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品管圈方法提高儿童康复病室整洁度的实践

2015-10-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1期
关键词:病室病区品管圈

陶 静

(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2)

采用品管圈方法提高儿童康复病室整洁度的实践

陶 静

(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 将品管圈应用于儿科康复病房质量管理,以提高病室的整洁度。方法 2013年1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1月至12月病房管理一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病房管理一级质控结果,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 儿科病室管理的质控分数由改善前的17.4分,提升至改善后的19.6分。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恰当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儿科病室的管理问题,改善品质和服务。

品管圈;儿科病房;整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实际需求在不断提高,儿童康复病房存在孩子住院周期长、随身物品多、杂,家属心情焦急等特点,如何找出病区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我科利用质量管理的利器——品管圈[1],分析影响儿童康复病房质量管理因素,发现问题,提出和实施改进的方法,以提高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

1 主题选定

建立由6名康复病房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应用主题评价表建立评价矩阵,对提出的5个待选主题进行评价,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可行性等的评分,最后确定“提高病室整洁度”为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

2 拟定活动计划

根据本次活动步骤,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配等,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并将品管圈活动时间定为2013年1月至12月。

3 现状把握

2013年1月为现状调查阶段,圈员通过统计2012年1月至12月份病房管理一级质控反馈表结果得出:2012年全年病房管理一级质控12次,存在问题33例,其中床下物品凌乱11例,占33.3%;床单不洁9例,占27.3%;输液架挂衣物4例,占12.1%;常备药帐务不符3例,占9.1%;健康教育不到位3例,占9.1%;库房物品放置不合理2例,占6.1%;走廊嘈杂1例,占3%。

4 目标设定

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本期圈能力为80%。运用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7.4+[(20-17.4)× 0.8]=19.48分。设定目标为到2013年12月31日,病室管理从活动前17.4分提高到19.48分。

5 影响病室整洁度原因分析

一是护士少,整理不及时;二是部分护士对病室整洁意识淡漠;三是患儿小,住院周期长,随身物品多、凌乱;四是患儿家属不愿意将物品按规定要求摆放,使用起来不方便。

6 实施对策

6.1资料收集:活动前12个月的病区质量管理质控反馈表共计12份,反馈表分析率为 100%。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病室环境管理;二是病区环境管理,包括走廊、病区安静、安全管理等;三是各室管理,包括护士站、休息室、库房等;四是药品管理,包括常用药、常备药及高危药品管理;五是健康宣教,包括出入院指导、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宣教、护理活动告知及陪护管理,每个方面各20分,共100分。质控结果显示,病区质量管理五项内容平均分数分别是:病室环境管理17.4分,病区环境管理19.4分,各室管理19分,药品管理18.6分,健康宣教18.6分。

6.2拟定对策:护患双方参与病室环境整理。①全面检查整理病室物资及患者的用品,科室配备足够晾衣架,固定晾晒区域,供患者使用;腾出一间房间存放患者不常用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彻底清除。②需要的物品按要求定位放置,做到取放有序。每日7:30、13:00、16:00整理病室环境。③每日监督保洁人员上、下午清扫病床单元及清除病室内的一切垃圾,指导患者垃圾丢放到位。④监督保洁人员上、下午更换脏布类并拖地。⑤加强在院患者及家属病室管理宣教,不断加深患者的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注意文明用语,举止得当。

7 效果确认

7.1通过圈员一年的努力,逐条落实了改进措施,效果逐渐显现。护士主动管理及患者配合病室管理意识增强,护理服务更加周到和人性化,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活动后12个月的病区质量管理质控反馈表共计12份,反馈表分析率为100%。对病区质量管理五项内容平均分数分别是:病室环境管理19.6分,病区环境管理19.4分,各室管理19.2分,药品管理19分,健康宣教18.8分。其中病室环境管理较活动前平均提高了2.08分。

7.2品管圈无形成果显著:用自制评分表对每位圈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积极性、责任心和QCC手法运用,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5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并与活动前比较,具体数据见表1。

7.3自制环境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条目,分五个部分,包括环境卫生、病室秩序、日常活动、环境维护、医护合作情况进行调查,按照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基本不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评分,2012年1月至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医护人员按照每周五值夜班人员各抽取1名,非科室医务人员每月各抽取1名,共计10名,全年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患者按照入院日期抽取每日第一位,不足再抽取第二位,每月共计10名,全年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83%,将资料输入计算机 ,应用t检验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患双方病室环境满意度,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下:

7.3.1品管圈”活动后现状调查结果得出:存在问题14例,其中床下物品凌乱4例,占28.6%;床单不洁3例,占21.5%;输液架挂衣物3例,占21.5%;常备药帐物不符1例,占7.1%;健康教育不到位1例,占7.1%;库房物品放置不合理1例,占7.1%;走廊嘈杂1例,占7.1%。

7.3.2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比较,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比较

7.3.3患方2012年全年与2013全年环境满意度的比较,2013年全年环境满意度调查项目分值均高于2012年全年,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患方2012年全年与2013年全年环境满意度的比较()

表2 患方2012年全年与2013年全年环境满意度的比较()

调查项目 2012年 2013年 t P环境卫生 4.14±0.64 4.52±0.58 6.551 <0.01病室秩序 3.91±0.62 4.29±0.56 6.786 <0.01日常活动 4.10±0.62 4.39±0.52 5.577 <0.01环境维护 4.16±0.44 4.32±0.28 5.714 <0.01医护合作 4.35±0.79 4.69±0.61 5.574 <0.01

8 讨 论

品管圈运用圈员群体智慧、PDCA循环改进程序,通过分析影响儿科病室整洁度因素,提出并实施改进对策,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病室管理理念,人人掌握病室管理质量标准,知晓为什么做,怎样做;其次加强保洁人员工作监督与质控,要求清洁工具标识准确、清楚,无异味,保证清扫次数及质量,彻底、无死角;再次加强在院患者及家属病室管理宣教,将严格病室管理是避免交叉感染、使患儿尽早康复的信息传递给患儿及家属,使他们明白此项 管理是对患儿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交流和沟通,使患者有归属感,增进彼此的了解及相互感情,加深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对护士的尊重和信任。保持安静、明亮、清洁的病室环境。通过实施以上对策,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儿童康复病室的整洁度,提升了儿科病房的服务水平及满意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时间、人力及医师、医技人员的合作等问题,在整个改进过程中,改进效果差的地方,可作为下一次活动主题,真正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2]。

[1] 向艺,郑宣冬.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1-303.

[2] 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2190.

R473

B

1671-8194(2015)31-0288-02

猜你喜欢

病室病区品管圈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照耀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