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材生活化例析
2015-10-30董富秋武磊
董富秋 武磊
摘 要:体育教材生活化是体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地方特点、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年龄特征,以教材为载体,开发、选择或重组各种有利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教材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体验体育知识的魅力,以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教学方法;体育教材;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17-01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三(六年级)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甲宣布:“本次课我们用身体作为练习工具写英语字母,上一堂别出心裁的书法课。”热身游戏开始,当教师喊出某个英语字母时,学生们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其形状。课的基本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肩肘倒立动作后,引导学生用倒置的身体表示字母L,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在垫子上尝试着,在学生们亲身尝试过程中,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尝试能把字母“L”竖变长的方法。素质“课课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用双脚跳“日”字形、字母“A” 和人体障碍“O” ,使学生在尝试、思考中积极练习。
剖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同理,与生活没有联系的教材也是死的教材。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体育与生活的关系,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其中,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鲜活的生活记忆,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课例中,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以肩肘倒立教材为载体,抓住提臀、两手撑腰、展髋立腰重难点,整合教学内容,将本真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热身活动用身体摆字母,基本部分用身体写字母“L”,身体素质练习跳人体障碍“O”等环节,都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资源为教学内容,把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积极练习,实现寓教于乐。
二、场地器材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二(四年级)快速跑途中跑教学中,教师乙利用学校篮球场上的线和自制带尾巴的沙包设计教学。热身活动设计了“打龙尾”小游戏,要求龙体灵活躲闪保护龙尾,龙尾收腹跳起躲避沙包,击中龙尾膝盖以下为有效部位。诱导练习中,学生手持沙包练摆臂,高抬大腿触沙包。基本部分,学生将沙包置于篮球场不同的线上,根据自身能力确定沙包间的距离,体会快速跑与步频、步幅的关系。拓展部分,学生全力以赴追赶带有尾巴快速飞行的沙包。
剖析:体育器材是提高运动技能的载体,是师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要让体育器材和场地活起来,首先教师必须要做有心人,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切有利于设置情景的运动器材。课例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篮球场上的线为限制物,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沙包为辅助器材热身,整个游戏场地活跃,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练习的效果也达到了。摆臂练习,教师让学生手握沙包练摆臂,高抬大腿触沙包,以沙包为限制物练步频、步幅,学生因使用的教具看得见、触得到而学练积极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快速跑技术。拓展部分,学生眼睛跟踪带尾巴快速飞行的沙包,愉快地追击着投掷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巩固了快速跑技术,提高了他们的奔跑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案例:在水平三(六年级)折返跑教学中,教师丙利用布条摆成琴键和桥板,设计了“脚掌弹琴”和“踏板过河”两个游戏,提高快速跑技术。课的重点部分,教师讲解折返跑的核心要领:快速跑动中减速,降低重心快速蹬地和转身,要求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快速完成折返瞬间动作;学生掌握要领后,教师运用“点鞭炮”游戏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折返蹬转时,去触摸鞭炮(羽毛球筒)后快速返回。
剖析:教学方法生活化也是体育教材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体育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课例中,教师丙设计了“脚掌弹琴”和“踏板过河”两个贴近生活的情景小游戏,提高了学生练习积极性。“脚掌弹琴”游戏,让学生领会了以肩为轴,前后快速摆臂;以髋为轴,快速摆动腿的快频率跑技术。“踏板过河”游戏,让学生逐渐加大了两臂及髋部的摆动幅度。两个游戏的正迁移,有效提高了学生快速跑技术,寓教于乐。按规则进行“点鞭炮”游戏比赛,既提高了学生学练兴趣,又较好地巩固了折返跑的核心技术。
结论: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从教学内容选择,场地器材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设置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生活的仿真世界,更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