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的特征解读

2015-10-29何忠锋

关键词:基本特征基本原则

何忠锋

摘要: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基于校本特色,是我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这一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遵循人本原则、生活原则和参与原则,具有能动性、交互性、迁移性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中学共生文化;基本特征;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09-2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基于校本特色,以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发展为旨归,整合学校教育的各种元素,促进师生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形成与之相应的共同的以包容合作为特征的观念文化、交流互惠为特征的行为文化以及人本关爱为特征的制度文化,形成普通中学教育的引力场。这样的校本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能动性

能动性也就是意志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活动能够相对独立地脱离生物本能的约束,而受主观意志的自由支配。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目标指向师生主体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的建构基于师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如果师生主体对自己的成长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那么他就不会注意成长过程的有效性,当然也就不会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由此可见,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的形成,其本身就离不开师生主体的主动参与。

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整个中学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师生主体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发展目标,结合各种主客观条件,能动地作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表现在自我学习中,师生自我需要努力克服自身困难、排除客观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实现自我能动的发展;表现在师生交往中,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要不断注意自我的行为对对方的影响,不断促成师生互动的正相关,达成师生自能发展的同构共生;表现在双方交往的目的上,师生主体在内驱力下,不断修正、变革、改进、调控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超越,不断创新发展。由此可见,能动性是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

二、交互性

交互,在计算机中意思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面互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的作用,学生的作用缺一不可。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巨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实际上,中学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就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因此,师生主体对双方实际交往过程进行自我监察,以获取关于过程发展中的诸方面信息,并进行各自的自我不断调整,无疑具有鲜明的交互性。也就是说,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要求师生双方不断进行交往互动、互激互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暴露各自的不足,生成教育系统各要素变化情况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自能发展的过程及其效果。同时,在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建设中,师生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自身下一步发展不断自我校正和调整,以保证双方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双方相互刺激的最佳效果,是这一文化的重要旨归。

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注意教的艺术,精心设计和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面向全体教的对象,全体互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很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在交往中不断反馈自身的学习信息,为教师的下一步调整提供实际依据,同时,不断监控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师生对话中反映学生对教师的诉求,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样的师生交往,必然使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交互性是共生文化的关键特征。

三、迁移性

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根据其性质,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在中学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研究中,迁移性主要指向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中,师生双方的自能发展对另一方自能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师生主体存在差异,但是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都是师生双方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因此,师生双方的自我能动性存在着向各自相反方向迁移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自我学习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的学习方法影响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多种知识获得方式影响着教师学习方式的创新,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要影响这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师生之间自然产生共振互补作用。可见,迁移性是基于师生发展的共生文化的重要特征。

在把握以上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还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人本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人的生命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精神的丰富、人的生存意义的升华来展开,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具有关爱情怀,活出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师生关系等方面自觉渗透一种关怀意识、人文底蕴和宽松的人性基础,注重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陶冶学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来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完善人生,创造温情、宽松、诗意、人道的人性环境。更具特色的是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命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力图促进师生发展共生。

2.生活原则。“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目前,教育要走进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实际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要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关注生活世界、走进生活世界,发掘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教育价值。人的出生、发展和成熟,人的身体、心理、思想、道德、价值、信仰的形成,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生老病死等生活世界中的现实,是引导学生体验世界的存在、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体验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源泉。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设的生活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充满温情的生活世界。

3.参与原则。参与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参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在参与中体验到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感到真实,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参与体验是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它建立在旧有的生命感悟基础之上,在新的生命历程中生发出新的感悟。基于师生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建设的参与原则就是要引导师生以自己旧有的经历、独特的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理解、联想、领悟、建构客观的事物,与新的事物发生联系,进而生成与客体的独特意义、情感、思绪和感悟。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基于发展的中学共生文化追寻这样的一条路:像水一样温润甜美,轻松愉悦,路的尽头是必然的成功。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基本原则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浅谈国际经济法的公平互利原则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