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引资料,让“背影”绵远悠长

2015-10-29李启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课程标准

李启文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思想情感,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背影》这篇课文时,在多个教学节点妙引资料,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再现情境,为“背影”感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与文本、学生平等对话,创设良好情境,有效组织阅读活动。读《背影》这篇课文时,学生觉得父亲给“我”买几个橘子是再平常不过的情节,怎么可能感动得痛哭流涕呢。为此,课堂上,笔者将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看到视频中父亲臃肿的身材,不甚合体的衣着,还有一摇一摆,使出吃奶劲儿才爬上月台买橘子的画面,都觉得有些滑稽可笑。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他们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渐至轻声地啜泣,为文中的“背影”所深深地感动。

有了视频资料辅助,学生们似乎切实体验到了那份厚重的情感,他们一头扎进文本当中,尽情吮吸文字中恣意流淌的情感源泉。

二、释疑矛盾,让“背影”真实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以突破阅读障碍为节点,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效果。有调查显示,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故事情节远甚于细节体验。上《背影》一课时,学生并不能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将注意力集中在“攀”“缩”“微倾”“努力”这些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上,反而对什么“嘱托茶房”“托运讲价”之类的文字更敏感,更有心得。在引入助读视频后,学生们马上发现了新的问题: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父爱还有保质期吗?还是朱自清成家立业,翅膀硬了之后,对父亲有所误解,不是特别孝顺了呢?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这与爱是两码事吧,父亲可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脾气逐渐暴躁了起来,朱自清这颗作家的心也太敏感了吧?

……

显然,学生们还沉浸在“感悟父爱”的课堂情境当中,一股脑地将矛头都指向了朱自清,为还原事实真相,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理解父子之爱,笔者利用“班班通”网络设备给学生们引入了《朱自清自传》中的几则助读材料:

1.为减轻家庭负担,朱自清放弃了预科深造的机会,参加工作分担债务,不料父亲却凭着与校长的私交,断绝了儿子的薪水来源。

2.父亲又娶一妾,与朱自清的母亲、妻子的关系十分紧张,朱自清周旋其间,颇是难为。

3.利用暑假期间,朱自清带着妻儿回老家探望父亲,期望以此缓和父子矛盾,但父亲拒绝他们进门,后来则干脆不予理睬。

……

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在这些助读资料面前保持了相当的理性,对父子之爱的理解更全面、客观,纷纷表示“清官难断家务事”,谁是谁非并不重要,但这篇文章流露的父爱肯定是亘古不变的伟大情感。

三、拓展延伸,让“背影”升华

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拓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生活交融,构建“大语文”观,丰富语文学科的课程体系。《背影》课堂上,经过了感人至深的第一个环节,又全面、客观地理解了父子间的矛盾、隔阂,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文章的结尾处引入一定的助读资料,烘托课堂气氛,升华学生情感。

一则材料是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写的《朱自清与<背影>》一文,文中详细记录了父亲阅读朱自清《背影》时的种种细节,与课文的结尾部分遥相呼应。这在学生们心中掀起了波澜,他们意识到:父子间的矛盾终有一天会冰释前嫌。

第二则材料是,班里楠楠的姐姐最近刚结婚,经过她们的同意后,我把婚礼视频进行了精心剪辑,将婚礼上新人给父母敬茶、鞠躬、拥抱的环节展示给了同学们。课堂上,不仅楠楠泪水涟涟,其他同学也从中体悟到了浓浓的亲情,将课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两则助读材料,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教室拓展到了生活,是对课程改革“大语文”观的积极实践与尝试,对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潜江市竹根滩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朱自清背影课程标准
匆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