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背景下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2015-10-27顾鹏
顾鹏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于慕课背景下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顾鹏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海啸向高等教育界袭来。微课是慕课时代重要的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又是对微课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强化。人们对之极力热捧,认为其必将引起学校教育,甚至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变革。然而,慕课背景下的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延伸,不管人们如何怀疑、抗拒,其对学校教育模式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又反作用于慕课背景下的微课与翻转课堂,两者共生互补,学校的角色和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一、慕课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MOOC或MOOCs的中文音译词,意思为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其主要特点为:1)规模大。慕课是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课程范围不但包含人文学科,也涉及社会和科技学科。2)开放式。任何人,不论年龄、国籍、种族、肤色,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参与。3)网络课程。课程发布到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可供学习者免费或者花最少的钱通过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来学习美国甚至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慕课(MOOC)最初于2008年提出,2012年发展达到顶峰,当时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组建网络学习平台,其中比较优秀的有被称为三巨头的Coursera,edx以及Udacity,囊括了世界500多个一流大学的众多优秀课程,并仍在不断吸引全球多个国家和大学加入。慕课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诸如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走在国内大学前列,有些自主开发慕课课程,例如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了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有些则加入到edx,中国大学MOOC等课程平台中。国内的慕课平台比较突出的有慕课网(imooc)和酷学习(kuxuexi)。慕课于一时间大有风起云涌之势,强烈地冲击着现行的教育体制。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教育资源分布均呈现不平等与不均衡状态,慕课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优质教育的可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民主,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出现了很多“微”词语,如: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课等等。“微课”有很多的定义。字面理解为是“微型网络视频课程”简称。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文秋芳教授(2015年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点评)将其理解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语言技能或某个教学环节拍摄的能自成一体的微视频。不管如何定义,微课都突出了两点:1)“微”。内容少,更容易凸显重难点;视频时间短,微课时长约为5-15分钟不等,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范围内,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预期。2)“精”,主题突出,内容针对性强。由于视频具有回放、暂停等功能,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微课更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学习过程有“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一般是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技能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等方式来“吸收内化”。很多学生在课后作业遇到问题,往往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而翻转课堂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对学习过程进行重构。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阅读电子书等等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相互讨论问题,教师在线答疑;课堂上则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促进“吸收内化”。即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调整,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随着电脑手机和无线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微课伴随着翻转课堂,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慕课带来的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慕课给大众带来优质廉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及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首先,廉价的在线课程会大幅度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人们将慕课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慕课而放弃传统教育,从而将许多传统大学逼到墙角,生源缩水,经费缩减,甚至倒闭。其次,慕课将加速教授空心化的过程,慕课加剧了人们对明星教授的追求。慕课制造了一些超级明星,而其余那些名气不大或者没有名气的教授学者等则可能沦为明星教授的助手,工作不稳定,工资降低甚至失业。那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数会急剧下降,从而造成教育界的青黄不接,从长远来看,必将影响教育的未来。此外,也有人担心慕课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离开了传统的课堂,缺乏实质的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师生、同学关系如何存续?
而慕课的学习效果又如何呢?2013年8月,凯斯·德尔文在《赫芬顿邮报》上提到一个失败的案例:慕课提供商Udacity创始人之一塞巴斯蒂安·特伦去年曾与加州州长杰瑞·布朗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支持圣何塞州立大学三位教授开发和讲授慕课,每门课150美元/生,比通常的课便宜很多。如今三门课程的通过率分别只有29%、44%和51%,远低于预期。[2]就北京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而言,该课程已开设过四期,累计注册人数82255人,获得结业证书者仅有10494人,占注册人数的12.8%。慕课似乎并未能够达到人们对其预期的效果。北大慕课组长李晓明认为,慕课具有以下的局限性:(1.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欢快的气氛,慕课没有;(2.传统课堂中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气氛,慕课没有;(3.传统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慕课没有。[3]学习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如若师生交互变成了人机交互,那么课堂教育的美好将丧失大半。
四、微课及翻转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多数人认为,将翻转课堂与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的结合,课前由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与教师大量讨论互动,能有效地弥补慕课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但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学习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前录制教学视频时,面对冰冷的机器而不是鲜活的学生,课堂的激情不易激发。对于课堂激情,很多教师都会有切身体会,同样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时,教师很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同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视频的录制需要教师拥有视频录制设备,并且掌握视频制作上传技术。由于地区差异,教师制作水平高低的区别,课前录制的视频质量可能参差不齐。试想,一门手机录制的微课与一台高科技摄像机录制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制作的微课相比,哪种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视频制作的技术和形式等方面,对与教学设计与创意必然会难以兼顾。另外,课堂知识的讲授离开了课堂,在课前以学生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缺乏监管,教师又如何能确保所有的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微课的学习?
微课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翻转课堂,然而实践表明仅仅为师生提供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还有乐于探究,内化知识。而广大中国学生的特点却是不喜且不擅提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大量时间都安排了学习课程,非上课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大量的微课在课前进行,课上进行作业讨论等等,那么该需要多少的非上课时间?学习的效果如何保证?哪里来的时间进行课后的知识深化、技能提升?
五、反思
多米尼克·卢克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认为: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大可能造成传统大学的解体。最有可能的未来是开放新的访问平台,供人了解更多内容。慕课因为与传统大学合作可能变得更传统一些;但像所有“革命”一样,它也会让大学变得与从前完全不同。[4]
慕课背景下的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引入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激发了教育革命,但其是否能够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克服种种困难。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微课视频制作以及翻转课堂的培训。提高视频制作水平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慕课(MOOC)的课程资源作为自己的教学参考材料,甚至可以将微课视频制作走向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等公共参与、共同协作的新格局,例如外研社针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研发的UNIPUS平台,最大限度地将资源和效率最优化最大化。通力协作进行技术研发,增加微课平台的数量,降低对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要求。那么教师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设计及创意,重点关注如何翻转课堂。就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为例,很多参赛选手对于其微课的翻转还不够成熟,有些翻转就是直接对微课视频内容的重复。文秋芳教授在大赛点评时提出了几点建议:“弄清楚微课与翻转课堂的逻辑关系;明确翻转的目标;确定翻转的内容;设计翻转的步骤;确定翻转效果的评价方式。”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为了翻转而翻转。
慕课背景下的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延伸,不管人们如何怀疑、抗拒,其对学校教育模式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又反作用于慕课背景下的微课与翻转课堂,两者共生互补,学校的角色和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3IL7QnM3stZ2BM0eeN_64twvZzhMx9_O1BFaKwPQOqQQ8XhHoHtR4ObFj0I Lg9cnRzdncxEIyeTzoXZJ3Crq.
[2]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7.
[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4Szf4-C7VmDdcec-SODeEemVDUNt7IAzH_6jOQpRdCksYMPWGWRBtqbSuqitPe 87RWQvoMlkgnrt5deAM8OdQjFKXDyuwQUYtlNUQFeqbW3.
[4]LUKES D.The Great MOOC Slander?Realities and Narratives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EB/OL].(2012-09-15)[2013-11-15].http://researchity.net/2012/09/15/the-greatmooc-slander-realities-andnarratives-of-education-andlearning/.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7]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7):33-36.
[8]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72001#/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