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之家庭体育①
2015-10-29张前锋
张前锋
(1.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2.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1)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健康就是生产力,青少年现在的健康就是东莞未来的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就是促进未来东莞的健康,对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促进管理关系未来东莞前途和命运。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视域下,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重要性,推动每个家庭都践行家庭体育,促进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培养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给家庭带来体质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睦,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达到协调全面地发展,进而起到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水平的持续滑坡和公共医疗费用的大幅支出都一再提醒人们,家庭体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改革、创新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完善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促进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于体育学、管理学、健康促进等相关理论,结合东莞市家庭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实践,探讨建立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的东莞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模式,以期丰富家庭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2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 调研的对象
东莞家庭在东莞市内以家庭为调研单位,统计家庭体育的开展情况。
2.2 调研的内容
体育锻炼的观念、习惯,时间及经济的投入等。
2.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搜集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法:设计、拟定调查问卷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
(3)专家访谈法:市内外相应的专家或主管部门直接就相关问题问询。
表1 家庭体育普及性的调查
表2 喜好运动与否与家庭其他成员有否体育锻炼习惯之间的关系
(4)数理统计法;搜集来有效数据经过SPSS数理分析处理。
(5)逻辑分析法:将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谋布局、定结构、撰报告。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东莞市家庭体育的现状
3.1.1 家庭体育普及性的调查
随机选择5个大型超市,5个菜市场,并每处随机选择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的群众20名,总计完成问卷200份。结果详情见表1所示。
3.1.2 家庭体育“遗传度”的调查
随机对10个公共体育、中心广场体育设施,每个场地随机选择正在进行体育锻炼并完成问卷调者10个,总计完成问卷100份。再随机挑选爱好体育活动并完成问卷调的学生100名。发现:家庭存在至少一位其他成员也进行体育锻炼的高达89%;学生的父母双方都经常体育锻炼者占58%,父母双方有一个爱好运动的占37%。这说明是否有体育锻炼的喜好受家庭的影响巨大,且存在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者越多,其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果详情见表2。该结果与表1中问题3“家庭体育活动时大部分家长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结果相印证。
3.1.3 东莞市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
(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家庭还较少。这是由于多数家庭的体育健康促进的观念淡薄,正确体育观缺失。
(2)家庭体育多进行的是散(跑)步、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篮球等这些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资金投入少的项目,说明家庭体育受社区体育条件影响较大。
(3)家长怕体育锻炼影响子女学习,认为体育锻炼没必要,对体育没兴趣,或无擅长的体育项目等主观原因如;以及工作、家务忙,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太少等客观因素,都影响家庭体育的开展。
(4)喜好运动与否与家庭其他成员有否体育锻炼习惯之间的关系来看,家庭体育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家族性”,即是青少年否有体育锻炼的喜好受家庭的影响巨大,而且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者越多,其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依然。那么。怎样动员没有任何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的人或家庭参与到社会体育锻炼的大军中来?就成为促进家庭体育的难点,也是关键。
(5)虽然参与体育消费的家庭比较多,但消费数额较少,说明家庭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果和功能单位,家庭体育不但可以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给家庭带来体质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睦,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东莞家庭体育存在体育健康促进观念淡薄,正确的体育观缺失,体育锻炼的家庭少、消费层次低等不足。
4.2 建议
(1)学校多布置假期体育家庭作业,并要求家长监督执行并签字;社区多组织以家庭为参与对象的社区体育活动。把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机地结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2)充分发挥家庭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遗传性”,促进“体育锻炼家庭传递链”及“体育锻炼代际传递链”;努力阻断“运动缺失家庭传递链”及“运动缺失代际传递链”。
[1]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58-160.
[2]宋杰.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J].体育学刊,2010(3):37-40.
[3]石旅,王丽水.家庭体育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8(2):86,141.
[4]陈颖瑜.略论现代家庭管理中家庭体育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