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探究

2015-10-29邵友栋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1期
关键词:铺贴穿墙防水材料

邵友栋(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探究

邵友栋
(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作为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对地下室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加以重视,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规范施工工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概况施工准备施工工艺

1 地下室的概况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室外墙与地板都位于地面下方,长期以来,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地下室地面积水或地下水渗透与侵蚀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地下室设计、施工中防水、防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及使用性。作为地下室渗透的重要因素,从压力角度来看,地下水可以分为两种:有压力水和无压力水,直接对外墙与地板构成压力的水为有压力水,自由渗透水为无压力水。地下室混凝土防水构造如图1所示。

2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的准备工作

2.1原材料准备

为确保地下室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原材料选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为柔性与刚性两种防水材料。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各个施工段的需求进行防水材料的选择,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薄钢板、沥青卷材与塑料等都属于柔性防水材料。按照粘贴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外防水材料。除此之外,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防水、防潮涂料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混凝土、砂浆为刚性防水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及耐久性等特点,并能起到承重与围护的功能。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相比,具有较低的成本造价,施工难度也相对较低,但防水效果比柔性材料较差。

2.2混凝土拌制

混合料拌和施工前必须遵循室内配合比的相关要求进行试拌作业,进而对混凝土用量进行确定,同时应确定科学合理的拌和时间、温度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遵循配料单进行混凝土进料与拌制,对混凝土内各种材料的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应确保拌和后的均匀度,不能出现结团、粒料分离等情况。

2.3机械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应在施工前期进行全方面的彻底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能够正常运作,特别是施工中应用到的运输设备、拌和设备等,在确保各项机械设备配件齐全的前提下,应做好调试与维护作业,避免机械运作中出现任何意外,造成工期延长与降低工作效率。

3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防水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能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

图1 地下室混凝土防水构造

3.1墙体浇筑施工

(1)底板混凝土浇筑。因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浇灌时很容易出现施工缝,应同时建筑底板一端两侧,必须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严格控制浇筑间隔时间,必须对面层混凝土收缩量进行有效减少,必须选用二次振捣施工。在振捣密实混凝土后,必须对底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及压光等作业,初凝后应将塑料薄膜铺设在其上面,保温养护时间应控制在2周以上,防水混凝土拆模时间不能过短,混凝土表面温度和附近外界温度在拆模是应在15摄氏度以下,避免裂缝在混凝土干缩与温差等情况下出现。

(2)外墙混凝土浇筑。先分层对地下室墙体进行浇筑施工,每层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以下,遵循设计要求全部钢筋都应进行高标号砂浆垫块的设置,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如裂缝出现在外墙混凝土干缩与温差情况下,应将草袋盖在混凝土初凝后的墙顶上,外墙模板在养护14天以后拆除。

3.2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

在混凝土防水导墙施工中,通常都会将钢板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导墙位置。施工人员如选用止水条施工应通过30*30的企口方式进行打砼,这种方式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施工中往往将钢钉(50毫米)在混凝土初凝前放置在混凝土内,确保钉帽向下外露25毫米,间距控制在700毫米,并在其上面固定止水条。如止水钢板应用到底板后浇带,安装时应选用倒扣的形式,这种方式在后浇混凝土时将有一个气泡空间在钢板下形成,并不利于防水,因此,应将止水钢板反向上进行安装。在施工底板SBS防水中,必须遵循底边阴角位置需求将其形状定位八字角或选用圆弧进行过渡。

施工中应对钢板止水带焊缝进行检查,在卷材铺贴前,清理干净混凝土垫层表面与保护墙表面的杂物,并抹平凹凸位置,确保表面平整性。用对垫层混凝土干燥率进行测试,确保在10%以下在进行施工,如具有较大含水率时,应选用液化气喷枪进行烘干。随后进行基层处理剂涂抹,应确保涂抹的均匀度,不能有空白位置,其涂抹厚度应在2毫米进行有效控制。

图2 地下室卷材防水构造

伴随混凝土垫层施工流水段进行防水卷材施工,按照附加层—立面—平面的顺序进行施工,平面与立面接缝应具有交叉性,应设置在底平面与立面相距600毫米以下,附加层应在全部平面与立面交接阴阳角位置铺贴,遵循加固位置的形状附加层应进行紧密粘贴,选用空铺方式与点粘方式进行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位置卷材的粘贴,选用满粘方式进行立面铺贴,如出现沉降裂缝,应将沉降量位置留出,铺贴时应选用点粘方式进行施工,阴阳角位置确保具有一定弧度,应确保其与施工要求相符合,在施工卷材保护层时,应避免防水层出现损坏,卷材必须错茬接缝,下层卷材必须被上层卷材盖住,铺贴时上下两层卷材不能垂直,接缝位置应选用盖缝条与密封材料进行密封,避免渗透情况出现。完成防水卷材铺贴时,应及时涂抹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其厚度为25毫米。地下室卷材防水构造如图2所示。

3.3细部防水工程施工

(1)作为防水薄弱环节,施工缝也被叫做冷接缝。只有处理好施工缝,才能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与耐久性。如施工缝处理不当,将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与渗漏问题,进而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与使用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必须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底板,不能进行施工缝的预留。浇筑施工缝时,可以选用钢丝板刷对接缝位置进行刷毛施工,并将浮浆彻底清理干净,随后将厚度为30毫米到50毫米的水泥浆铺设在其表面,也可以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涂刷到其表面,最后必须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其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特殊情况下地下室施工中必须进行垂直施工缝留置时,应在变形缝与后浇带位置进行垂直施工缝留置。

(2)施工混凝土墙板结构时,在模板固定时应选用对拉螺栓进行施工。为对墙体穿墙螺栓渗水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应选用一次性防水螺栓进行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选用钢板(厚4毫米,直径80毫米)作为止水环,在外墙螺栓模板拆除后,应在外螺栓底部位置进行深度为40毫米的缺口的剔凿,螺栓选用气焊进行烧断,缺口选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堵,以此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3)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具有较多穿墙管道,并大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基于此,防水工作在穿墙管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套管在穿墙管道预埋,并将止水环焊接到套管上面。穿墙管道和内墙角、凹凸位置应具有250毫米以上的距离,遵循设计要求进行穿管安装,并对止水环数量进行确定,施工中应将预埋管件在管道内穿过,确保位置的准确性,并进行临时固定。随后一端穿墙管的封口钢板必须和墙上的预埋角钢满焊严密,最后将改性沥青软性密封材料与细石混凝土灌入到钢板预留浇筑孔内,同时振捣密实套管附近浇筑过的混凝土。

(4)作为伸缩缝与沉降缝的总称,变形缝的功能就是对工程结构伸缩、沉降、位移及变形进行有效适应,可以防止破坏结构物情况的产生。当变形缝出现漏水情况时,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严重危及到地下室使用的安全性。为此,必须将变形缝内的杂质清理干净,并将明水排除,同时打凿缝内两侧基面,其宽度控制在80毫米到100毫米之间。选用优质水泥与氰凝材料进行细石混凝土的拌和,起到封堵基层的作用,并将注浆层铺设到其上面,随后进行封堵作用。遵循设计规定,选用柔性防水材料进行变形缝上部槽内的防水处理,施工结束后,在确定无渗水状况后,停止施工。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高层建筑住宅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传统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对高层建筑施工要求进行有效满足,防水施工作为高层建筑住宅地下室施工的重点内容,可以对高层建筑工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朱昱菡.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18).

[2]张鹏飞.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03).

[3]谭振军.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08).

[4]贺俊威.高层居住建筑地下室人防建筑布局形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程小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与防水施工[J].建筑施工,2013(08).

[6]林朝前,莫亦军.浅议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J].科学之友,2010(14).

猜你喜欢

铺贴穿墙防水材料
F200防水材料用沥青的制备研究
地砖铺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35kV穿墙套管绝缘击穿分析与探讨
基于手工铺贴曲面工装的自动铺带轨迹设计差异性研究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基于LTCC 的高集成度微波穿墙传输电路设计
基于LTCC的高集成度微波穿墙传输电路设计
压力对预浸料铺放质量的影响研究
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