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5-10-25孙钦英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读图导学知识点

孙钦英

所谓“以图导学”,就是以图片为先导或切人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相较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该模式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将抽象、乏味的知识剖析代以生动、直观的视觉呈现,另一方面重视学生读图、析图、画图等多方面的能力,注重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使教学程序更灵活、教学手段多样了。本文将探讨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以图导学课堂模式的程序性开展

1.以地图为导线,读图导课

直观、形象、简洁是地图最为突出的特点,其将地理事物的位置、大小、流向、形状、高低等基本特征以形式各样的地理符号进行呈现,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图画进行融合,迅速地在学生的思维中得以反映。地图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赋予了课堂以更有趣味性地探究的可能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以地图为导线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点,上讲台画出四大洋、七大洲的边界,并指出他们具体分布的位置,从而引出海陆变迁的话题:“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有没有发生过变迁的可能性呢?”在这一课题的导人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以地图“大做文章”,一方面在其基础上以旧知为桥梁,另一方面以地图为媒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一开始就仅仅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可见,地图在在课堂导入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又如在《河流和湖泊》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分别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利用多媒体投影“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并向学生抛出问题谈一谈对这些图最直接的印象。在导人新课的环节,教师利用地图直接进入主题,通过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第一感性认识,使他们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有直观的印象。

无论是曲折委婉,还是开门见山,读图导课以一种直截了当的呈现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旧知识,或是凭借他们已有的读图能力,将新知识进行抛砖引玉式地展示。

2.以地图为载体,依图学文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地图的研读、分析,可以加深或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一方面,以地图为载体开展任务型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另一方面,在对地图信息进行剖析、归纳、推理的同时,与教材理论进行对照,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强化地图在教学实施环节的重要作用,通过问题设置、任务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活动来提高知识讲授的效率。

如在《位置和范围》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发掘、理解知识点。为了强化学生地理位置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一个地球仪,并要求各个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完成以下的任务:

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完成以下数据纬度的对比:

①通过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②通过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③通过在濒临的大洋,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④通过所面积,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⑤通过所跨纬度,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⑥通过所跨经度,对亚洲与北美洲进行对比。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以任务为契机,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地球仪这一媒介,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尝试让他们在仔细发现地球仪中相关信息的同时,对重要信息进行提炼,完成读图任务。在亚洲与北美洲的比较读图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地球仪的结构有了更为透彻的了斛,而且对于亚洲在整个地球中的位置和范围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地图形象、直观的特点,开展一些课堂小游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课中,教师可以以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拼图游戏——要求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七大洲的轮廓图打乱,最快地把完成拼图的小组获胜。然后,教师可以提高难度,增加一些干扰因素,如加入不规则的轮廓图等等。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小游戏,不但能够使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以上的案例中,地图不再以单一的图片形式进行呈现,地球仪、拼图等多样化方式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而引起的审美疲劳,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理课堂紧张的学习气氛。

3.以地图为工具,析图明理

图例、颜色、注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要素,往往能够传达重要的信息,山脉、河流、地形的分布,也常常影响着某一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透过一张小小的地图,我们往往能够将“天文地理”尽收眼底。因此,教师在以图导学的教学过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地图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并在合理分析、大胆推理的基础上,对地理现象、地理规律进行解释。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读图能力,而且对于培养逻辑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仍以《河流和湖泊》这一课为例,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而原因的呈现必须要以图像系统为依托。教师在分析黄河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承、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时,不妨出示中国地形图、相关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视频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够为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提供一些额外的“线索”。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图片材料,凭借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分别从地形、气7候等方面尝试对黄河中断水土流失现象作出解释。在这一环节,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图形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对某一类地理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样,在《长江源流慨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以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从而对长江的概况有基本的了解,为接下来关于长江开发、利用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挖掘、提炼、分析、归纳和推理图片信息是重头戏,一方面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以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要将既得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总结地理规律、揭示地理现象。

4.以地图为引线,用图作结

地图是对地理知识最高程度的浓缩,学生不仅要能够对地图信息进行解读,将其分解为一个个立体化的活的知识点,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重新装同到平面地图中,再将其整合后装进头脑。一方面地图生动性、趣味性的特征巧妙地与文字结合,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时发展,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另一方面绘图、忆图等趣味性的知识回顾活动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总结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总结的过程中,要发挥地图引线的作用,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达到“地毯式”搜索的目的。

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中,重点要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并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它们的位置。教师在总结梳理这一环节中,可以利用地图,通过划区记忆、分类记忆、按一定线索记忆、形象记忆等多种方法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如教师可以将每一省级行政区的轮廓进行放大、展示,要求学生展开自由联想,将轮廓形象化,例如山东省像火腿、黑龙江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对比地图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口诀,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如“三十四省记不难,黑吉辽,蒙新甘;陕宁青藏云贵川,两广两湖两河山;港澳苏浙闽皖赣,京津沪渝台海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回忆画图,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大致轮廓画下来。通过这一系列的回顾、总结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还可以使学生意犹未尽。

二、以图导学模式开展过程中的注意点

不少教师在以图导学模式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陷入以下误区:第一,将图导学模式简化为以地图贯穿课堂始末,流于形式,从而弱化了地图引导的作用;第二,地图在课堂各环节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两种现象,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切忌流于形式,注重地图“导”的功能

教师必须明确地图在课堂各环节设置的目标,突出其引导功能,避免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从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来看,“读图导课”重在设置情景,引出课题;“依图学文”则要求教师能够以地图为素材,设置一些较为浅显、灵活的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析图明理”侧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即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地图为载体,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用图作结”则侧重知识点总结的简要性和概括性。

2.提高针对性,侧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地图的设置中,要着眼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如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地图信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的及时捕捉能力,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的洞察力。

三、结束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通过直观、简洁的地理符号将地理事物得以准确、形象地呈现,以无声之语默默地阐释着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学生如果读懂了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含义,把握了隐性信息,就能够真正地吃透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以及科学、高效的读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读图导学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知识点自测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