找教材与和生活的联系点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劳动,尽管当下各种规范的运动技术已超越了生活劳动,但我们依然可以找寻出运动项目技术与生活劳动的衔接点,因此,我们在编写体育课本时,一定要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尽量寻找所教的运动知识、运动技术与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动作的连接点,并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对体育教材的编写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善于提炼儿童日常生活动作,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儿童的生活,善于观察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这样才能有助于编写者贴近儿童生活,把儿童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的动作元素搬入体育课堂,把体育教材细化为儿童生活动作,从而丰富体育课堂的生活气息,调动儿童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4.实现儿童体育课的“情境化”“故事化”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我们在儿童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填鸭式”的成人化教学模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减少动作讲解,增加启发性语言,更多地运用情境设置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教材的悬念。因此,在儿童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多以活动单元为主题,以情境教学为核心,用故事化的情节为载体,设计出适合儿童学生年龄特点、符合体育教材性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其宗旨主要是通过置疑的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预先设置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并通过之前的生活经验与经历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而不只是体育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学得毫无兴趣,一无所获。因此,运用“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等原理编排体育教材、设计教学模式、落实体育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摆脱传统的体育授课方式,让儿童学生进入“充满好奇、愿意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的体育学习良性状态。

5.适度考虑走向生活的课堂

体育教材生活化不能只是停留于文字上,更应该到实践中去验证、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反思,增强体育课堂走向生活的魅力。如一些农村小学,可以把课堂搬入附近的小山坡,利用爬山比赛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身体活动游乐场、少年宫等,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这些校外的体育实践课程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当然,以上这些校外的体育活动一定要在确保学生运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猜你喜欢

情境化生活化儿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留守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