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
2015-10-3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528300李军黎李淑欢卢嘉仪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528300)李军黎 李淑欢 卢嘉仪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也在不断上升,但早产儿因诸多的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导致败血症发病率也随之明显升高[1]。经调查研究显示[2]:每年有高达7.5%的早产儿死于败血症,且败血症已对早产儿的存活或预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院通过对影响早产儿败血症发病情况的诸多院内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w)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胎龄范围30w~36w,平均胎龄为(34.0±2.5)w,出生体重为1000g~2500g,平均出生体重为(2000±800)g,出生日龄范围为10min~5d,平均出生日龄为(3.0±1.5)d。
1.2 方法 按照一定表格[3]查阅相关的住院病例进行逐项填写。
附表1 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附表2 早产儿败血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 收集的6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中,有58例确诊患有败血症,其发病率为9.7%。
2.2 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1.1 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诸多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7d及中心静脉置管因素对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附表1。
2.1.2 早产儿败血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胎龄<34w、出生体重<1500g、机械通气时间≥72h、肠外营养时间≥7d及中心静脉置管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附表2。
3 讨论
岑康群等人[4]研究发现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其中短胎龄和低出生体重对败血症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吴俊等人[5]研究发现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与早产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是否留置胃管和中心静脉管等因素密切相关。钟巧等人[6]研究发现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与超长的肠外营养时间及滥用抗生素有关。本研究对以上诸多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7d及是否中心静脉置管因素对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又进一步对以上因素进行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胎龄<34w、出生体重<1500g、机械通气时间≥72h、肠外营养时间≥7d及中心静脉置管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对相应治疗策略总结如下: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次数。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侵袭性操作可增加带入病原菌的机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概率[7]。因此,我们对早产儿患者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慎重考虑,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次数。②尽量缩短肠外营养时间。经我们研究发现肠外营养时间≥7d可导致患儿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降低患儿的免疫力,增加败血症的发病率。因此,我们应尽量缩短肠外营养时间,尽早进行肠内喂养,增加肠道益生菌,降低败血症的发病率。③小于34w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应特别注意,如有需要可放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精心治疗。小于34w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对外界损害抵抗力低,免疫水平也较低,因此,对该类患儿的治疗与护理必须认真小心,进行每项治疗前需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较高,存在诸多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尽量较少入侵操作次数、缩短肠外营养时间等因素,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败血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