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5-10-27郭昭云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儿童

郭昭云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作为一个农村乡镇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过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通过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社会重视,学校和家长配合,老师积极努力,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以下是我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的一些举措,效果不错,以飨广大读者:

一、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学校,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帮助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家校合作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1.成立家长学校

我在每个班选出若干名有责任心的学生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成员,由这些成员组织其他家长,和老师一起来教育和影响子女。每个学期,都会开两至三次家长会,由学校心理老师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做心理讲座。由班主任主持本班家长会,家长学校成员来汇报自己在家教育子女的心得。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较好地提升家长的育儿意识,最终让学生得到较好的教育。

2.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帮助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我通过对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寻找到切入点,对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进行谋划。通过对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确定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理念和目标,并从家委会建设、家长会体验、社区家庭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心理辅导等方面向学生家长灌输“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理念,并让他们付诸行动。同时,我还建立了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从而使家长们能对自己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关注,并能积极参与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

在这方面有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我感触极深。2010年,我在全镇各学校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时,遇到了某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绰号叫“肥仔”。这个学生体胖,经常受同学的嘲笑,而在家里由于调皮捣蛋常遭父亲打骂。为此,“肥仔”开始装病不上学,常常手摇着扇子、穿着裙子在街上跳舞,不时拿起菜刀在桌子上敲打。这可急坏了他的父母,父母带他去精神病院看病,他在做心理测试时故意选最差的选项,致使医生觉得他精神方面有疾病。为此,他被强逼着吃了很多药,开始变得痴呆。最后,“肥仔”不想再看病吃药,便威胁父母:“你们别带我去看病了,不然,我就要杀人了,见一个杀一个。”为此,他父母痛苦极了。

听到这件事后,我特意走访了“肥仔”的父母,并有意识地接近这个学生,但得到了这个学生的强烈抵触。后来,我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他的爱好。为此,我跟他聊他喜欢的军装、明星等。之后几次的见面,我和他的聊天都很顺利。慢慢地,这个学生开始信任我了。他私下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我没病。”听到他的告白,我握着他的手说:“孩子,你要勇敢些,别让你的父母再为你操心了。”

这时,他家父母为他看病,带着他到了好多大医院,花费了十多万元钱。终于有一天,他见贫困的父母又要带他到上海的一家大医院去看病,他心痛地拽着妈妈的衣服说:“妈,我以前的病都是装的,我真的没病,你们别再带我去医院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里十分激动,深刻感觉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是太重要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们,都应该高度的关注!

二、社工进校园,辅导学生、老师和家长,这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

社工,是指社会工作。社工进校,从学生角度,是为了加强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个人、家庭、人际关系或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开发潜力,实现健康的个人成长,得到充分、正确的学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启发他们关心社会。从家长角度,针对家长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素质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学校老师的角度,帮助教师进行工作方法和班级管理的培训及工作减压辅导,为教师做好导航。

学校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比如关爱教师系列活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家委会活动)、430学堂服务(即临界生服务)、六年级毕业班心理辅导、五六年级青春期课程及升学适应课程、学生义工成长小组服务、国学知识之“弟子规”培训、沟通从心开始(家长、孩子、老师)联动、个案心理辅导服务、开展禁毒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开设悄悄话信箱、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等,来实现预防、发展以及治疗的功能。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并及时调整全学期的工作计划,每次活动要有活动方案、记录、总结、照片、通知、简讯。

社工进校,让学生、老师、家长的心理得到疏通和缓解,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进而在整个学校蓄起正能量场,为他们健康生活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关注出外务工家庭的留守儿童,联合各村委和学校,建立出外务工家庭留守儿童档案,成立专门辅导小组,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实施个别辅导

随着我国不少农村父母出外打工,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心灵上的关爱,特别是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谈心等。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他们中大多数表现在遇事没有主见、焦虑,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导致个别孩子心胸狭隘,等等。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对于留守儿童学生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和各村委各学校联合起来,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成立专门辅导小组,制订专项项目计划。每月定期组织相关活动,比如“突破自我,建立自信”“奋发图强”“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游戏”“学雷锋”“节日慰问”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注重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跟踪记录。在活动中增强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力。还在活动中观察儿童的心理状态,对需要干预的儿童做好跟踪服务。在活动中使儿童学会展示自己、欣赏他人,培养他们“接纳自己,包容他人”的胸怀。总之,在活动中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让他们不再孤独。在活动中,让家长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学习中寻求快乐。

四、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联合各方面的力量,辐射农村的方方面面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日益得到重视,现已成为各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我镇校办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教师、家长、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我镇成立了江门市首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目的是通过团队的力量,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组织与管理、形式与内容等问题,为师生、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社会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度。

心理健康工作室由我担任主持人,工作室成员由学校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的教师组成,他们将带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我镇学校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我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

工作室成立半年多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班级心理成长指导、学生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教师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

二是搭设平台,链接社会对师生、家长有益的各项公益活动,使各个学校享受心理健康工作室的辅导资源。

三是面向学校、社区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四是定期开展公益性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活动,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五是为教师优先提供先进评选、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课题申请、优质课评选等机会。

通过这些年来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我所在乡镇的农村中小学,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到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总而言之,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并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辅导教育和心理干预。只有这样,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