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学深圳

2015-10-26万开亮

浙江经济 2015年13期
关键词:深圳升级转型

万开亮

转型升级学深圳

万开亮

2002年,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激起极大反响。深圳痛定思痛,主动作为,走出了一条“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质量”的转型升级之路。杭州与深圳城市特质相似,民营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厚,但也都面临着土地、环境、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转型升级学深圳”是杭州“大对标”活动的重要追寻,学习借鉴深圳推进产业高端、自主创新、城市更新、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推动杭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坚持产业高端发展,提升深圳产业核心竞争力

深圳成功的转型之路在于每个阶段都坚持国际视野,紧紧抓住全球产业革命的机遇,坚持发展高端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发展。一是以“深圳质量”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深圳自2006年开始加快改造服装、黄金、珠宝、机械等传统行业,并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设立7亿元用于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品牌培育和技术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服装、珠宝产业变身时尚产业、创意产业。举办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深圳国际珠宝展览会和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的规模,提升深圳品牌影响力。二是坚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金融危机后,深圳加快培育生物、互联网和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连续7年集中250亿元财政资金投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2013年深圳发布“1+3”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支持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发展,引入太空科技南方中心等重大平台。四是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深圳依托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全面与香港合作,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领域,文创、工业设计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深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润滑剂”。深圳的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约占全国1/4,IF国际设计大奖和红点奖获奖总数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

坚持自主创新,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2004年,面对资源的紧约束,深圳首次提出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经过十年努力,2014年深圳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这是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出台的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在创新投入、载体建设和创新生态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大创新投入。深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每年安排100余亿元用于支持创新研究和产业发展。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深圳90%的研发机构、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才、研发成果在企业。二是加大重大创新载体的建设。深圳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先后建成,国家、省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1107家,是前30年总和的3.6倍。华大基因、光启等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引领式创新、爆发式增长态势,三星通信设备研究院等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深圳。2014年深圳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8.5%,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三是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圳推出虚拟大学城和实体大学城的模式,引进北大、清华、港科大等54所高校在深圳设立研究院。制定实施“孔雀计划”和高层次人才“1+6”等政策。五年累计引进“孔雀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59个。制定实施关于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措施,VC/PE机构达1.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1万亿元。设立深圳国际创客周,一批众创空间快速兴起。高交会、电子信息博览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国际工业设计大展、IT领袖峰会和BT领袖峰会等成为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坚持大平台带动,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承载力

进入园区建设瓶颈后,为加快产业转型,深圳力促高新区扩容、保税区转型、前海新区建设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是大胆探索“一区多园”建设国家高新区。1996年批复的深圳高新区控制面积仅为11.5平方公里。为拓展开发空间,深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高新区范围延伸到宝安、龙岗2个行政区和光明、坪山、龙华、大鹏4个新区,形成了“一区多园”格局。2009年深圳市明确高新区规划面积为185.6平方公里,并按照管理关系将14个园区划为直管区和共管区。2014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深圳自主创新发展平台增加至397平方公里。二是推动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2013年,《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深府〔2013〕66号)制定出台,保税区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深港合作、提升参与全球分工水平的先行区与示范区。2014年深圳五类七个国家级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388.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8.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1%,税收总额79亿元。三是启动建设前海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经济中心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在十年内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把前海打造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后10分钟内至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半小时内可抵香港中环。前海新区将成为深圳转型升级的新蓝海。

坚持土地高效利用,推进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

经过多年的“深圳速度”后,深圳最先遭遇土地瓶颈。新增建设用地即将耗尽,50%的存量建设用地集中在农村集体组织,产权不清晰等问题比较严重。2009年深圳推进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主”为目标的土地制度改革,其诸多创新性做法值得杭州学习借鉴。一是强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圳于2009年通过《城市更新办法》,并启动了以“城中村”改造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计划。2013年深圳出台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6”文件,创新性地建立土地收益共享机制、差别化土地供给、工业楼宇分割、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等制度,突破了“政府主导式更新”模式。二是创新利益共享机制,破解“行政强拆”。深圳借鉴台湾地区的“区段征收”、“发展权共享”的思路,鼓励并允许“城中村”的产权所有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自主改造和合作改造等方式。创新土地增值收益在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用地企业之间的分配模式,例如对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征未转用地,80%由继受单位进行城市更新,20%纳入土地储备。三是政策创新引导转型升级。深圳允许开发企业自主制定和实施改造规划,按照协议出让价获得改造后的土地,打破了现有土地审批“招拍挂”唯一门槛;适度放开工业楼宇分割范围,改造后形成的工业楼宇可分割转让;推动差别化供地政策落实;要求城市更新项目中按一定比例(15%左右)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鼓励存量产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并按一定比例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允许“限销售对象、限销售价格、限二次转让周期”的方式向市场流通。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深圳有4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分别是平安保险、华为、正威国际和招商银行。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深圳共有32家企业入选,其中有7家企业进入前100强,涌现了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制造业强企,腾讯、万科、平安、招商银行等服务业强企。截至2014年底,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90家,其中9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新兴产业。一是鼓励本土企业全国布局。深圳探索“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发展模式,鼓励本土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技术、管理和服务。同时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深莞惠一体化,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打造深圳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二是鼓励本土企业全球布局。深圳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深圳“走出去”的企业已达2000多家,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投资,涉及金额累计100多亿美元。“走出去”的层次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龙头,从原来的贸易公司或者营销点发展到设立研发和进行跨国并购。三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深圳除了设立创投引导资金撬动风投进入科技型企业发展,政府资金大力扶持光伏、基因测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持续创新的驱动下,深圳在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世界前沿。华为技术、中兴通讯进入全球4G通信领跑方阵,在TD-LET技术领域的基本专利占全球的1/5。华大基因新一代基因测序能力全世界第一,光启研究院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超材料的85%以上。

作者单位: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深圳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