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养护学生的心灵

2015-10-25王永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天河区天河传统

王永丽

[编者按]2014年12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举措。为配合教育部的工作安排,本刊特作经典教育实践探索专题,以广州市天河区为典型,充分展现天河区经典教育的实践做法,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借鉴和思考。

在广州市天河区的经典教育推行过程中,柳恩铭局长起到了引领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柳局长以身作则,十年磨一剑,用十年的时间,阅读了三十多个版本的《论语》,并出版了《论语心读》。在柳局长的亲自推动下,天河区的经典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就此,我刊专访了柳局长。

1.请问柳局,您是如何与经典结缘的?经典对您自身有什么影响?

柳局:在读中师的时候,我就开始大量阅读先秦散文、诗歌,唐诗宋词以及八大家作品等传统经典,这些经典不仅给予了美,更是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后来与经典结缘,则源于对教育到底该怎么走的困惑,源于寻找教育迷失的本真,源于如何在教育领域构建师生精神家园,源于培育养护师生心灵的沃土。教育的本真是精神活动,现在的中小学却往往成为知识和智力的堆积场所,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和有效培养人的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最大的误区是迷失了本真:学生心无价值,心无信仰,心无理想,甚至心无梦想,“无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没有找到养护学生心灵的方法。

为了考察西方教育养护学生心灵的做法,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考察了117所同外中小学,西方学校教育普遍通过这几种途径来实现:通过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包容、宽容、博爱;通过通识教育(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学会热爱国家和民族,让学生认同民主、自由、法治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尊重。而中国教育至今没有解决灵魂养护问题,没有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没有解决人生观的建立问题,没有解决伦理规范的养成问题,没有解决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问题。我们拿什么养护师生的灵魂?宗教不行,美育不行,历史不行,剩下的只有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儒家好比主食,百家一如蔬果,共同构成文化营养大餐。那么,中国经典文化能否起到这个作用?2003年,我读了第一本经典《论语》,读完以后,我就坚信,养护心灵的资源应该在传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基于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真的信念去研究传统和推行传统文化。

接触经典以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更静,信念更坚定,人生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即自己感觉更加自信,自己的定力更好,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自己坚守自己的价值,自己坚守自己的底线,自己守护自己心灵的宁静,社会的喧嚣也改变不了自己。

2.经典教育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到什么作用?

柳局:我自己觉得如果一个学生有理想、有追求,那么知识的学习、文化课的学习其实很简单;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学习,为了自尊心而学习,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学习或者因为父母的巴掌而学习,这种学习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它像小舢板一样,推动力有限。但是一个孩子如果胸怀远大理想、有崇高的追求的时候,则他的学习动力应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它起着“帆”的作用,它的动力是巨大的。因此经典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培养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也是绝对性的。

3.国家现在大力推行经典教育,这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柳局:我想主要意味着教育和人对本真的追求。基础教育不再是知识堆积、智力堆积和能力训练,而是身心和谐的成长与发展。但如果从更广的视角来看,推行经典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远不止这些。

天河区在全国第一个推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目的就在于重建文化自信、优化文化场域、同归教育本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养护师生的心灵。经典教育,让天河教育回归本真。在天河的教育质量范畴中,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厚德载物的责任,有博爱泛众的胸怀,有勤劳简朴的品质,有志存高远的理想,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是比分数更重要的质量。经典教育,让天河教育重建有教无类的情怀。天河在广州第一个建立教师强制流动机制,在广州第一个出台教育设备设施标准,在老城区中唯一坚持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经典教育,让天河教育强化因材施教的传统。鼓励不一样的教育,鼓励教育不一样。生本教育在岭南无立锥之地,却在天河开花结果;伏羲教育诞生于甘肃伏羲故里,但是天河岑村小学却成为全国伏羲教育的旗帜和标志;在天河教育体系中敬畏生命、尊重个性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经典教育还让天河教育收获了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自由讨论的教育模式、全面发展的课程建构、慎独正己的修身方法、积善成德的实践方式、道德双修的发展路径。经典教育以浓厚的人文精神,涵养了天河师生,形成了天河教育独特的竞争力。

4.您把经典诵读上升为经典教育,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柳局:经典诵读只是表明了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一种操作方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经典教育就赋予了传统经典文化更多的功能。儒家经典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尚中贵和、博爱大众的精神。这些是民族性格和我们要共同坚守的价值。儒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伦理资源:尊老爱幼的孝慈文化,维护了家庭和社会稳定;“家国一体”的伦理价值取向,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所在;“天人合一”的伦理情怀,是物欲横流世界的稀缺资源。经典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护师生的心灵,没有心的教育,忽视心灵养护的教育,无论学生分数考得多么高,我觉得都不能算成功。相反,一个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教育,养心解决好了,就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周围的人。比如,对教师而言,养心的问题解决了,教师首先改变自己,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学生。如果一个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极强,生命态度不够积极,他教的学生怎么可能积极?我们依靠传统文化,依靠儒家经典。儒家文化的灵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重构中国文化灵魂,必须依靠依托依赖经典教育。

在理想状态下,我们是想让经典所传承的精神,尤其是价值,首先要植根于心,然后是见诸于行,即落实到行动上,最后成为行动的自觉。经历这三个境界就是达到了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儒家的知行合一是指认同价值、植根于心,见诸于行、行动自觉。成功的教育从心开始,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心是正的、心是纯的,那么这些孩子走入社会,就会逐步影响社会,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大大提高。

5.天河区推行经典教育的模式是什么?

柳硒: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其一,加强领导,在教育局这个层面,我是第一责任人,在学校层面,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德育副校长是相关责任人,语文教师是最基层的直接责任人,班主任是相关责任人,从组织上进行保障,明确分工。其二,经费保障。在区域层面我们有专项经费,在学校层面,我们也要求有专项经费。其三,建议和要求以校为单位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体系。为了有序推进经典教育,2012年2月教育局颁布了《天河区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实施方案》,2013年12月又颁布了《天河区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高中阶段实施方案》。

二是转变观念。历时两年半,分8期完成语文教师全员培训。2013年暑期,完成了校级干部全员培训。李清泉、刘书林、张志和等数十位大家应邀来天河讲学,普及常识,拓宽视野,转变观念,使经典教育从行政行为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是内容选择。经典浩如烟海,选择决定成败。先秦儒家才是儒家;先秦之后,几乎只有儒家学说的信奉者、传承者、研究者。汉朝阴阳家董仲舒倡导的是“政学”,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一脉相承的是“理学”,陆象山(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开创的是“心学”。先秦之后,儒家思想被解释、被解读、被解构、被异化,鲜有创新和发展。儒家的精神主要通过历代士人薪火相传,代表人物有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王阳明、顾炎武等,载体除了原生态经典,就是经典涛词文赋。所以,我们要慎选经典内容,要选择真正的经典儒学。

四是课程建设问题。我们把经典教育纳入课程,在时间上予以保证,概括起来讲就是1+N模式,“1”是指每周至少有一节经典教育,“N”就是小课,有些学校是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是诵读经典时间,有些学校是每一次班会课前10分钟是经典诵读时间,还有些学校是在每天大课间留出三五分钟诵读或者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的三五分钟诵读,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大一样,所以,我们叫1+N模式,即每周一节课是能保汪的,N 节小课则各校都不相同,时段不一样。

6.在中小学校中,经典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柳局:经典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是校长、教师对经典的认识。我们通过对校长的全员培训、语文教师的全员培养,来解决认识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从认识上解决问题,只靠行政推动,那么经典教育不会走得太远。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而言,经典会改变人心,其内部机制我认为就是价值认同,就像我自己,因为深深地知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去做,没有考虑过后果,也没有考虑过会遇到什么阻力一个人对自己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即回到“天人合一”的追求上曾经有位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非常明显,自从接触经典,并从事经典教育以后,他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变成一位非常乐观、上进、勤奋的教师,“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要知道,教师的乐观会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自信也会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态度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我们始终在努力让广大校长、老师去认识经典,让他们接受经典,只有这样经典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校长、教师自觉去实施经典教育,最终真正让学生受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中小学校中,经典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就是认识问题。

7.在经典教育实施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惑?

柳局:在经典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问题。有些校长、教师还不能接受经典以及经典教育,有的校长认为经典教育有意义、有价值,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有的人认为经典与中高考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经典教育推行的力度、方法、策略、执行力等方面要欠缺一些。二是教材问题。目前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常规教材比较少,各学校又有自己的校本教材,从区域层面了解各校开展情况的时候,就有难度。三是评价问题。对于经典教育的进展情况、实施效果如何评价,不能用传统考试的方法进行测评,这是目前困扰我们的一个很大问题。四是课时问题。小学和初中的课时保证相对容易,但是高中的课时就很紧张。五是课堂教学问题。经典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交叉?它们的分水岭在哪里?六是师资问题。缺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教师,目前的年轻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经典教育,虽然这些教师非常有热情,但是他们受到本身素质的限制,无法顺利进行经典教育,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推行经典教育中的一个瓶颈。

8.经典教育实施的效果如何?学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举一两个例子。

柳局:经典教育实施以来,从施教者一方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典型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五山小学经典教育模式具有原创性、操作性、示范性。五山小学李淑君老师“我乐读、我乐悟、我乐背”经典课堂教学模式广受观摩者好评;《创建“三环七步”教学模式,促进少儿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经层层选拔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二,以林美娟为代表的经典教育团队享誉全国。林美娟是经典吟诵南巾国代表,以她为中心形成了华南经典教育吟诵团队。天河经典教育百花齐放:昌乐小学“君子三幕剧”课型模式,使经典格外生动;华成小学李淑筠老师的《晨读对韵》,使经典充满童趣;石牌小学肖彩芳老师以“水”为主题,让经典充满意境;113中学的MOODLE同学课程,让经典走人数字王国。

从学生角度来讲,我认为深层的效果很难直接显现出来,可能要6年、16年、26年、36年甚至一生当中去体现。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变得更有礼貌了,比如,林美娟所在学校的学生,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很热情地跟老师和客人打招呼,这在任何一所公办学校都没有实现。再比如,棠福学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农民工子弟在艰苦的环境下,那么认真、投入地锻炼身体、学习经典,非常令人震撼和感动。

9.天河区对经典教育的深入推进有哪些规划蓝图?

柳局:2012年到现在,天河区经典教育在宣传发动之后,整体上处于自主探索时期,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是鼓励实践尝试、包容自由探索,这个时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经过调研,也发现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下一阶段要深入推进,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人手。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和优化工作机制。明确将天河区经典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教研室,并在设立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课程和教学、师资培训、宣传推介、德育活动、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经费保障等八个专门工作组,以此来保证在推进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落实统筹、协调、督办等具体工作。二是强化工作原则和深化工作策略。具体说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深入推进天河经典教育中实现八个“进一步”:进一步升华思想认识、理顺组织领导、聚焦经典主体、壮大骨干队伍、整合教育内容、实行课题带动、应用集成创新、开发测评工具。三是明晰实施路径和落实阶段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完善课程体系、统合基本教材,也就是在梳理现有各种版本教材的基础上,推荐几套编印优、评价高、效果好的正版教材和渎物供学校选用,并结合天河区的实际情况,尝试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学段、分年级、分层次地安排,使之更加符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情,也更加有利于对经典教育的督导测评。

总体上,我们将全区的经典教育规划为六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宣传发动、自主探索已经完成,第三个阶段为“调整统合”,目前正在进行,从去年11月第二次召开全区经典教育工作会议至今,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主要任务是各学校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推进方案,进一步聚焦主体主题,为最终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在这之后,也就是2015年4月前后到2017年,天河区的经典教育应该分别进入“特色彰显”和“成熟提炼”两个阶段,在自主探索、调整统合的基础上,聚焦区校两个层面的经典教育特色,提炼经典教育工程实施和特色形成的主要做法、有效途径、成功经验、特色成果?当然,特色彰显也号,成熟提炼也好,都只是深入推进的一种策略而已,并不是说这项工作就可以停一停、歇已歇,更不能认为是区域经典教育工程的结束。事实上,只要有对人的现代教育,就应该有经典教育相随相行。经典教育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经典教育永远在路上!所以,2017年以后,在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后,我们一定会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的继续前行服务。冈此,我们将五年后的阶段确定为“持续创新”阶段,这个阶段是没有截止期的。我想,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总要为当下的基础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成长做点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辜负学生及其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期望。我相信并坚信,天河的经典教育一定能够为师生的心灵养护和我们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猜你喜欢

天河区天河传统
对天河览胜
非常时期的天台
一条天河走运来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天河二号仍是世界最强大计算机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