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的分析
2015-10-28向光明黎涛赵
向光明黎 涛赵 平
(1 广元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 广元 628000;2 广元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四川 广元 628000)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的分析
向光明1黎 涛2赵 平2
(1 广元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 广元 628000;2 广元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四川 广元 628000)
目的 探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采用IFN-α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 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给予IFN-α治疗,治疗后按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V-DNA)的阴转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每组20例。将各项水平正常的正常人人作为正常组,作为参照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应答组的IL-6水平下降明显,IL-2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相反IL-8水平升高接近于正常人水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IFN-α治疗,通过免疫调节影响了病毒的复制,但TNF-α和IL-8的表达与病毒复制消长无相关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IFN-α治疗;细胞因子变化;临床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治疗仍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临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多以综合治疗为主[1],其中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要措施。临床上抗病毒的药物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影响不同,故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估测药物的疗效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探讨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实施IFN-α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5±8.3)岁,病程2~12年。按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的不同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的诊断标准[2];40例患者中,慢性轻度患者24例,慢性中度患者16例;患者均有反复肝功能不良病史,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排除患者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史,排除患者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史。
1.2治疗方法:40例患者均给予IFN-α[(3~5)×106IU,肌内注射,1次/天)]治疗,连续治疗4周,然后改为隔日1次,持续治疗12~24周。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标本保存备用,同时部分血清留作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查。
1.3检测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和PCR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其中抗乙型肝炎免疫ELISA试剂选自深圳月亮湾生物有限公司,PCR试剂选自上海复兴生物有限公司。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标本的IL-2、sIL-2R、IL-6、IL-8、TNF-α。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实施,通过酶标测定仪测定标准品,OD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通过标本OD值测定计算出相应浓度[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IFN-α治疗前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但应答组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答组血清IL-2水平、TNF-α显著低于非应答组和正常组,但其sIL-2R水平则相反;应答组和非应答组的IL-8水平均低于正常组。见表1。
表1 IFN-α治疗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pg/mL)
表1 IFN-α治疗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pg/mL)
注:与正常组相比较,P<0.05;应答组与非应答组相比较,P<0.05
指标 正常组 应答组 非应答组IL-6 152.5±21.9 250.7±59.6 180.1±25.0 IL-2 194.3±44.0 160.3±50.6 297.1±43.2 sIL-2R 152.5±21.9 250.7±60.1 180.1±25.0 TNF-α 105.9±16.2 52.6±19.3 117.2±17.6 IL-8 664.8±77.4 375.5±61.9 412.0±83.9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与受体变化关系:两组患者治疗后,应答组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非应答组则略有上升;应答组IL-2水平明显升高,非应答组则下降;应答组的sIL-2R水平下降,非应答组则略有升高;两组的TNF-α水平均下降,无效组下降水平较明显,两组患者IL-8水平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水平;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与受体变化关系(,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与受体变化关系(,pg/mL)
注:2组相比较,#P<0.05
指标 有效组 无效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L-6 250.7±60.0 194.0±46.0* 180.1±25.0 198.2±28.6 IL-2 160.3±51.0 388.7±69.3# 297.1±43.2 158.2±35.3 sIL-2R 250.7±60.0 194.0±46.0 180.1±25.0 198.2±28.6 TNF-α 52.6±19.3 33.3±8.2 117.2±17.6 40.0±6.0 IL-8 375.5±61.9 579.2±106.0 412.0±83.9 685.2±100.2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IL-6、IL-2、IL-8及TNF-α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但有关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资料表明,IL-6、IL-8及TNF-α的表达增强,且与肝损伤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有效应答组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效应答组,经治疗后,HBV复制阴转组IL-6水平明显下降,提示与病毒复制相关。这可能与IFN-α能影响调节病毒与靶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研究显示,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可以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可有效增强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抗病毒能力。手术损伤会直接刺激亦或是通过相关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当机体血浆中IL-6水平较高时可能会引起疾病状态延长,甚至出现恶化与死亡状况,同时其还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早期敏感指标,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具有较大联系。IL-8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白细胞趋化因子,具有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属于典型炎性介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水平降低,可能是IFN-α激活免疫细胞,促进炎性反应,有利病毒清除,但与病毒复制和消长无相关性。
[1] 谷斌.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48-49.
[2] 王桂平,高健,赵春燕,等.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IL-10、IL-12、sIL-2R、TNF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 35(14):73-74.
[3] 张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外周血CD4+CK25high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J].临床检验诊断学,2014,33 (11):177-178.
R512.6+2
B
1671-8194(2015)30-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