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锻运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策略初探
2015-10-30杨飞英
杨飞英
幼儿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除了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来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外,还必须积极、正确、科学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不断增强其体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可见,幼儿体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无数事实证明,凡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食欲好,进食量多,入睡快,睡眠也好,其身高和体重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增长得快,另外坚持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使幼儿机体经常接受自然条件各种变化的刺激,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使之能够适应冷热气温的变化,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幼儿时期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不怕严寒酷热、活泼、愉快、勇敢、坚强和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一、当下幼儿园体锻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都非常明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2个小时左右,分别落实在晨间活动、体育游戏、健康活动、户外自主游戏、散步等活动中。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是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但受到主客观等多种条件限制,不少幼儿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看似热闹非凡,布满整个操场,实际幼儿的运动量并不大。
*体育游戏活动中规则讲解等耗时久,实际幼儿的运动时间并不长。
*教师只关注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实际幼儿的体锻目标并无明确方向。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幼儿体锻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玩游戏,教师得解放”的观念,错误地夸大了幼儿游戏自主性,导致“幼儿玩成一锅粥,教师远程控制闲”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幼儿带出来玩,就是在保证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除了保证幼儿安全外,对幼儿玩得怎样则不闻不问。如此,活动力强的幼儿会屡屡疯狂地玩热门材料,活动力弱的幼儿则斯文地在一个个活动区游离或聊天。
2.班额大,保教人员少,安全教育被“说教化”。教师常常以活动前的规则、示范来引导并强调如何活动才能保证安全。因此幼儿的体锻活动时间被“规则讲解”大大占用,导致幼儿实际活动时间并不长,加上幼儿人数多,还存在一定的等待时间,虽然幼儿人在户外,但很难保证真正拥有充足的运动时间。
3.《指南》在健康领域中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有明确的参考区间和教学建议,但是一线教师很少能统整地关注幼儿纵向的发展,往往是以短期活动目标为主,且要求较为整齐划一,弱化了幼儿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以基本动作发展为例,容易忽视本年龄段幼儿应达成的目标及与前后两个年龄段发展目标的衔接。这势必导致教师“经验化”的教学,缺乏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二、有效户外体锻运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策略
(一)深入教研,专业为先
教师要通过教研和学习,分析户外体锻运动对个体生命质量的影响。了解其对幼儿各生命系统的重要作用,以更专业的视角对待幼儿体锻活动,并明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目标。
对运动系统:体育锻炼时加速了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使正处于造骨时期骨组织中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使其得到更多营养物质,促进造骨过程进程加快,孩子长高就不是问题了。
对心脏血管系统: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运动时,心脏的工作负荷加大,使心率适当增加,血流量增大,在心肌得到锻炼、冠状动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心肌获得充足的营养,长此以往就会促使心肌发达、心室壁增厚,使心脏体积增大。
对呼吸系统:人体在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以及氧气的吸入。幼儿经常从事运动,就能促使他们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主要表现在: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呼吸差增大、呼吸深度、肺通气量及肺活量增大。
对神经系统: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可以使幼儿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改善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提高他们从事运动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使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调节得到增强。
(二)方寸天地,灵动空间
据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合作编制的《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指南(试行)》(2013年)对室外场地的要求中提道:室外活动场地既要保障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又要方便幼儿锻炼体魄,认识自然。场地布局合理,有适合幼儿活动的硬化场地、软质地、绿化区、玩具区、沙地和种植区等。应有保证幼儿在阴雨天活动的场地和设备等。
各幼儿园可以利用自己的现有条件,进行合理划分,充分利用各种质地的环境给幼儿营造锻炼的环境。可将户外场地分为基本动作区和勇敢拓展区。基本动作区分设平衡、钻爬、跳跃、奔跑、球类、力量、投掷、玩沙等不同区域,并根据实际场地进行灵动调整,使各个区域都能充分利用起来。勇敢拓展区可遍布于有高低层次的活动场地,楼梯架、树桩上、大桶里……充满野趣,更具挑战性。
让方寸之地拥有灵动的空间,哪怕是农村幼儿园,在场地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利用围墙、草木带的空隙建构拓展攀爬区,让幼儿在体能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快乐!
(三)创意组合,自主运动
幼儿园体锻环境的营造,一是要趋于自然和原生态,二是要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可采用混龄组合锻炼模式,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区域,自由结伴组合器械,自发创造运动方式,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通过自由组合和拼搭,激活幼儿的无限创意,让运动更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
另外,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打造自主运动的体锻模式,让幼儿在探索与挑战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目标!也可根据各园的实际条件,制作户外集存放和休息于一体的储物平台,幼儿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需要,适当调整,坐着观看其他同伴的活动。
(四)关注细节,温馨助力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了解本班幼儿的体质特点,及时关注幼儿选择的体锻项目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控好运动时间,在体锻活动进行过程中对幼儿面色、流汗程度、呼吸状况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运动过量或运动量不到的幼儿给予适时的介入引导。
关注幼儿生理需要:活动场地需安排休息长椅,也可用木桩、拆卸式建构材料等作为“凳子”供幼儿休息时坐。并根据天气及气候变化,提供吸汗巾或擦汗巾等。
关注幼儿运动安全:部分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虽然应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但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同时,也要加强活动前器械的检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五)建立体系,重视评价
体锻活动实施过程起到促进良性循环的作用,对课程操作的实效性起到反思和验证的目的。评价不仅为进一步制定修改活动方案提供依据,保证教育目标的落实,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正确地评价幼儿能促进每个孩子对体锻活动的认知、体验、实践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方法上既要考虑科学性,以利于得到关于幼儿发展的真实信息,同时又必须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可行性,尽量简单、实用,便于教师操作,使这项工作能持之以恒,形成体系。对此,笔者结合实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幼儿层面:主要通过班级“运动之星”“班级小健儿”等方式开展自评和互评,体现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以及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与认同感。
2.教师层面: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后的反思、研讨等方式,对各年龄段幼儿的体锻活动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结合日常幼儿体锻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参与和引导幼儿的评价过程。
3.家长层面: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相关体锻活动,如亲子体育运动节、幼儿体能调查家庭问卷、家庭体育教育征文等,感受并交流分享体锻课程开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和进步。
4.幼儿园层面:设立学期“阳光运动教师”“阳光运动班级”“阳光运动家庭”等评比项目,体现体锻课程的真正落脚点和价值所在。
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幼儿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各国幼教界都在积极探寻科学之路。通过有效的体锻活动来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为之不断努力实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南钱清幼儿园 3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