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阅读走进数学世界

2015-10-27谭书正李敏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走进自学能力阅读

谭书正+李敏

摘 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教学要以“本”为本,精心设计,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走进;自学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那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听,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临近期末,新课程已经结束,开始安排复习课了。上课铃响,我照例走上讲台:“这节课请大家拿出数学书——读书!”一阵翻书声响过后,只见一部分学生在看,一部分学生不停地在纸上画着、计算着,我便又说了一次:“请读书!”回递给我的是五十几双流露出茫然和无措眼神的眼睛,见我没有改口的想法,他们逐次低下头,紧接着是不停翻书和轻轻的读书声。我下去溜达一圈,全班同学都是在翻阅书上的定义、性质、定理,然后把它们读出来……原来我可爱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读”数学呢!

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和英语课文。语文、英语课文有故事情节,而且老师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诵,对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式:语文、英语是伴随读的,而数学则只与思考有关系。数学课文本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数学课文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然而,阅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学生应该也要读!

在接下来的几堂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像阅读语文、英语一样进行圈点勾画,整体粗读,不懂处细读,关键处精读,从而知道哪些自己可以读懂,哪些还有困难。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读,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多动手动脑,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这个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得不错。但在阅读时,又和语文、英语不同,一定得思考着读。比如,在读定义时,按照定义的叙述,举一个符合条件的例子出来;然后对于定义中的不同条件,列举不满足某些条件的例子,问问自己“它们还正确吗”。

读数学,更多的问题就在于读例题,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在讲解新课时,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学生都认为例题是用来教会他们怎么做题的,怎么读呢?理解了,不就行了吗?实际上,例题就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另一种诠释,一定要读,而且要用心读好,读懂!讲解新课时,常会因为时间原因,学生只能从直观上接受,在复习期间,就是对知识消化,变为自己东西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每节课程的最初的例题是对定义、性质或者定理的直接运用,所以在读时,结合着本节的定义、性质、定理的内容去读,在理解例题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文字性知识的建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对于后面加深难度和抽象度较大的例题,读可以帮助你从感观上去认识它,从理性上去理解它。

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学生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小节或一单元,把主要知识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形成学习能力。因此,在复习课程的安排中,我特意安排了这几节读书课。我相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读书后会有不同的收获,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在掌握了读数学的方法后,都获益匪浅。成绩优异的学生说:“通过这几天的读数学,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夯实了,对它们的理解更深彻。在做简单的选择、填空、判断题时,出错率比以前大大降低了。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做起来仿佛也更得心应手了!”数学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更是激动地嚷开了:“老师,我觉得读数学真好!一读一思考,才发现原来自己上课是粗心大王呢!想不到那些看似简单的定义里蕴含着那么多的知识呢!以后上课我再也不开小差了,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要不我就读不懂数学了!”一般、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数学也不是那么难懂啊,读了几遍数学书,我觉得自己能懂一些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数学课本,看来已经让同学们感受到它的好处了。在阅读的同时,我想大家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学的能力。

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也改变了“教师听,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的局面。我觉得这种方法要坚持下去,多提倡,甚至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新课中的阅读需要老师更多地指导和精心地引导,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把知识点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如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时,阅读后请质疑:“为什么要不等于零?”“分数如此,分式的性质有类似的性质吗?”推导出来分式的性质后再质疑:“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可以同时加减同一个数吗?”这样的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再阅读课文的兴趣,解决了课堂讲授的重、难点。

除了在课堂中阅读,我也提倡课后阅读。而学生对于这种语文、英语的学习方法应用于数学中似乎有很大的兴趣,在家中的学习中,有很多学生都乐于用这种方法。他们说:“做题累了,换种方式方法学习,既让大脑得到了休息,也让自己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寓教于乐!”

大家不妨试试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读”也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吧!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以“本”为本,精心设计,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

(作者单位:1.重庆市奉节县奉节中学校 2.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学校)

猜你喜欢

走进自学能力阅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