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人《文选》学刍议

2015-10-26王翠红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李善旧唐书公孙

王翠红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唐人《文选》学刍议

王翠红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文选》学肇自隋唐,赓续千年,期间虽有显隐,但未尝中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影响,唐时关于《文选》的教授、注释与研究盛极一时,涌现了萧该、曹宪、李善、公孙罗、许淹、五臣等一大批《文选》注家和注释学成果,成就一代显学之位。

关键词:文选文选学李善注公孙罗文选钞

由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荟萃先秦至梁代文学精华,被誉为“总集之首”,自隋唐到清代盛行不衰,影响巨大。可以说是一部以“选”的形式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被誉为“辞章之圭臬,集部之准绳”(章学诚《文史通义》)。因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文选》的讲授和注释盛极一时,由是形成了《文选》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一、唐人《文选》学发展盛况

《文选》成书之后,“后进英髦,咸资准的”(李善《上文选注表》),兼之隋唐时推行科举制,以诗赋取士,①文治大兴,权德舆《王公神道碑铭并序》云:“自开元、天宝间,万户砥平,仕进者以文讲业,无他蹊径。”而《文选》作为诗文总集之弁冕,八代文学的选粹,事典辞章之源,掞华摛藻之资,俭学得之以拯其贫,高才得之以伸其慧,故而大受欢迎,广为流传,成为士子学习诗文创作和科举致仕的常用书目。敦煌变文中的《秋胡变文》就把《文选》列为士子求学携袟的“十袟文书”之一,将之与经史并列,“故莫高窟所出写本断片,三十卷本、六十卷带注本、六朝精写本皆有之。”[1]吕延祚《进五臣集注文选表》亦云“其文约,其利博,后事元龟,为学之师”。其在文学领域的作用正可与儒家之“六经”媲美,且沾溉士林,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属辞之士,以为覃奥,靡不资《文选》为馈贫糧,而加取则,学其笔法、调法、字法。李审言《二研堂全集叙录》云:“单词片典,遍加钩稽,得其来历,使知大家如杜韩,隶事之淳雅,盖无一不出于《选》。”骆鸿凯《文选学》亦有言“风尚所趋,尤关轻重。故唐代士人之于《文选》,无不人手一册,奉为圭臬。”

可以说《文选》在唐代不仅是一部重要的诗文总集,更是集诗教、文教、政教于一体的经典教科书,其文化、社会影响至深。对《文选》的讲授、研究和注释也就相应成了一项专门学问——《文选》学。

二、唐人《文选》学发展历程

隋代萧该实为《文选》作音义之第一人②,导《文选》学之先路。③至唐初曹宪以此教授学业,广收生徒,带动了其弟子如李善、魏模、许淹、公孙罗等人均致力于《文选》的讲授、注释与研究,其专书专论,沉博美富,有力地推动了《文选》学的发展,使得《文选》学在唐初即盛极一时,达到了第一个高峰④。可见自唐代起,《文选》学即趋兴旺发达。

中唐元和年间刘肃《大唐新语·著述》曰:“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撰《文选音义》十卷……其后句容许淹、江夏李善、公孙罗相继以《文选》教授。”[2]可以说《文选》学走向兴盛,曹宪居功至伟。此处提及曹宪撰《文选音义》十卷,《隋志》和《旧唐志》均未著录,《新唐志》也只有“曹宪《文选音义》卷亡”(日人狩野直喜《唐钞本文选残篇跋》案语作“《唐书志》云卷七”,“七”乃“亡”之讹)的记载,并且已不见于《崇文总目》、《文献通考·经籍考》、《通志·艺文略》等宋代官私书目著录,可知是书在宋时当已亡佚。盖曹宪《文选音义》隋时尚未成书,应是晚年在江淮间讲授《文选》时所作,故不见于开元年间内府藏书,疑是书唐末五代时失传。《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有“《文选音义》十三,曹宪撰”的记载,案,曹宪《文选音义》中土各书目皆云十卷,从未见及有十三卷的著录,颇疑此处“十三”之“三”字为“卷”字之误,盖因二字草书相近而致讹。由此条著录亦可知,曹宪《文选音义》流播甚广,影响深远,早在平安时期(794-1192)已传至日本。

两《唐书》亦记载有曹宪在故乡江淮一带教授《文选》及其影响盛况,如《旧唐书·儒学传上·曹宪传》载:“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3]因隋唐科举制的盛行,《文选》成为学子们求学致仕的常备书目,关于《文选》的教授在公私门学大兴,曹宪弟子李善、许淹、公孙罗等人也相继传授《文选》,也各有相关注释学著述行世,由是《文选》学大兴,极一时之盛。《新唐书·曹宪传》的内容与之大致相同,只是在《文选》学的传承者中增加了魏模。曹宪对《文选》学的发展有首倡之功,自此《文选》始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成就一代显学之地位。

唐玄宗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位文臣有感于李善注“忽发章句,是征载籍,述作之由,何尝措翰?……衹谓搅心,胡为析理?”(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且颇为“繁酿”,乃“志为训释”,史称五臣注。曩哲时贤关于李善注与五臣注的优劣探讨甚多,此不赘述。五臣注作为唐人《文选》注释学成果之一,对《文选》的流布居功甚伟,同样值得我们加以肯定。又,日藏古抄《文选集注》除汇录有学界所熟知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外,尚有《钞》(即《文选钞》)、《音诀》(即《文选音诀》)和陆善经注等三家唐人注释,学界一般认为《钞》与《音诀》为公孙罗所作,而在《文选集注》发现之前,学界尚不知有陆善经《文选注》传世,殊为珍贵。案,陆善经《文选注》成书最晚,据唐韦述《集贤注记》中的相关记载,可推知陆善经当于开元二十年(732)参与萧嵩等人注《文选》,至于成书于何时已不得而知。

三、唐人《文选》注释学成果

据《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二书著录,唐人《文选》注释学成果除上文所提及的曹宪《文选音义》十卷(《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作十三卷)外,主要有:李善《文选注》六十卷、《文选辨惑》十卷,许淹《文选音义》十卷(一称《文选音》)⑤,释道淹《文选音义》十卷⑥,公孙罗《文选注》六十卷、《文选音》十卷(一说《文选音义》,《旧唐书·儒学传》称:“公孙罗,江都人也。……撰《文选音义》行于代。”),康国安注《驳文选异义》二十卷,五臣《文选注》三十卷。

另,日人滕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尚著录有李善撰《文选音义》十卷,公孙罗撰《文选钞》六十九卷(案,学界一般认为日本古抄本及《文选集注》所引“钞曰”部分等同于两《唐志》公孙罗六十卷注本)、《文选音决》十卷(案,学界一般认为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之《文选音决》与公孙罗《文选音》是一书),阙名氏《文选钞》三十卷等。此外,日藏古抄《文选集注》中亦汇录有唐人陆善经《文选注》二万余字,敦煌残卷中亦保存有唐人《文选》注残篇(此注本不同于行世李善注本和五臣注本,只作注者姓名失考),以及日本永青文库所藏无白文纯注本等,凡十余种著述。曹宪、许淹、李善、公孙罗、五臣、陆善经等人皆为当时的文学宿儒和治“选”大家,其“选学”成就卓著,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从而开创了《文选》注释学的鼎盛时代。

由上可知,盛唐文化高潮可以说与《文选》的传播、整理与研究密不可分。《文选》学肇自隋唐,绵延至今,期间虽有显隐,但未尝中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唯一关乎文学的专门之学,其内容、方法、体系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注释

①《北史·杜正言传》云:“杨素试正言题,令拟《上林赋》、《得贤臣颂》、《燕然山铭》、《剑阁铭》.”故士子多模拟《文选》名篇,李白三拟《文选》,惟留《恨赋》、《别赋》;又岑文本拟杨雄《剧秦美新》,见《全唐文》卷一五〇;《新唐书·艺文志》载录卜隐之《拟文选》三十卷,惜佚.

②《隋书·经籍志》著录萧该《文选音》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通志》皆作《文选音》十卷.

③此前已出现有单篇音注之作.见于著录者有:薛综《二京赋音》二卷,綦毋遂《三京赋音》一卷等.凡此皆萧该、曹宪之所取资,《文选》音注之业,实当上溯于此.

④扬州隋文选楼就祀隋秘书监曹宪,以唐沛王府参军公孙罗、左拾遗魏模、模子度支郎景倩、崇贤馆直学士李善、善子北海太守邕、句容处士许淹配之.

⑤《旧唐书·儒学上·曹宪传》附《许淹传》称其撰“《文选音》十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释道演”撰“《文选音义》十卷”,因许演年少时曾出家为僧,故学界颇疑此“释道演”(一称“僧道演”,亦有称“淹上人”者,如日藏古抄《文选集注》就汇录有“淹上人”所作音注)即许演。《新唐书·艺文志》亦沿袭此说,两存其书,一曰“僧道淹《文选音义》十卷”,一曰“许淹《文选音》十卷”,盖因不明二者同为一人所致。《文选音义》和《文选音》盖为一书,只是称名有异.

⑥《旧唐书·儒林传》:“(许淹)少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博物洽闻,尤精诂训.撰《文选音》十卷.故释道淹、许淹恐是一人.《旧唐志》、《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有道淹《音义》而无许淹《音》可证.

参考文献

[1]饶宗颐.唐代文选学略述(载《敦煌吐鲁番本文选》代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选钞》研究,项目编号:2015QN523

猜你喜欢

李善旧唐书公孙
公义与私交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从班昭《幽通赋注》看《文选》五臣–李善注的价值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本家侄不敌邻家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