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整合文化资源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10-27刘文成

参花(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析探讨资源整合群众文化

◎ 刘文成

关于整合文化资源
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刘文成

摘要: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它是群众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以自我活动为主体,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进行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各类文化活动的总称。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公主岭市为例,就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资源,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 资源整合 分析探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发掘、整合、利用全市文化资源,立足本地,放眼全局,把全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群众文化活动优势,精心培育和全力打造公主岭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根据我市群众文化的现状与特点,本人认为,取得多方支持、调动多种优势、联手多元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不失为“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举措。

一、基本状况

(一)发挥人文资源优势,丰富群众文化产品

公主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素有田径之乡、玉米之乡、诗词之乡、公主故里之称。公主陵的动人故事、肃慎地的悠久历史、信州城的灿烂文化、问心碑的铭传韵长,使这里留存着深深的历史文化根基。张云祥、赵泽民、杜重远、马占山、关梦觉、于凤至等历史风云人物,为这里铺垫了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公主岭市的群众文化就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中。如何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全面提升公主岭的文化品味,一直是我们文化工作的一大重点。

这些历史人文资源,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创作源泉。多年来,公主岭市的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作品。据笔者所知,典型代表作品主要有:根据爱国人士杜重远的事迹,张树曾创作了大型广播剧《杜重远》,先后在中央广播电台、吉林广播电台播出;1954年,根据响铃公主的传说,著名作家胡昭创作了叙事诗《响铃公主》;1962年,著名编剧田野创作了《响铃公主》电影剧本,1981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电影《玉碎宫倾》;公主岭诗词协会出版了诗刊《公主岭风韵》和会刊《响铃诗词》,汇集了省内外千余名诗词爱好者的佳作;著名歌唱家李玉刚创作了歌曲《岭上公主》,唱遍大江南北;2015年,根据杨丽娟等创作、由市吉剧团排演的大型吉剧《响铃公主》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著名作家乔迈把十屋镇三门李村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三门李轶事》,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不该发生的故事》,轰动全国;根据怀德县第一任知县张云祥所立的问心碑,崔慕良创作了长篇小说《问心碑》,在吉林省文学界引起轰动;根据大苇塘的传说,刘春荣创作了中篇小说《大苇塘》;刘学山创作了长赋《公主岭赋》等。

(二)发挥阵地资源优势,促进群众文化普及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化要发展,没有硬件设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公主岭来说,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管理好、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公主岭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于2006年建设了公主岭市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占地6.3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培训楼7000平方米,含4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300平方米的展览中心、3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几年来,文体活动中心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10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00余次。同时,我市相继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街道文化中心10个、农村文化大院40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9个、农家书屋412个,并配套了必备的办公设备和供开展文体活动的设施设备。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实现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多年来,全市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例如,环岭乡文化站连续4年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包括书画、诗词、剪纸作品展,其中,所属8个村均有作品参展。其他各乡镇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创建群众文化品牌

优秀的人才资源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保障,我们一定要采取抓关键、优环境、重联系、强管理等措施,不断推进文化人才的开发、培养,充分发挥人才的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努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打大仗的文化人才队伍。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我们应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渠道,充分挖掘、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为优势,以文化阵地为基础,以创新体制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在民间,在各个行业、部门和单位,甚至在“赋闲族”中,都有相当多的文化艺术高人,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一支生龙活虎的文化队伍,使其成为文化骨干,为公主岭的文化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一是文化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培养文化骨干,发挥骨干的带头示范引导作用,形成群众文化骨干成倍数增长的态势,让文化鲜花遍地开放。近年来,市文广新局责成文化馆多次举办乡镇文化馆(站)、文化大院组织者、社会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聘请省群众艺术馆具有丰富群众文化经验的专家授课,有效促进了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整合“精品”,促进群众文化水准的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举办艺术系列大赛和社会艺术考级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催生优秀节目、优秀作品,使他们在文化前沿阵地上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为文化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证,促进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三是要有巧借外力的整合能力,树立有钱干好群众文化工作,没钱也能干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理念,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在没有条件的前提下,整合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全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事实证明,那些巧借“民间力量”,建立和发展群众文化的方式方法是可行的资源整合方式。

公主岭市发挥文化艺术人才优势,积极打造品牌文化。例如,市文化馆成立的彩虹合唱团(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文化骨干)多次在吉林省“长白之声”合唱节上获得好成绩,并代表吉林省在中国首届红歌会上获“黄河杯”奖。再如,公主岭市是全国著名的诗词之乡,诗词创作已成为公主岭市最靓丽的文化品牌之一。现在,诗词爱好者千余人,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就已发展到33人。5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1000多首。由公主岭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公主岭文学》,在反映时代气息、突出岭城特色、打造岭城文学新境界上,独树一帜,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我市又一张文化名片。市文广新局组织了群众文化骨干到各社区,成立各种形式的文艺团体,直接面对群众,带动和指导其开展活动。例如,我市东三街道亚明艺术团,由30余名文艺骨干组成,自备民乐队,可表演演唱、舞蹈等形式的文艺节目,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群众之中,并且,每逢八一建军节赴驻岭陆军、空军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他们还在节假日奔赴于几个敬老院之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带给孤寡老人,让他们真切地享受到文化的伟力。

(四)利用本地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互为基础、互相丰富。群众文化起源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种体现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不断发现、创造、积累的文化艺术财富。那些动人的先民故事以及神秘的远古神话,口口相传,经过几代积累,形成了文化。群众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大多取自传承已久的文化遗产,把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熏陶习染、承传积淀下来活在当代的智慧结晶提炼出来,使之传承发展,发扬光大。应该说,不论何种形态的文化遗产,都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或是劳动者的辛勤结晶,或是劳动者协调动作、抒发心声、调剂精神、提高效率的“工具”,或是劳动之余的自我娱乐。如历史遗存、各级文物遗存,抑或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民间秧歌、游戏、故事、传说、神话、礼仪、习俗、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都是文化艺术发展、传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群众文化要在群众中扎根,就必须有鲜明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特色。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应当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基础上的文化。在长期的实践中,人民群众不断丰富其内容,增加其内涵。公主岭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刘学仁的吹秫秸杆梢,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秧歌、满族剪纸、泥塑、秫秸皮画、皮影戏等,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都成为群众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如何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全面提升我市的文化品味,也一直是我市文化艺术工作的重点。

多年来,我市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例如,对秦家屯古城遗址、五家子古城遗址、大青山遗址、公主岭市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公主岭俄式建筑群J10修缮工程等都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保护立项工作。面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难以保存、快速消失的现状,我市实现了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发展,放弃过去手记笔录的传统办法,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摄影、光盘等科技手段,将民间艺人口头传授和文书档案记载的民间故事、民间歌曲、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作品拍录成音像资料,原样原貌、原汁原味地保存起来,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我市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总体看,利用率不高,有些活动场所存在闲置状态,许多资源潜力有待挖掘。

(二)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形式缺少创新

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创新能力不强,学别人的多,自己的东西少,基本属于大秧歌、下棋、打篮球的“老三样”。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

(三)发展不平衡

有些乡镇常年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有的乡镇每年只开展一两次活动,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

(四)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从文化产品和活动内容上看,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不多,缺乏深度,缺少精品。

(五)文化人才匮乏

许多乡镇文化站站长,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自身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文艺创作人才严重不足。

三、几点对策

(一)合理优化文化资源

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着眼文化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切实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要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以文化寻根、文化展示、文化熏陶为特色的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成旅游文化,并使之成为产业化,积极推进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同时,要建立跨区域的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和有效的文化资源互动机制,实现文化活动共享。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文化资源优势作用

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创作、编排反映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文化产品、文艺作品,进行推广、普及,进一步繁荣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多渠道建设文化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通过组织普查、举行比赛、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挖掘文化能人,使民间文化人才浮出水面。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提升文化骨干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好引导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建立健全遍及城乡的文化骨干队伍。

(四)勇于探索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机制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组织。

(五)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要整合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成立专门队伍,在深度挖掘文化历史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创出品牌,打出精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每年财政预算要按要求安排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的经费。要把国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做实,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和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通过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使全市逐步建立健全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村屯为基础的具有设施完备和功能齐全的三级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责任编辑象话)

作者简介:(刘文成,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文化站;推荐人:公主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刘春荣)

猜你喜欢

分析探讨资源整合群众文化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