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2015-10-26龚亚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儿科循证护理人员

龚亚平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400)

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龚亚平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400)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4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10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心理护理中进行循证护理,最后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儿科心理护理中,可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满意程度,促进护理水平。

循证护理;心理护理;儿科护理

循证护理是指遵循证据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尊重患者的意愿前提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其提供完整实际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中的证据必须具有科学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提出问题,寻找实证,从而运用实证,为患者提供可行性的护理。基层儿科患儿年纪比较小,自制能力比较差,在急诊中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等抵触情绪,不利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顺利展开。为了分析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儿科对收治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中以及循证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4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102。研究组中患儿年龄在1~12岁,平均年龄为(5.34± 1.97)岁。对照组中患儿年龄在1.5~11岁,平均年龄为(6.68±1.0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心理护理中进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合理评估患儿病情,提出护理问题:由于疾病、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家庭背景都不同,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状况的评估,循证如下。①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3个月~7岁的患儿大多存在分离性焦虑,在7岁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患儿害怕见到医师、护士,对治疗与护理存在抵触抗拒心理。3~6岁患儿的防卫性心理较强,学龄前儿童经常哭闹,反抗要求回家,必须父母陪在身边,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1~3岁患儿大多表现为任性哭闹等,性格较为羞怯、疑虑,对护理表现出反抗情绪。住院时间较长的幼小婴儿,行为表现呆板,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睡眠烦躁不安,并且可以隐瞒与否认疾病。②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由于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不同,面对患儿疾病,家长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家长反复向医护人员询问病情,由于缺乏充分的疾病知识,对患儿预后情况产生恐惧感,不愿意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等,患儿病情恢复较慢会引起患儿家属对医护水平的怀疑,过于容忍患儿不正确行为,甚至出现不遵循医嘱的行为。

1.2.2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与临床实际情况,加强循症支持:针对患儿及其家属出现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性的护理对策。①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为了缓解分离焦虑,护理人员应该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并落实护理制度,实施连续护理。为患儿提供有趣的玩具及物品,协助患儿保持与家庭以外的接触。③对于比较小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其摸触、拥抱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鼓励其布置床旁周围环境,设置精致的图案等。④尽量减少患儿身体上的约束,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给予患儿部分选择权。同时,为了缓解疼痛反应,应该为患儿讲笑话、讲故事,以转移注意力。⑤在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介绍患儿发病机制、预后情况,同时讲解治疗与护理的目的等,并加强护理巡视,及时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心理护理疏导方式,以缓解家长紧张、恐惧、焦虑和抑郁心理。

1.3观察指标[2]: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采用SAS评分、SDS评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定,SAS评分与SDS评分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随访调查问卷共发放204份,全部收回204份,其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心理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2.2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医学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基层儿科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优秀的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联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3]。在儿科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相关的沟通技巧:首先,主动介绍自己,鼓励患儿自我介绍,以亲切态度与患儿交流,耐性倾听患儿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等。其次,护理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儿隐私以及情绪的变化[4],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特别是患儿在受伤时哭闹,应该用肢体语言与其交流,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等。最后,遵循循序渐进的护理原则[5],及时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个体化、阶段性的护理计划,收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从而不断调整护理方案。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儿科心理护理中,可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1] 陈新红.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6(19):516-517.

[2] 张锦秀.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4(25):169-170.

[3] 尚延荣.浅谈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8(15): 976-977.

[4] 陈冬林.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17):125-126.

[5] 付建秋,陈晓旋.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34(22):210-211.

R473.72

B

1671-8194(2015)24-0272-02

猜你喜欢

儿科循证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