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宿命

2015-10-26杨显硕

星星·散文诗 2015年32期
关键词:湘湖情诗宿命

杨显硕

爱与宿命

杨显硕

11月初,又到了北方阴冷的季节。城市中无须外出的人可以在家开空调,而农村很多人还要去田里劳作。总想起儿时这个季节随母亲到地里摘棉花的情景,快回家时,母亲把我快冻僵的小手放在她手里,边揉搓边用嘴哈气给我暖手。时过境迁,童年很多事都已淡忘,而那一刻的温暖,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内心,因为那一刻才是孩子享受母爱的幸福。

我相信,诗人大卫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他。诗人十二岁时就“没人喊我回家吃饭了”。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母亲有了一种异于常人的更为炽热的爱。大卫写母亲的诗很多,这首《给母亲写一首情诗》只是其中之一,他以一个成年儿子的视角,表达着对“十八岁”的母亲的爱。“只写你十八岁/写你十八岁的胳膊/十八岁的腿/写晨露缀在发梢时你的目光/比晨露还湿/你侧身的时候/玫瑰看见了你/百合也看见了你/写你低下头时月亮的梳子/正梳着流水”。一位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这是母亲一生中最美的时刻,也是诗人最愿意看到的母亲形象。其实这也是每个子女心中那无法实现但又不断渴望的梦想——父母青春常在。然而,有时候命运总是显得无

情,嫁人,被丈夫打骂,为了要一个儿子而不断的生育、贫穷、饥饿、疾病等等,这些不幸都一步步发生在母亲身上。儿时的诗人,无力保护母亲,但如今,他却有足够的力量喊出:“我不让……我不让……我不让……”母亲承受生活的磨难太多,给予诗人的也太多,而诗人自觉亏欠母亲的又太多,这次他要用世间所有的爱来回报母亲——“这首情诗/第一句是/亲爱的/第二句还是/亲爱的”。为了能让一个农妇理解什么是“亲爱的”,诗人把它解释为“这是南瓜/对丝瓜的叫法/这是一滴血/对另一滴血的叫法/这是一个男孩/对比他大很多的另一个女孩的叫法/这是柳树在杏树旁边/发芽”。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母亲爱得那么细心。相较于《某一个早晨想起了母亲》《芒种:与母亲书》《白露:致母亲》等,大卫这首诗的色调要亮丽一些,虽写了母亲的苦难,但没有陷于过度悲伤和哀怨。诗人从男性视野出发,把对母亲的爱幻化为了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此种写作形式,既见想象,也富意蕴。

敕勒川的诗,很善于营造意境。《一滴雨中的湘湖》瞬间就将我们带入了一副画中——天空低灰,雨雾漫无边际,湖水沉默,与远天相接,诗人就独处在这天地寂寥之中。“紧赶慢赶∕还是和一场雨∕赶在了一起:这就是命运”,“是的,这就是命运:一个人的一生总有走不出的汪洋”,“对于命中注定的一场雨∕伞是没有用的”,诗人在不断地向我们强调人生的宿命感:你不必紧赶慢赶,因为要来的终究会来,我们无法躲过命运里终将发生的一切。诗人的宿命是什么?一场失败的爱情?也许吧。诗人可能早就知道自己的爱情注定会失败,就像注定要在湘湖遇到那场雨。因爱而受伤,对诗人是刻骨铭心的,他无法走出那片

伤心的“深不可测的汪洋”。他一遍遍呼喊着那个人的名字,直到喊成“无边无际的忧伤”。伞虽可遮挡雨,但对于诗人却是无用的,他的雨“是从一个人的内心下起的”。诗人与他的爱人可能在湘湖有过美好的时光,对他来说那是“幸福”和“天堂”,但爱人终究离他远去了。面对沉默的湘湖、飞落的雨滴、偶尔飞起的鸟,他似乎有所顿悟。一滴雨可以汇成一片湖,一滴爱也可以成为天长地久。失去爱人的痛苦与消沉,在这一刻终于释怀了,那爱,不刻意去求,才能变得更长久。

苏宁的诗作,有着女诗人特有的细腻。《爱是温柔的事物》是一场关于爱的对话。无论物质形态如何变化,时空如何变幻,爱总在相守、相随、相知和等待中慢慢生成。有了爱,人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漫长。当肉体湮灭,“如果我活得比你长久/我必将好好活着/如果我先行离开/那活着的/不必同我死去”。在向死而生中,爱其实就是一个陪伴的过程,它在这个过程里逐渐发酵,并变得清晰和真实。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湘湖情诗宿命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我的湘湖情
宿命
摩拜的宿命
情人情诗
爱的剖白——浅析冉仲景诗集《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情诗》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
星河流转,宿命难逃
一首情诗,唯美了相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湘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