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0-28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527300洪彩霞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527300)洪彩霞
偏头痛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过程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偏头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多表现出剧烈头痛,这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伤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因此偏头痛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多表现出紧张、偏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接治的39例偏头痛患者施行以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同时与同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纳入标准:①均取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关于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1998年版)[1][2];③年龄>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配合本次调查研究及相关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②因外伤、紧张或神经等因素导致的头痛患者。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试验组39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27例,年龄21~62岁,平均(42.0±10.5)岁;对照组39例,包括男性3例、女性26例,年龄20~65岁,平均(41.3±11.3)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我院神经内科有关偏头痛患者的常规扩管、抗血小板聚集、镇静等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施行我科偏头痛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常规健康宣教、遵医服药、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综合心理护理:①建立心理干预基础:指定我科有心理学培训基础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特别是针对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多疑、敏感、脆弱等典型心理特征进行重点评估。②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评估结果及量表调查结果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方法,如明显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患者可给予认知干预及情绪治疗等措施,结合患者情况可每周开展1~3次心理干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肌松训练或给予音乐放松。③取得社会支持:积极与患者家人、朋友及所在单位、社区沟通,使患者能够积极参加家庭、社会活动;定时举办“偏头痛病友会”,邀请我院专家教授作有关偏头痛的健康讲座,帮助患者走出疾病认识误区。(2)综合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在适宜时间进行冷热敷疗法减轻疼痛;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睡眠作息时间及告知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适宜的饮食控制对于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容易引发偏头痛的食物及戒烟限酒的重要性,为患者制订合理食谱,指导患者进行热量、脂肪、蛋白质等物质摄入量的计算,并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膳食情况;为患者制订运动计划,以散步、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
附表1 入院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分)
附表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入院时及干预6周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SAS≥40分、SDS≥50分提示患者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得分越低提示其症状越轻;同时采用QL-INDEX[3]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生活质量进行专业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同组内计量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检验标准P<0.05时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在刚入院时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有效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两项分值均有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见附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6周后,其生活质量较入院前均有一定改善,经QL-INDEX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分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在精神状况、近期支持、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生活质量总评较对照组更高(P<0.01),见附表2。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多呈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疼痛,一般持续4~72小时[4][5],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苍白、出汗、易激怒等表现。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作期的临床治疗也相对集中在缓解头痛、消除症状等方面,而对于患者因头痛引起的不良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往往不太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6]的不断转变,促进医学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此,笔者对39例偏头痛患者施行以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同时与同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其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提示对偏头痛患者施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对于进一步巩固药物治疗效果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该研究中发现试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提高,其QL-INDEX生活质量评分也有了明显提高,较对照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有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巩固药物治疗及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均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