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共同体文化,推进区域教研组建设
2015-10-26李蔓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广西柳州545005
李蔓(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广西柳州 545005)
营造共同体文化,推进区域教研组建设
李蔓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广西柳州545005)
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文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成效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研组是由教师组成的教育教学组织,与教师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就有必要把这种合作共享的文化引入区域教研组建设中,营造一种新型、民主、开放的共同体文化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实践型和研究型的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区域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
共同体共同体文化区域教研组建设
一、背景
教研组是我国模仿前苏联教学法小组建立的由各科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自教研组建立以来,教研组的工作更多的是体现为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历年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远远不够。教研组中所存在的个人主义文化和教师之间的各自为阵现象,以及教师对教研任务的得过且过和被动敷衍的倾向,妨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而现今我们的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应该是教师之间合作、平等、互利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要体现在教师文化上和教研组文化上。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和建设模式来指导我们的教研组建设和实践。
随着“共同体”理念进入教育领域,在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发现,“共同体”理论中关于“共同体的愿景”、“合作的文化”、“共享的机制”、“对话的氛围”等思想精华十分贴切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特点以及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特征,在此基础上的共同体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是一个由教师组成的共同体,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进行教研组建设,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给教研组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因此,我们通过运用共同体建设文化理论,结合鱼峰区中小学英语教研组实际,展开研究,初步提出建设策略,以期为城区教研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1.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理解为: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厉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这一概念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
2.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共同体”处于学习研究的状态,大家经常共同研究,深度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之间互相促进,个人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不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的团体组织。
3.共同体文化
共同体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共同体成员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了共同体组织的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蕴含着“合作”、“交流”、“互助”、“对话”等思想精华。特点是民主的,开放的,而不是权威的、封闭的。是建立在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的。
4.教研组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的学术性组织形式,是教学研究组的简称,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教学,是一个“教学研究组织”。
三、区域教研组建设
1.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模式
教研组是进行学科教学研究的学术性组织,是教师直接面对、关系密切的专业组织,是提升城区教学质量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的重要舞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由此我们对区域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愿景发展所涉及的维度和形成的过程构建了具体建设模型:
这一模型中有五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即合作、参与、组织、信息服务与反馈、经验借鉴与吸收等,教研室通过组织构建交流活动平台,并将信息发布给各个小团队,各种小团队或教师个体之间可以一起学习、研究、管理来开展合作,并参与各种交流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来借鉴与吸收经验,从而促进小团队的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小团体(或个人)是共同体建设的人员基础,活动交流平台是实现合作和分享、信息实现交流和沟通的载体。
2.区域教研组建设具体策略
我城区通过中心组和课题活动在管理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和文化氛围建设方面,已具备了建设共同体文化的区域英语教研组的条件,因势利导,我们将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促进共同体文化的发展。
2.1营造共同体文化,建设良好的教研组环境
要改变习惯上教师之间相对封闭、不会协同“作战”的行为惯例,促使他们走出陈旧的孤立和单兵作战式的冷漠、麻木,从而转为彼此间的关心、信任、合作和交流。通过营造共同体文化,可以在教学领域使一线教师相互协调帮助,促进沟通合作而达到一致目标。
2.1.1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教师个体间的资源差异进行优势互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和资深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深化教改,使普通的一线教师尽快转型为具备高素质和高学术研究能力的新型优秀教师。沟通交流的教研组氛围的构建单靠相关领导的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对教师评价方式的变革,全面建设健全激励教师沟通协作的评价制度,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教研组长的模范带头及监督鼓励作用。
2.1.2改革教师评估体系
改变传统上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把学生分数和升学率做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优劣的独一无二的指标,应用最新理念,将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弱化评估中苛求具体分数数据的特点,强调评估结果激励与帮助的特点,帮助教师个人有针对性地实际调整。
2.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除了营造教研组共同体文化氛围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所谓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对现有的英语教研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调配,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用。
2.2.1培养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促进教研组内部合作
发挥城区梯级名师的作用,实现横向沟通和纵向发展。横向沟通,即促进同等级的教师的交流沟通,经验分享;纵向发展,即由上级梯级教师引领下级教育新秀,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授。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能力。开展各种观摩研讨活动和教学竞赛,让青年教师接受挑战,增长才干。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办骨干教师研修班,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拓眼界、引发思考、内化转变。
2.2.2利用专家资源,引进最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转型
一线教师的眼光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不局限在教学经验的单纯积累上。我们要上升为研究型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要不断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成为具有个人风格的新型教师。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设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区域教研组,必须有一套相应的制度体系与之匹配。应该创建完善的区域教研组管理体系:
3.1建立和完善教研制度
制定教研组规划方案,教师个人规划,教研活动制度,档案记录制度,建立资源库等,保障每个细节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在研讨活动中做到三定:定时、定专题、定发言人(参与人员)。最大程度上确保定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争取做到优质和高效并重。
3.2实施三级管理制度
建成以教师为主体,学校教研组和城区教研室为指导的三级质量管理,即:教师自查自评——组查组评——教研室查评。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以教师自我诊断评价和完善为主,变被评价者的被动态势为主动。“组查组评”就是在自查的基础上完成教研组内的相互评价。“教研室查评”则是由上级部门进行的考评。
4.组建基于共同体文化的团队
要实现共同体中人员的充分合作和共同参与,形成适当的职能明确的团队是关键因素。为贯彻落实均衡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就近、以强扶弱、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各校教研组整合为各团队,可根据各校特点、研究专长,确定各自重点研究小专题。团队内各教师明确职责,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各有分工,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带题入课、交流研讨。通过校际联动,以强校带动薄弱校。
5.构建活动交流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活动来促进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构建基于共同体文化教研组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教师之间可以建立起各种合作关系,可以了解对方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可以彼此交流和共享教学资源,从而有效的营造一种共同体文化。
5.1开展群体互学——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
5.1.1别开生面的科研沙龙
教师自发参与到有组织的沙龙活动中,述说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通过相互思想碰撞,激发智慧生成。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交流时间空间,使互动式学习更加频繁快捷高效。
5.1.2扎实有效的科研例会
制定每学期科研例会制度,至少可以召开2次例会,一次是交流教研组专题研究计划,说清楚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打通学科交流,汲取他人在计划制定中的亮点和特色,改进自己的研究计划。第二次是学前结束时的专题研究总结会,一起交流专题研究的经验成果、问题困惑、发展方向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预设发展。彼此间的相互启发促使教师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点、生长点。
5.1.3充满书卷气息的读书交流会
要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让教师充满“书卷”气息,要提升教师做人的品味。教研组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在开展读书交流会时,教师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心情、谈感悟。可以不定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读书论坛活动。教师的生活空间不再狭小,生活因阅读而变得快乐美好。
5.2加强组内合作——推动协同协作和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教研组做为一个整体,必须共同协作,共同进步。
5.2.1以老带新,培养后备力量
老教师(资深教师)是宝贵财富,青年教师则是希望。青年教师热情高干劲足,教研组安排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在工作中要求老教师以身作则,多听课多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多提问。
5.2.2专题研究,发挥群体智慧
专题的研究范围不宜过大过广,每次研讨应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围绕小专题,收集文献,找出策略,实践于课堂教学。通常采用“发现问题——提炼专题——解决策略——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课后反思”这样的步骤实施。得出来的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专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小专题研究中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研究一个问题,不搞花架子。
5.2.3以赛育人,促进自我完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平时课堂教学以外,教研组还应有效组织师生参与各种赛事,使之在竞赛中获得亲身体验,加深领悟,锻炼能力,使师生的综合素质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很大提升,实现自我的完善。
6.加强学科建设,以项目设计引领教研
教研组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学科建设。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积累支撑课程实施的相应资源和经验,教研组是承担这一建设任务的主体。教研组要在内容、范式、资源、评价上加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和平台强化培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通过个人研修和群体研讨,对教学进行优化改革;广泛收集教学资源,不断更新互动;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发展需求。
7.增进相互经验的吸收与借鉴
是指对教研组内各项活动开展的结果和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促进共同体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不断吸收和借鉴活动中的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开展交流活动的作用。
四、未来发展展望
教研组建设要经历三个阶段:教研常规建设(合格教研组)——教研发展性建设(优秀教研组)——教研示范性建设(优秀品牌教研组)。目前我们区域教研组尚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经过过去多年建设,我区域教研组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正走在通向品牌教研组的道路上。我们注重基于课程建设需要的针对性的群体学习,注重以完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反思,树立群体成果意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源,但是,距离优秀品牌教研组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就是:涌现若干“叫得响”的名师;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风格;积累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研资源(经验、理论、课程);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
[1]陈浩.《学校教研组管理之我见》?2006.3
[2]柯孔标.《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郑藏.《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
[4]钟启泉.《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新世纪“基础学校”的构图》上海教育,1998.9
[5]林新事.《英语教研组职能概说》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5
[6]吴巍莹.《走向融合,一个学习共同体成长的历程》南京示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