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2015-10-26北京市延庆县医院102100杨燕灵胡雪晴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化生腺体萎缩性

北京市延庆县医院(102100)杨燕灵 胡雪晴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已经历长期的科学试验研究,但本病的具体病因、诊断和确切治疗手段仍未得到完全阐明[1]。1978年WHO就已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益胃汤加味治疗胃阴不足为主要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2]进行确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国中西药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辩证属胃阴不足型[2]。主症:胃脘胀满,灼痛,胃中嘈杂,饥不思食,口干,舌红少津,苔少。次症:食少,干呕,大便燥结,脉细。排除合并有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其中,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8.23±6.22)岁,病程3~15年,平均(8.22±3.28)年。腺体轻度萎缩16例,中度萎缩11例,重度萎缩3例,肠腺体化生轻度10例,肠腺体化生中度10例,肠腺体化生重度2例,无肠腺体化生5例,异型增生者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4~62岁,平均(46.33±7.45)岁,病程3~16年,平均(7.32±3.98)年,腺体轻度萎缩18例,中度萎缩12例,重度萎缩2例,肠腺体化生轻度10例,肠腺体化生中度6例,肠腺体化生重度2例,无肠腺体化生8例,异型增生者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程度等临床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加味益胃汤方加减。方药组成:沙参10g,麦冬15g,玉竹10g,生地15g,黄芪20g,党参15g,丹参15g,砂仁6g(后下),枳壳10g,芍药15g,三七粉3g(冲服)。伴见烧心泛酸者加黄连6g,吴茱萸2g,瓦楞子20g;伴胃脘隐痛加白芍加至30g,炙甘草10g;伴见腹胀者加厚朴10g,大腹皮20g;纳差者加焦麦芽10g,焦神曲10g,焦山楂10g,大便燥结加火麻仁10g。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对照组用铝镁加混悬液1.5g(15ml)(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每日三次,每次一袋,餐后1小时服用。腹胀重者加吗丁啉。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等对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及饮料。另外,治疗期间,每十天查血、尿、便常规,治疗前及每治疗一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选取胃脘胀满、胃中嘈杂、饥不思食、口干食少、大便燥结等5项胃阴不足的症状,按轻、中、重分别记1、2、3分,记录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治疗前后各查胃镜一次,观察并记录胃粘膜炎症的病变程度,并在胃窦、胃体及胃角各取一块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并记录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恢复的情况,并按轻、中、重分别记为1、3、5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2]。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总有效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附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的比较(x±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56%。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9.181,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3。

2.4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也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表明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亚型,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返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情绪抑郁、恼怒、酗酒、吸烟、浓茶、喜食刺激性食物)、服用药物不当(如水杨酸类酸性药物、部分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遗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3][4]。其病理检查为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成分减少或消失,目前医学上多认为其为癌前病变。具体临床表现有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嘈杂、消瘦等。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CAG是由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情志失和等诸多素导致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病程日久,迁延难愈,胃阴亏虚,精气同源,阴亏及气。病机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如应用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及抑酸剂等,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而本研究中以中医疗药治疗可以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胃镜直视检查原有胃粘膜的病变也有明显好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均减轻,萎缩程度好转,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益胃汤源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原治阳明温病下后耗伤阴液。正如《成方便读》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凡人之常气,皆禀于胃,胃中津液一枯,则脏腑皆失其润泽。故以一派甘寒润泽之品,使之饮入胃中,以复其阴,自然输精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津自生而形自复耳。”加味益胃汤方中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养阴清热,生津润燥;精能化气,气能生津,精气同源,津亏则气弱,故加入黄芪、党参补益中气,以资化源;病程日久,气滞血瘀,故加入三七粉、丹参、枳壳、砂仁等活血化瘀、行气散滞之药,且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可以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固有腺体的修复和再生。纵观全方,滋阴养胃,补气活血。且通过三个月的临床观察及部分随访病例,未发现不良反应,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阴不足之证型,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化生腺体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