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 务本求真
2015-10-29陈宝林方芬
陈宝林++方芬
谷城县整体推行“357”课堂教学模式。其中,“5”是指教学的基本流程:情境导学、问题导思、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测评。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教学为例,谈谈五步流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境导学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学生都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至关重要。
情境导学环节,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由天上的星星我们能想象到地上的街灯,由奔流的小溪我们能想象到奋斗的人生,那么看到地上的森林你是否会想到地下也有森林?由地下的森林你又会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下森林断想》。
这样设计的好处:一是简洁明了;二是由已知引向未知,激发了学生认知新事物的兴趣;三是点明了本文是一篇想象类的文章。
二、问题导思
导思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主问题:①这是一片怎样的地下森林?②这是一片经历了什么的地下森林?③这片地下森林具有怎样的品格?
问题①是表象,是现在的地下森林的形态。问题②是对问题①更深一层的思考与探究。两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既梳理了课文内容,又为下一环节的探究作好了铺垫。问题③将前两个问题合二为一,更具概括性。学生探究出地下森林的品质后,只需稍作延伸就会明白文章的主旨。
这种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有利于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合作探究
围绕“导思”环节的三个主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思、听、说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
在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地下森林”时,有学生说:“这是一片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地下森林。”立即有学生质疑:“不对啊,你说的是地上森林。”这名学生恍然大悟,随即给出了有关地下森林的答案。
这样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及“对学”“群学”的优势,使每名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互动、相互启发。
四、展示提升
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如朗读、演板、实验、讲解、演示、辩论等。
在班级展示交流“森林品格”这个问题时,有的小组认为地下森林不惧艰险,不怕黑暗,忍受了漫长生长过程的煎熬,具有坚忍顽强的品格;有的小组认为地下森林乐观豪迈,生命力强大;有的小组认为地下森林无私奉献,把磨难留给自己,用美丽装点了自然。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倒数第二段,逐步引导学生悟出了文章的主旨:大自然的每一次剧烈运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毁灭作用,但总有一些生命面对灾难顽强不屈,最终获得转机,得到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五、反馈测评
反馈必须及时。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指正。
测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考虑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际。对《地下森林断想》的测评,教师最初准备的是一篇类文阅读——《峭壁上的树》,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完成起来会有困难,于是改为用《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来测评对语言的品味与欣赏。这样一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做。
此外,教师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地下森林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对此你有何感悟?请联系人生中的成长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个练笔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谷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