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2015-10-26李茜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电算化双师实训

李茜(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南昌 330000)

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李茜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中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非常注重学生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会计电算化》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运用得尤其广泛,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也显得很有意义。本文从课程设置入手,通过工作过程来分析教学过程,再进行仿真实训,“双师”教师与企业搭建校企平台,让学生在这种实践学习中培养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规范、达到应会技能和应知理论标准。结合现实情况和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希望对《会计电算化》的教改进行有益尝试。

中职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

一、会计电算化教育背景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它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显示出其优越性。在中国,会计电算化已基本普及,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受会计工作者的青睐。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沿海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会计工作中的作用也更突显。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财经专业学科已有三十余年,是各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但目前在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愈显突出。如何贴近实际运用,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中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性人才。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学习不合理

1.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管理、信息和会计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门课程是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等学科之上而开设的。可是目前许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基础。目前电算化教学内容只是简单的从手工作账到计算机作账的过渡。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核算工具,忽视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去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

3.教学方法滞后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讲解,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中职院校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地学习,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教师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从业经验较少,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课本理论指导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不用说综合应用了。

(三)验证式的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依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会使部分同学养成应付老师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一)搭建校企平台,合理设置课程

让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也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在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会计电算化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财会基础、计算机基础,开设适当的课时进行基础学习。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后由老师自编多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不同的情况。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能胜任企业工作的学生才是企业需求的人才,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出口”畅“进口”才会旺。

(二)培训“双师”

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可以通过到高校进修、下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完整系统的学习软件的使用,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会计师、软件工程师、银行职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加强仿真实训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仿真性。比如采用公司制教学法,将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计划有效结合,如图1所示。能让学生在这种实践学习中培养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规范、达到应会技能和应知理论标准[1]。

图1 公司制教学法课程流程

四、总结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课程安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结合案例讲授理论,又要让学生参与仿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电算化教学改革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也需要中等、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培养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做出特色,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1]万常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2月1版:P147—151.

[2]孙万军.电算化会计应用技术[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1版:P38—49.

[3]邬宪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1版:P94-96.

[4]施黎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新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5期.

注释:邬宪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1版:P94-96.

猜你喜欢

电算化双师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