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实践的道德楷模
2015-10-26王进
王进
孟庆利先生现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史地民俗学会法定代表人兼常务副会长、北京孔孟小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不仅因精湛的书法造诣享誉全国,更是多年如一日,用凡人义举书写大爱、见证真情,其心系学子、奉献家乡、热心公益的感人事迹被人们心口相传、广受赞誉。
一名普通的老党员,曾经的老军人孟庆利,在基层当过工人,在部队当过战士、指挥员,在中央国家机关当过干部,在文化团队、书画艺术团队当过领头人。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学者,用自己的“爱、善、义、情”,为大爱践诺、为义举奔波,汇聚起一股推动社会道德文明的正能量。
建孔孟小学打开道德之门
在孟庆利先生的倡导下,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孔孟特色小学”在北京怀柔渤海镇建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2010年1月8日,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迁址建设工程竣工暨孔孟圣像落座典礼隆重举行。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庆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交流中心、怀柔区有关部门领导及海内外60余名嘉宾出席了仪式。
据悉,渤海镇中心小学迁址建设工程既是怀柔区政府的一项折子工程,也是该镇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9504平方米,总投资4508万元,目前已入驻18个教学班,720名学生就读。
尊师重教历来是渤海镇党委、政府的优良传统。为此,渤海镇党委、政府在不断优化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还狠抓了德育教学工作,结合“传统文化进渤海”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普及孔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依托镇党委、政府的总体思路,渤海中心小学还把学习《弟子规》纳入特色教学内容,并在校园内“请来”了孔孟圣像,沿走廊橱窗布满了孔孟圣人的名言,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早前在2009年10月22日下午,来自非洲各国的36位名校校长及日本国会议员村田吉隆先生,坐进了怀柔区渤海镇渤海中心小学课堂,和那里的60名小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孟子第七十三代传人,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庆利所传授的孔孟之道。
为学习普及优秀的历史文化,渤海镇在全镇范围内兴起了学习孔孟文化、运用传统文明礼仪规范的热潮,并聘请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庆利担任该校名誉校长,在新校门前塑孔孟圣人雕塑,用“有教无类”作为校训,全校师生人人佩戴孔孟校徽,诵读孔孟经典,践行孔孟做人的哲理。
善行点滴汇大爱
孟庆利为人古道热肠。他烟酒不沾,书画以外唯一的喜好就是交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广交天下客是我的座右铭。我的朋友有老领导、老干部、老艺术家、著名书画家,有身怀绝技的名医,也有忘年交、莫逆交,遍布天南海北。只要有热心、有诚意、心地善良、乐施好助的人,我都愿交。”20余年军旅生涯,他结交了很多军界的朋友,上至著名的将军、军事理论家,下至普通一兵。在地方,同样有各种身份、爱好的朋友与他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无论谁有了困难,他总是能够调动自己的“资源”去扶危助困。他那“资源”,过去是一个记得密密麻麻的小小电话本,如今换成了掌上电脑。
观其为人怀敬意,赏其书作生崇慕,他的书法自有其书与时合之感。凡有家乡的父老乡亲求医问药,孟庆利不管工作有多忙总是联系医院,并安排好住处。近日,一位电梯工夜里十点多找到孟庆利说,我有个亲戚得了肺结核并发的脑膜炎需要住院治疗没有床位,孟庆利立即调动“资源”联系了在309医院工作的一位朋友,使这位病人顺利入院。让电梯工夫妇非常感动。
义字当先襄大业
京郊昌平区阳坊镇西贯市清真寺大殿两侧的殿柱上,嵌有一副对联:“自唐以受绛三十册宝清真清净,遵主命守五时而率众裕国裕民。”这副对联字体古朴遒劲,笔力雄健,气度恢宏,常常引得游人驻足赏析称赞。很少有人知道,这副对联的下联曾经在动乱年代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下联,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后人补配的。这个人就是孟庆利。1980年,阳坊镇西贯市清真寺恢复宗教活动,人们在欣喜之余,不禁为大殿抱柱楹联的缺失而抱憾。该寺欲寻一位书法大家补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83年,该寺和孟庆利所在的部队搞军民共建,清真寺管委会提出此愿,部队表示全力支持。于是委托当时身为营长、擅长书法的孟庆利具体实施。该联原为清代学者麻兆庆所题,在没有任何书帖可以借鉴、临习的情况下,孟庆利用心揣摩残存的上联13个字的书写特点,一笔一画从头练起,终于仿写出了与上联文字浑然一体的下联,满足了当地穆斯林群众多年的心愿。如今,上下两联并列殿前,如出一人之手。补联既成,寺内阿訇喜出望外,又请孟庆利补配了另一对遗失的抱柱匾:“欲溯大原举足莫从它路去,归恩至道收心须入此门来。”虽然没有仔细研读过古兰经,但在补配这副对联的时候,孟庆利还是为伊斯兰教所宣扬的弃恶扬善的教义所打动。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栏目为此做了专访,在全国影响很大。天下万物,原本就有共通之处,对于孟庆利来说,走上书法之路,踏进艺术之门,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欲溯大原、归恩至道”吗?
让道德旗帜永远飘扬
孟庆利面对现在的时代道德信仰缺失,他积极倡导将习主席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定为“国训”。
在2014年两会全国政协收到的提案中,一份关于“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定位为中国‘国训,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提案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这份提案由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庆利建议,由全国政协委员杨俊文提交。多么及时,多么重要。
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主办的“2013年全市乡镇长(乡党委书记)培训班”在美丽的京郊密云县举办,全市400余名乡镇干部接受了集中培训。
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亚圣孟子第七十三代宗孙孟庆利先生应邀作了题为“实用国学——中华十二道”的讲授,受到了基层干部们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盛夏之日,繁花似锦,云佛山会议中心座无虚席,全市的基层干部在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讲座。尤其是悬挂于会场的以传统中国书画形式创作的《中华十二道》卷轴和18米长卷《弟子规》,吸引了在场的基层官员,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争先恐后地运用手机拍摄。端庄厚重的隶书书写的是“中孝之道、大学之道、和谐之道、诚信之道、中庸之道、礼仪之道、为官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成功之道、治国之道、安邦之道”等孔孟文化精髓理念,皆出自本次主讲的世界孔孟文化传播者孟庆利先生之手。
孟会长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深深吸引了听众,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后不断有干部主动向孟会长请教,孟会长开诚布公、坦率至诚与大家交流观点。
这样的讲座于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和孟会长而言,已经是很多次了。由香港电视台辉煌华夏栏目组摄制播出的“孟庆利——实用国学”,阐述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之国训;‘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之堂(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来源于师祖张大千、张善子所创立的斋号——大风堂)训;‘对国忠、处家孝、待友诚之家训”,继而对“做人、做官、做事”之实用国学——中华十二道及社会上对孔孟文化观点的误解做了正面诠释,收到良好效果。
精神矍铄的孟庆利先生怎么看都不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就是这样一位来自生活实践的道德楷模。与郭明义、文建明、邓前堆、厉莉等时代道德楷模一样,发挥着弘扬传统国学文化的功能,汇集着先进道德文化的精华。通过自己一件件看似平凡、实则感人的凡人义举,通过自己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和引导作用,向世人传递着先进的道德文化精神。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