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精细化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2015-10-29陈维源
陈维源
摘要:《故乡的小路》是七年级第三单元《故乡的云》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追忆了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于初一的学生对这类歌曲的情感缺乏直观的感受,我尝试在歌曲教学中以情感为切入点,以三拍子与四拍子的变换节拍的训练与感悟为载体逐步展开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精细化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60-1
一、案例描述
第一次教学实录:
1.用U哼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跟着钢琴的伴奏哼唱)
2.同学们唱完一遍后:
师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何特点?
生回答:是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出现,并且很有规律。
师总结:变拍子的定义。
3.再哼唱一遍,发现问题:学生对四拍中的前三拍音时直唱不满,出现短尾巴现象。
4.教师指导划拍演唱。学生在教师1、2、3,1、2、3、4的数拍中,勉强把节拍唱出来。
5.加入歌词
……
剖析: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哼唱,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训练歌曲所需要的连音唱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歌曲教完后,学生对变拍子在歌曲中的实际运用以及歌曲的情感还是有所欠缺。例如,《故乡的小路》是一首抒情歌曲——借物抒情,情感的唤起与挖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而变拍子的运用对歌曲的情感挖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这方面的训练由于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教学实录:
1.创编了游戏“手忙脚乱——看看你能不能稳而不乱”。(变拍子练习)
(1)找出三拍子与四拍子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三拍子拍手,四拍子跺脚)
2.结合歌曲(播放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体验变拍子:
要求:(1)聆听:学生跟着音乐找出节拍的规律与变化。
师问:几拍子?
生答:三拍子或四拍子,有的说三拍子和四拍子。
(2)感受:在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和着音乐做一做刚才的游戏,直到音乐与动作协调。
(3)结论:从体验中得出此曲是变拍子,且是三拍子与四拍子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3.教师充满感情的弹奏此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
(1)歌曲情绪选择:活泼欢快的、优美抒情的、充满忧伤的?
(2)再问:整首歌曲的情感有无变化?
……
4.再聆听——听辨节拍特点。学生通过已知经验,得出变拍子并以悠长的节奏,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师问:为什么要用变拍子?如果把四拍子全改成三拍子成吗?为什么?尝试着或用三拍子和或用四拍子来演唱这首歌,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5.实践。对比着尝试哼唱。学生在实际演唱过后,发现变拍子的应用更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歌词中“路”的长音,更贴切,更富有生活,更亲切——“路”是思乡的载体。
6.加入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弱拍上歌词的朗读。
……
二、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知识技能为切入点——变拍为主线。由于《故乡的小路》的重难点是这课的节拍是3/4、4/4拍交替进行的,首先在上课时我先进行变拍子练习,创编了游戏“手忙脚乱——看看你能不能稳而不乱”。初一的学生天生爱玩,用游戏的形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在兴奋地玩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唱过程中,我采用了从作品的音乐感受入手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变拍子音乐作品的学习,通过激情现场伴奏,让学生视听体验歌曲的情绪,聆听中分析音乐中段落的情绪,实际哼唱对比节拍特点对歌曲情感的作用,与第一次课例相比,把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游戏变得灵动;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再那么空洞、说教。通过聆听聆听再聆听、体验实践再感受中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加强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也由内而外的,自然而然的!
歌曲教学必须做到每一个细节在态度上精心策划,在方法、措施上精细安排,在过程上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才能确保学生在演唱中歌曲的情感是由心而生的。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精心、精细、才能出精品,扎实工作,才能稳步前进,才能避免我们工作的盲目和低效。最后,让我套用一句现成的时髦用语: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