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与城市互动发展的“东莞模式”研究
2015-10-30林小静
林小静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系,广东 东莞 523808)
提及东莞,人们首先会想到朱芳雨、易建联、新世纪男篮,而撰写过《马家军调查》等体育报告文学三部曲的著名作家赵瑜,也有感于东莞篮球兴盛,专门为东莞篮球撰写了一部报告文学《篮球的秘密——从东莞到全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作为一个地处南方、其人种素质似乎并不太适合“篮球”这一巨人运动的二线城市,东莞市如何把篮球运动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如何创新出一条政府引导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市场主导,企业作先锋,全民参与共建的篮球发展道路?东莞篮球运动的发展模式有何独到之处?中国的其他城市如何能够“复制”这种成功模式?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对推动我国篮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笔者在翻阅了国内外近20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已有的文献集中在对某城市群众参与篮球运动现状的调查,对篮球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研究较少,而对于“东莞模式”这一个特定的篮球城市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拟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追溯东莞篮球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分析东莞篮球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总结东莞篮球发展的经验,分析其发展基础和独到之处,弥补中国篮球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的不足,同时为中国其它地市更好地开展群众篮球和职业篮球运动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1 东莞篮球独树一帜、蓬勃发展
外界对东莞的认知,经历了从虎门销烟到制造业名城,再到全国篮球城市的变迁.经过多年的耕耘,篮球成为了东莞亮丽的城市名片,早在2004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第二批“全国篮球城市”时,东莞就赫然在列,成为当时全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篮球在东莞的发展源远流长.民国初年,篮球运动就传入了东莞学校,各个民办、教会办的学校都开展了篮球运动,然后逐渐扩大到全社会.历史上,东莞篮球运动有三个高峰,分别是解放前、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及1993年宏远篮球俱乐部成立之后.早在1929年,东莞中学就已组织篮球队开展课余训练;1935年,东莞“幼雄”中学篮球队便一举夺得广东省男子乙组(少年组)篮球比赛冠军;1984年,东莞常平镇夺得首届全国“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冠军;1993年,东莞诞生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2004年,东莞荣获“全国篮球城市”的光荣称号.在东莞,篮球场近16 000个,几乎每平方公里区域内就有6个篮球场,每500个人就有一个篮球场.除了CBA联赛的主场赛事之外,全市由市、镇、村、街道、学校、企业主办的各级篮球赛,一年有10 000多场.东莞拥有多支篮球职业俱乐部,广东宏远男子篮球俱乐部、东莞新世纪男子篮球俱乐部、东莞松山湖女子篮球俱乐部、长安柏宁男子篮球俱乐部、香港新丽宝男子篮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无论是在CBA、WCBA还是在DBL职业篮球比赛中都声名赫赫[1].在东莞,两只CBA球队在常规赛中主场观众上座率可达60%以上,季后赛观众上座率更是达到100%,还经常上演一票难求的紧张境况.2001~2011年,东莞篮球队共向国家队输送男、女篮球运动员36人;其中,广东宏远男子篮球队曾7次荣获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总冠军;东莞新世纪也是CBA强队之一,多次获得联赛的前四名.
2 东莞篮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南与深圳相连,西与广州接壤,因地处广州之东,历史上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2].东莞经济实力雄厚,2012年,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12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首位[3].东莞曾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同时获得“国家篮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殊荣.
2.1 东莞篮球运动发展历史回溯
东莞篮球始于学校,兴于社会.清末民初,现代体育传入东莞,篮球运动先在学校开展.1935年,东莞中学篮球队便夺得广东省篮球赛少年组冠军;1948年东莞男子成年篮球队已蜚声省内;50年代初,东莞已开始举办夜晚篮球赛,并逐步普及到工厂、乡村,观者如堵,蔚为壮观.1982年,东莞县成立篮球协会,举办各级各类男篮邀请赛、升级赛和锦标赛及篮球裁判员培训班,并承办全国五省女篮邀请赛及广东省农民篮球赛;1984年,东莞农民男篮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一届全国“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勇夺冠军,创造了东莞篮球运动的辉煌.1993年,东莞宏远篮球俱乐部成立,为全国第一家注册的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开启东莞职业篮球的新纪元.随后,多支篮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在莞邑大地.东莞如火如荼的群众体育和不断壮大的职业篮球队伍,为中国篮球运动尤其是职业联赛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人才保障机制.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莞已经成为全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的样板城市,是当今中国篮球的风向标和大本营,更是全国所有“篮球城市”中知名度、美誉度最高的城市.中国篮协前常务副主席、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篮球研讨会上曾说:“我经常和许多国外朋友说,要了解中国篮球,准确认识中国篮球,你一定要去东莞看看.东莞是全国最好的篮球城市”[4].今天的东莞已实现了篮球从单一的体育项目,向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过渡,计划建设第一个“中国(东莞)篮球文化公园”,同时开发“篮球博物馆”和“篮球名人堂”等项目,开始向资本运作和创意齐聚进发.
2.2 东莞篮球运动的文化渊源
东莞地处南海之滨,既有山区、丘陵,又有东江冲积平原,还有50多公里海岸线,这里既是鱼米之乡又盛产鱼盐[2].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嫁接,培育了东莞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东莞的祖先大多由各地迁徙而来,从南宋末年熊飞抗元到虎门硝烟,从民族英雄袁崇焕到抗日名将蒋光鼐,从历代出现的两百多个进士到现代著名学者荣庚,从成立全国首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企业到全国地级市第一个自筹资金修建高速公路,从百万人口农业县到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让我们看到东莞人的“忠义”、“实干”、“包容”、“创新”精神.东莞深受开放务实的岭南文化的影响,与香港、澳门相汇贯通,融合着外来文化的强音.正因为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时又有着开放务实、实干包容的文化根基,东莞才得以形成从草根篮球到职业篮球全面发展的“东莞篮球运动模式”.50年代村镇的夜晚篮球赛,60年代建设灯光球场,80年代兴建全国第一家农村镇级多功能体育馆,2009年兴建国内前十、省内规模最大的篮球馆,所属职业俱乐部最多(2个CBA篮球俱乐部、1个WCBA篮球队、2个DBL篮球俱乐部),历史悠久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东莞打造文化名城、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东莞篮球运动的开展和创造辉煌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3 东莞篮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基础
在东莞,从乡村到市区,从学校到机关厂矿,从年头到年尾,从职业联赛主场开始到联赛主场结束,常年不断的篮球比赛和篮球话题充斥着每一个家庭.数量众多、设施先进的篮球场馆、数以万场的篮球比赛和近千支篮球队伍为东莞篮球全面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有效推动了东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东莞篮球发展进程中,东莞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篮球运动发展,把城市发展与篮球融合到一起,初步建立了一条政府加强引导,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市场主导,企业作先锋,全民参与共建的篮球发展道路.
2.3.1 政府为导向,保障东莞篮球有序发展
东莞篮球运动的辉煌除了依托东莞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更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无论是贫穷时期的民国初年和六十年代,还是经济腾飞的现代社会,东莞各级政府对篮球运动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体现在:(1)1956年成立东莞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并组队参加地区比赛.(2)在国民经济困难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六十年代,还坚持做出“留种保尖”的重要决定,在县游泳业余体校设立篮球班.(3)从1982年成立篮球协会至今,每年举办全市范围的篮球联赛以及各级各类邀请赛、锦标赛,从上百场到数以万场,观众人数不计其数,篮球比赛被视为政府各级部门群众体育开展的主要竞赛活动之一.(4)政府对篮球竞赛优胜者予以奖励.从东莞宏远俱乐部夺得第四次总冠军奖励的200万开始,东莞市政府承诺连续夺得总冠军,会翻倍奖励,最终奖至1600万.(5)政府鼓励和规划篮球运动设施.从兴建全国第一家农村镇级多功能体育馆到国内前十、省内规模最大的篮球馆,政府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东莞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导,东莞篮球才得以壮大和持续发展,才能形成东莞篮球“一枝独秀”的“东莞模式”.
2.3.2 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推动东莞篮球持续发展
翻开东莞篮球的发展史,是一部民营篮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篮球成功市场化、职业化的样板.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广东宏远集团、新世纪房地产和长安国际酒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实力、有远见、有担当的民营企业以振兴发展东莞篮球运动为己任,纷纷投身到发展篮球运动的洪流中,在东莞的篮球高水平赛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5].东莞是广东省重点侨乡,有华侨华人数十万人分布于世界各地,有归侨3 000 余人,侨眷4 万余人,港澳同胞65 万人.东莞利用临近港澳、华侨多的优势,以乡镇企业为依托,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87年已有对外加工企业2 500家,有30多万内地青年涌入东莞,是年所创工缴费已居全国县级单位之首.如今东莞企业已达一万多家,遍布在东莞各镇区.
如果说政府对东莞篮球的发展起到推动力的作用,那么,东莞的企事业单位就是东莞篮球发展的助力器.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品牌,各厂矿通过举办和参加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来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其中,篮球比赛作为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出现在各个企业和镇区篮球场.从最早的水乡豪绅叶衍麟(东莞县巨富,曾组织“衍麟杯”全县篮球锦标赛)到现代的民间职业俱乐部第一人陈林(东莞宏远篮球俱乐部董事长)[6],通过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组织、参与,每年为东莞奉献、演绎着上百甚至上千场的篮球比赛.此外,在东莞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各级事业单位也不甘落后,通过安排工作、落实户口等倾向性政策(从东莞篮球发展之初已实行),在全国进行“招兵买马”努力打造自己的“篮球王国”,为在东莞各级篮球比赛中“称王称霸”而努力拼搏.东莞篮球正是依托这些自发的、民间的、社会的经济支柱,东莞篮球才得以经久不衰.
2.3.3 学校和社区为根基,促进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篮球运动的普及为其发展奠定基础.东莞拥有近万个篮球场,很多镇、村、单位、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篮球队,各个级别的联赛、邀请赛、友谊赛、对抗赛此起彼伏.为东莞撰写报告文学《篮球的秘密》的著名作家赵瑜感慨:“我从来没有见过有这么一个城市,其市民能将篮球诠释得如此深刻、细腻,简直就是把篮球和生命结合起来了”.近年来,市体育局构建了以投资8 亿元的市篮球中心为龙头,以全市各镇街86 座篮球馆为依托,以遍布全市村(社区)、企业、学校的上万个篮球场为基础的全市篮球场馆设施配套网络,健全各级篮球协会组织,如市篮球协会,镇街一级的篮球协会等.与此同时,打造体校专业培养、体教结合和企业自办互为补充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和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全市青少年的篮球培训普及工作,为全市篮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3.4 篮球精英为助力,为东莞篮球腾飞助力
篮球人才是推动篮球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本土发展和外来引进双管齐下,东莞篮球英才辈出.早期的有东莞篮球运动的播种者,东莞中学体育老师卢沃南;40年代涌现出“老球王”刘文女、叶强等;90年代有李春江、张勇军、马永忠、李群等;现有享誉国内、驰骋CBA赛场的篮坛明星易建联、朱芳雨、王仕鹏、杜峰、陈江华、关馨、魏巍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期居住、工作并分布在东莞各级企事业单位的篮球退役运动员和篮球专业人员多达3 000多人,其中,“外来”的篮球退役运动员和专业人员达2 000多人.除了身材高大、技术全面的“外来球员”,还有众多身形灵活极具南方特点的“本土球王”.正是这种“内外”结合,在增强东莞篮球比赛竞技水平和观赏性的同时,带动当地青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篮球兴趣,促进篮球运动在当地群众中的普及,为东莞篮球运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 东莞城市化与篮球运动的互动发展
从东莞体育发展的历史看,篮球带给东莞人太多骄傲,从“丰收杯”到宏远的七个CBA 冠军,每个东莞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东莞的血脉滋养了篮球,篮球的成就和魅力也塑造了东莞.进入现代化,东莞的城市化和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见图1).
图1 东莞城市化与篮球运动的互动发展示意图
3.1 东莞城市化发展助力篮球运动蓬勃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为东莞篮球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政策引导,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为篮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东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由市级直管镇区,未设立县级的地级市.东莞人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11亿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 151亿元;从一个人口只有111万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人口逾1 000 万、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制造业名城[7].在政府正确导向、企事业单位和“内外”篮球精英的助力下,东莞篮球依托东莞雄厚的经济基础,每年上演近万场篮球比赛,兴建数量众多、设施先进的篮球场馆,打造多个职业篮球俱乐部,成就东莞篮球运动“一枝独秀”蓬勃发展的盛况.
3.2 东莞篮球为城市化发展插上双翼
东莞篮球为东莞市增添亮丽的城市名片,东莞篮球以其丰富内涵彰显城市精神,东莞篮球强健市民体魄,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健康文化的传播者.首先,篮球运动作为城市名片提升了东莞的知名度.尽管东莞经济早在80年代已崭露头角,并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城市、国际制造业名城,且经济总产值位居广东省前四名.但事实上,我国其他区域尤其是内地地区对东莞还比较陌生.而随着CBA联赛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东莞宏远篮球俱乐部获得CBA总决赛7连冠之后,东莞才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其次,东莞篮球的快速发展增进群众健康,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近年来,东莞群众篮球运动如火如荼,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了青年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东莞精神文明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篮球奇迹”.东莞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的同时,先后荣获“中国篮球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第三,东莞篮球提升市民素质,彰显公民责任心.在球场上,东莞市民、东莞球迷热情而文明地看球,表现出热爱球队、胜败如一、冷静克制、文明观赛、快乐赏球的精神风貌和言行举止,充分展示了“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的良好形象,成为了最具说服力的城市形象代言人.
4 结论
4.1 东莞拥有历史悠久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通过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嫁接,培育了东莞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使东莞群众篮球和职业篮球得以“扎根”、“开花”且硕果累累.
4.2 政府在东莞篮球运动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做出“留种保尖”的重要决定,还是对宏远篮球俱乐部的翻倍奖励或是兴建“CBA第一篮球馆”,都看到东莞政府尤其是市政府对发展篮球运动的决心和信心,也正是在东莞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导下,东莞篮球才得以壮大和持续发展,才能形成东莞篮球“一枝独秀”的“东莞模式”.
4.3 企事业单位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品牌,积极承办和组织参与篮球比赛.同时,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为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保障,并解决了篮球队员的工作、待遇、户口等切身利益,促进了东莞群众篮球的持续发展和职业篮球的日益壮大,为东莞篮球运动创造辉煌起到重要的作用.
4.4 东莞雄厚的经济实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篮球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和篮球专业的精英,加上“本土”球员的精彩表现,“内外”完美结合,增强东莞篮球比赛竞技水平和观赏性的同时,带动当地青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篮球兴趣,促进篮球运动在当地群众中的普及,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东莞篮球运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东莞市篮球志[Z].北京:中华书局,2011:1-3.
[2]林举英.东莞历史文化刍论——精神、人物、遗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61-63.
[3]东莞城市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34-140.
[4]彭启尧.纵论篮球与东莞[N].东莞日报,2012-11-06(08).
[5]何杰.确立东莞篮球的历史定位[N].东莞日报,2012-04-16(10).
[6]赵瑜.篮球的秘密——从东莞到全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49-52.
[7]王道平.东莞30年: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