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工业城的电力诱惑
2015-10-26闫笑炜
闫笑炜
老牌石油帝国沙特开始发力薄弱的基础工业建设,为中国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但丰厚利润的诱惑之下,依然潜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
美国页岩油革命,几乎给了沙特及其OPEC盟友当头一棒,2015年,沙特将出现13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其规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这一炎热的沙漠国家,似乎感受到了一丝石油产业崩盘的寒意。
自诩为阿拉伯世界代言人的沙特,并不甘心石油帝国地位的陨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沙特当务之急。发展工业成为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沙特国内广无人烟的沙漠,到海边的绿洲,一座座工业城的规划,开始轰轰烈烈的出现在沙特政府的蓝图中。
这些单个占地面积超过了香港的工业城包含了大规模的机械制造业。在沙特对制造业大规模投资的背景下,过去20年,沙特工厂数量上涨了120%,已入驻工业城的工厂数量达到4700多座。
工业的快速增长,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国的电力公司——沙特工业电力公司却不争气。面对增长的用电需求,电网建设严重落后,发电能力也难以保障工业增长带来的庞大需求。因而,采取自备电厂保障工业用电成为沙特政府的权宜之计。
中国电力行业严重过剩使得电力企业扩张的脚步放缓。而此时沙特向中国抛出橄榄枝,不仅解决当地工业城电力供应的燃眉之急,也为中国电力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但对于这些电建企业和电力装备企业,完全走进沙特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万兆瓦新机
Jeddah位于沙特西海岸,毗邻红海,这里是沙特最大的集装箱港,亦是沙特Jeddah工业城所在地。
2006年,沙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在全国兴建工业城,以带动自身薄弱的工业基础的发展。工业城极大的刺激了沙特的电力需求,沙特工业城管委会主席萨利赫表示:“沙特未来十年都是大力发展电厂的时候,目前已建成工业城达到34个,2018年总共将建成50座工业城。”
有业内人士测算,每座工业城造成的电力缺口约为1000MW,这一规模总量为5万兆瓦。这无疑给中国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诱惑。在电力产能过剩的时代,沙特工业城让中国电力企业寻找到了释放产能过剩的新途径。
目前,中国电力企业参与的工业城有Jeddah,Alhassa,Salwa,Ragbh四座。沙特工业产权局(Modon)规划为这4座工业城投资197亿美元,4个在建工业城总共产生的电力需求约为6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5500MW。从地理位置看,Jeddah 与Ragbh位于西海岸,而东部海岸的是Alhassa,Salwa两座工业城。工程总包方为中国机械工程股份公司(CMEC),具体由沙特IAG公司授权南京JSG公司来执行。
这并非中国电力企业首次走向沙特,早在2009年7月10日,中国电建就曾联合其他公司以18亿美元签署沙特拉比格2×660MW燃油电站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公司独占沙特勘探市场十几年的局面。此后,中国电建还以24亿美元承建沙特扎瓦尔3041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以3.25亿美元承建沙巴哈联合循环改造电站项目等。
伴随电建企业走向沙特的还有发电装备企业和大大小小的工程公司。东方电气曾在拉比格项目中负责提供三大主机及部分辅机;上海电气也曾在2011年与韩国三星工程公司合作为沙特阿拉伯国提供延布三期5×620MW亚临界燃油电站机组项目;宁波工程公司承建沙特PK供电扩建项目变电站接地网;南京工程公司沙特Sadara-RTIP项目部与沙特Arrow公司的电气230千伏电缆敷设、电缆连接和测试施工合同等等。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沙特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2004年,伴随着沙特改革开放的到来,沙特提出了“一切向东看齐,向中国学习”的口号,尽管在文化上受到西方的熏陶,但其向东发展的策略,为中沙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石油贸易伙伴,美国页岩油革命之后,中国作为沙特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沙特石油帝国的地位。
目前,中国企业参与的4座工业城电力项目总负责人温海泉告诉《能源》记者“这些工业城电厂采用的水冷电三联产机组,在世界也尚属首次。水冷电三联产的本质是将原有单循环发电机改造成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的联合循环模式,对其烟气温度进行余热利用。电厂产生大量的热,这些多余的热可以用来进行海水蒸馏生产淡水,还有足够的能量制造冷气。”
目前,沙特的发电机组80%以上都是单循环的,只有20%左右才是新建设的联合循环或者是由单循环改造成联合循环的,因此,有大部分机组需要改造成联合循环。而且利用余热制冷的进气冷却系统也成了这一地区的标配。
另一方面,Jeddah项目为中国金融机构首次参与到沙特EPC项目开了先河。在沙特方面开具的担保下,中国工商银行提供了融资支持,邀请第三方审计部门参与,对业主、总包商与机构起了多方约束。
“还款能力检验了一个项目好坏,金融机构的参与,保障了项目的质量,也能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公司淘汰出局。”温海泉告诉《能源》记者。
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
从政策来看,沙特政府在竭尽所能地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便利。沙特当局在尽可能的为中国的电力企业提供担保,但由于体制上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项目管理上的差异,中国企业走向沙特的道路并不十分平坦。不久前,由于在合同理解偏差、标书研究不到位以及业主对项目运能期望的大幅提高导致中沙轻轨项目成本大幅增加,这一中国企业走向沙特的里程碑项目亏损数十亿,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向沙特的反面教材。
曾参与中沙轻轨项目的一位项目经理对《能源》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走向沙特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就为了拿项目而拿项目,一有投标机会,先拿下再说。对标书不做细致研究,也不考虑报价是否能承受,普遍做法根据国内经验,总说‘我以为能做,‘我认为等到项目真正开始运作时,发现其报价远远无法满足成本,最终导致项目亏损。”endprint
曾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爆料,中国电建旗下的山东电建三公司与拉比格电站签的EPC项目也存在亏损现象。导致合同亏损的根本原因是合同签订流程上按照国内的一贯思维,先由设备供应方东方电气与业主先签订3亿元的主机合同,在由山东电建签EPC合同。而且在合同语言,表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合同理解存在偏差。例如,EPC合同中,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就存在偏差,承包商认为是国内设计标准,但沙特业主实际需要欧美设计。在分包商选择上,国内企业独立选择分包商,而沙特业主却已有指定分包商。最后发现,项目实际预算大大超过了合约签订前的预期。
欧美多年对沙特的文化影响,使沙特人在产品标准上均参照欧美产品,这对走出去的电力装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不少企业走出去之时,并未考虑自身产品是否具备国际化的能力,仍然以中国的标准为参照进行生产,最终导致了一些质量纠纷。
2012年,拉比格工业城一座电厂燃气锅炉启动过程发生了不规则震动事故,尽管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损失,但影响了业主的生产,最终商议赔款解决,并对锅炉多次改造,项目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此次事故原因山东电建方面认为主机供应商东方电气应当承担责任,但东方电气认为自身生产锅炉30多年,设备不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故障。
无论谁是谁非,在国内技术尚不成熟之时忙于开拓海外市场,容易使中国企业失信于沙特,也给欧美企业可趁之机。觊觎沙特工业城电力市场这一蛋糕的亦有GE、西门子和本土企业。他们的燃机核心技术世界领先,利用沙特本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垄断沙特市场多年。2008年,GE旗下的GE Energy公司就曾在沙特达曼建设现代化服务中心,为当地提供技术服务。2013年,又与沙特电力达成一份金额达34亿的合同。另一家跨国公司西门子抢占沙特工业城市场也非常迅速。2013年8月,西门子公司获得沙特一个价值9.66亿美元的联合循环发电站项目,向吉赞工业城和吉赞炼油厂提供电力。2014年9月,西门子和沙特电力公司签署了建设世界级输电网的两份合同,在麦地那东部建设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即变电站。可以看出,GE和西门子一直以来都与沙特有着密切的合作。欧美公司,在项目流程、项目规范上,较中国企业有较大优势,一旦中国企业失信于业主,很容易被欧美公司钻空子。
对沙特体制的不熟悉,也成为中国电力企业的较大阻力。一般来说,工业城的业主有三种类型:沙特皇室(即由皇室直接投资);沙特政府(工业城项目以沙特工业产权局主要管辖(Modon));还有私人业主。其中,CMEC总包的4坐工业城发电项目均属于沙特工业产权局所管辖。但无论业主属于谁,项目首先得得到皇室认可,沙特政府主要承担为皇室服务的职能。中国企业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如果没得到皇室认可,也很可能被皇室一句话否决。
温海泉告诉记者:“取得皇室信任并不难,但一定要在当地注册公司,向皇室证明有落脚能力。否则,皇室一句话可能就会把合同否决。但很多国企现在想不到这点。”
CMEC副总经理马先才在Jeddah项目发布会上曾对中国企业提出三个建议:“如何在沙特拿项目,需要讲究一个要,三个不要的原则,要转变思维,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依据习惯。不要有垄断思维。”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沙特向中国敞开电力市场的大门,对双方而言,都是一项好事,但走进沙特,一定要具备充足的EPC能力。使馆方面可以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建立资格体系。提高中国企业走向沙特的门槛,让好的企业走出去,将不好的企业挡在国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