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以悟导学
2015-10-29余春霞
余春霞
学习要讲一个“悟”字,非悟无以提高,非悟无以深思。在教学中,多运用“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贯彻“以悟导学”呢?
一、以悟导读
以悟导读,就是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情,悟出味。怎样悟呢?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关键字词的悟,可以品出情味。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将“生”换成“升”,让学生自己去品悟,体会诗人为什么要用“生”以及用“生”的好处。学生通过思考品悟,就能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如果用“生”字,就有“产生”“升起”的意思,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升腾的画面,从而领悟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逐步领悟,就能想象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读诗时就可以声情并茂了。
二、以悟导析
品析鉴赏课文,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以悟导析,讲究立足于课文中的语言,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借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水平。“以悟导析”注重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尊严不是最重要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就这一看法,我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就“尊严重要还是生命重要”进行辩论。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引发思想碰撞。辩者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听者专心致志,兴致高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拓展训练中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辩论的过程写下来,将领悟和分析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表达领悟分析,在学习中增长智慧,这样的悟才能够真正促进学以致用。
三、以悟导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世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人,都蕴含着许多的学问和道理。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的写作不是无本之源。只要适当激发学生去感悟生活,文章就有真正的源泉。
六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要敢于说“不”》,这个题目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点无从下手,因为他们脑中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少。如果在指导写作过程中,能从社会生活方面对学生多加引导,那么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我是这样导悟的: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敢不敢说“不”?在考试中有人让你给他抄,我们敢不敢说“不”……通过这样的启发,我让学生领悟到,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写出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写作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始终贯彻以悟导学的教学理念,课堂将成为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场,教与学将充满幸福感,学习将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
(作者单位: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