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蕴涵、特质与价值

2015-10-26杨中华韦冬余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文本探究

杨中华 韦冬余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在全面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式传授教学和学生被动式接受学习,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是具体实施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厘清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蕴涵与特质,是对语文阅读探究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实施的基础。

一、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蕴涵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的形式,具体是指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由、民主、合作探究式地阅读文章,从而理解、认同或创生文章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发展创造能力。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内涵可详细分述如下:

理解文本内容是深入探究的前提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本身。学生要在教师指引下理解文本知识本身的基本含义,领悟要学习的文本知识表达了什么。理解一件事物的含义是对其进行深入认知的前提条件。学生理解文本知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前提,因为如果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学科知识“是什么”“表达了什么”都不清楚,他们就无法对其进行探究。所以,语文阅读探究教学就要求学生读通文本,读出文本“是什么”,明白字、词、句的基本意思。特别是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试想: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意思都没有明白,何谈让学生对这些文字进行深入探究?因此,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能读通文本的基本含义。

探究文本内容产生的过程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和自己已有经验,积极主动地从阅读文本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求答案,从而有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读出文意,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为什么”。探究即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需要发问、质疑与行动,旨在积极干预环境。探究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引发新问题。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探究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具体来说,在语文探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可以让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的用法,还可以来探究文本背后所隐含的他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知识并创生新知

阅读获得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阅读的原文本知识,另一方面还包括生成的新知识。学生在基本阅读理解后,把文本中的知识观点与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就表示认同;如果不一致,就表示质疑、反思与批判,并独立或与师生讨论,提出更合理的解释或观点。如果是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不正确,通过这样的印证比较后,他们可以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识。如果学生原有的经验是正确的,他们提出了异议,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现在提出的问题是伪命题;二是文本知识存在问题。对于前者,通过讨论,可以更正学生的伪命题;对于后者,可以发展文本知识。但无论如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有当文本知识真正与学生的既有经验产生交融、碰撞时,学生的学习才可能发生。否则,如果只是单纯地理解、背诵外在的知识,而没有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或者只是调动了,只是机械照搬照用,而没有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有效学习还是没有发生。“学习(learning)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符合教育目标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二、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特质

以有效理解文本信息为基本准则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以能够快速、准确、有效把握文本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准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感知、提炼信息的能力。

学生要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阅读探究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其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他自己的思维进行,教师不能取而代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优秀文化结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食粮,才能把学来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这个“人”就是学生。“目中有人”就是要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发展。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这是一个积极的学习交流过程。在进行阅读探究教学之初,可让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文本的前提下展开质疑,并将自己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整合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探索、发现、收集,为深入探究文本做铺垫。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为重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探究性阅读能力是指,学生不再机械地理解、记忆阅读文本,而是对阅读文本知识内容有自己的独立理解与思考。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具有批判性与真实体验性。

“探究”一词,需要教师遵循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而教”,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所谓独创性,是指学生对于问题有亲身探讨的兴趣;对于别人提供的暗示有反复深思的主动精神,并且真心实意地循此前进,导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关注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质量的自觉意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是“填鸭式”、“牵拉式”,老师带着学生走,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现在倡导的语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教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考虑学生的表现、感受;在缜密细致的预设前提下,多关注课堂的生成与互动。这样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的过程,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赢来的高效结果,是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价值

充分创生和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推动了课程与材料的根本改造。探究教学课程要求教材尽量采用探究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这样,让学生领悟到学科知识是经由探究过程而获得的。在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体验及个性特点等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鉴别、选择、组合、改造和创造性地加工、利用,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技艺。语文阅读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造和开发自己的课程的过程,是他们个性共同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是他们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创生探究性教学文化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教学总产生并处于某种文化中。语文阅读探究教学创生探究性教学文化。首先,教师在创生着探究“教”的文化。在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成为探究者,他不再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他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加以反思、质疑、批判与改进。这里的问题包括学生学科探究存在的问题、教师本人指导学生学科探究的问题以及学科探究本身的问题等。其次,学生在创生着探究“学”的文化。在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求证假设,寻求合理性。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进行多种样式的学科探究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探究教学思想史研究》(项目号:2015SJB811)、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