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教育 让天河教育回归本真

2015-10-25徐海元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天河区天河教育局

徐海元

2012年新春,以召开全区实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启动大会为标志,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以追求教育本真的情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全区拉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帷幕,开始了区域实施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双轮驱动:思想引领行动,行政推进实践

2012年以前,全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停留在一定规模的“读经”(经典吟诵)层面上,教育部也没有向全国正式颁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正式颁行时间为2014年3月),其时全国性区域性的经典教育活动远未形成气候。

天河区是全国三大中央商务区聚集地之一,是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增长最快、税收贡献最多、现代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同时也是人口导人最快、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最旺的区。在当时的背景下,要在这样的城市核心区区域推行经典教育,不仅家长存有腹诽之叹,即使在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认识上的局限。

对此,天河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柳恩铭博士认为,推行经典教育最能体现教育的本真和天河教育的价值追求:现实的基础教育往往成为知识和智力的堆积场所,导致学生心无价值,心无信仰,心无理想,甚至心无梦想,“无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关注人的精神活动,要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的精神养护的丰富资源,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尚中贵和、博爱大众等,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共同坚守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培育养护师生的心灵;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安顿身心性命,树立核心价值观念;能够让基础教育走出当下的误区,回归教育的本真。

正是凭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和深刻认识,怀着对教育本真的坚定信念,柳局长以过人的胆识将经典教育列为天河教育新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以知行合一的理念为指导在全区进行双轮驱动:搁置争议,以思想理念引领行动,让事实胜于雄辩;求同存异,用行政力量推动实践,让实效动摇怀疑。

2012年2月,天河区教育局召开了实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启动大会,颁行了《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试行)》。此后,经过反复讨沦和多方论证,又先后出台了《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实施方案》、《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高中阶段实施方案》和《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统合完善工作方案》等规范性行政文件。与此同时,柳恩铭局长率先垂范,深入研究和积极宣讲经典教育,多次以《伟大的传统必有深远的智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经典教育》等为题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主旨报告,并于2014年由中华局出版了积十年研究而成的专著《论语心读》。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天河教育大讲坛多次邀清著名专家学者到天河做经典教育报告,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等组织编印出版了《中华经典教育九讲》等近百万字教学资料供全区教师阅读学习。

由于引领得法、推动有力,天河经典教育构建了“四个确保”的经典教育保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区校两级行政一把手分别担任教育局和学校实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组长;确保区域全覆盖,实现了天河区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展经典教育的全覆盖;确保教学实施,各学校实施经典教育有一校一案、有课程开发、有教研团队、有教学用书、有课时安排(每周一个课时,全学期共16课时);确保经费投入,将开展经典教育活动经费纳入区校两级财务预算和支出。

二、协同发力:打造骨干团队,夯实专业能力

实施经典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胜任教育教学作的骨干教师团队。为此,天河区教育局各部门协同发力,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构建了一支实施区域经典教育的骨干教师团队。

一是明确经典教育主体,构建了两级领导管理团队、教学研究团队和教学实施团队等三级骨干团队。二是配齐配强教学师资,各校将具有经典教育情怀、责任和专业基础的老师确定为主授教师。三是开展分期分批培训,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个人参训情况计人继续教育学时,迄今共分八个批次合计培训了400多名校长和教师 四是突出教学实施重点,教研室将服务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施作为开展经典教育的工作重点,与其它教研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指导、一起落实。五是搭建课题研究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经典教育的各级课题研究,天河区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完美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研究实验区,石牌小学等成为中华书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教育局还以配套课题经费的举措,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区级经典教育课题研究专项。六是激励教师实践探索,隆重表彰奖励积极进行经典教育探索、取得经典教育实践成果的先进个人。

自2012年教师节开始,天河区教育局每年在德育工作、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八个方而,都要隆重表彰奖励一百二十名左右天河教育年度风云人物,而在经典教育方面受奖的校长和教帅人数每年都超过二十人。2014年教师节前夕,天河区教育局开展首届天河名教师认定工作,按照州关规定,在城郊村小工作的林美娟老师并不完全符合资格条件。但是,教育局最终打破了年龄、职称、论文、课题等方面的限制,将林美娟和其他一批教师认定为首届“天河区名教师”,这是因为林老师在经典教育方面具备突出的创造力、贡献力和影响力——她是广州市中小学自费支教长达六年的第一人,是主动申请从中心城区名校到城郊村小工作的第一人,是华南地区坚持经典吟诵教学卓有成效的第一人,是南中国坚持伏羲教育实验探索的第一人。

目前,一支能够胜任经典教育的领导、管理、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团队已经基本形成,一批在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的经典教育名师也开始走出天河,走出广州市,走向全国。

三、定点撬动:教研提升质量,建模彰显效益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在编在岗人员31人,专职语文教研员4人,天河区公办、民办、企事业办学校和幼儿园共有310多所。在确保常规教研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何依靠人数极少的语文学科教研员去有效指导数量众多的学校和幼儿园开展经典教育,这是教研室面临的一大难题。

教研室以“选点突破、定点撬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为破解难题的策略,引领和推进整个天河区经典教育的蓬勃开展。这个“点”就是学校基点、项目支点、教学重点。学校基点,是指学校具备开展经典教育的基础,如师资、文化、教材等;项目支点,是指学校具有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支撑活动开展的经典教育项目;教学重点,则是指教研员要把指导的重心放在经典教育课堂教学建模上,这既是教学指导的重点,也是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的难点和易混点。

教研室先后选取113中学、五山小学、银河小学、石牌小学、昌乐小学等学校作为试点校,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建模,召开全区课堂教学建模观摩研讨会,如113中学的MOODLE国学课程、五山小学的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银河小学的经典吟诵一二五课堂教学模式、石牌小学的主题式经典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昌乐小学的“君子三幕剧”经典教育教学课型,林美娟老师的经典吟诵课堂、李淑君老师的“三乐课堂教学”(我乐读、我乐悟、我乐背)、李淑筠老师的“晨读对韵”、肖彩芳老师的“水”主题经典教育课堂等,不仅课型现在已经相当成熟,而且产生了广泛影响。

林美娟老师构建了快乐幸福的经典诵读课堂,在全国十余个省市数十所学校传播推广经典诵读教学,成为国学圈内颇有影响的小学教师,成为中华书局《中华经典素读本》编委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吟诵教育研究”指导教师。2013年,她率先加人创办国内公办学校伏羲班的行列,探索伏羲教育与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融合,使自己所在学校的伏羲班成为全国伏羲教育的一面旗帜。

五山小学校长许凤英带领的经典文化教育团队,以教育目标分类学等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具有鲜明原创性、实操性和推广性的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重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影响遍及香港、台湾、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先后荣获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入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其研究团队被表彰为广州市首批学术创新团队,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示范基地暨东方少年国学院”,以模式研究为基础自主开发的同学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被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确定为“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指定用书”,面向全国正式出版发行。

四、百花争艳:包容自由探索,打造学校特色

三年来,天河区的经典教育实践,整体上处于区域导向下的自由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鼓励实验尝试,包容自由探索,各校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社区文化背景、教学师资力量等因素,尽力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经典教育特色。

如今,第四十七中学的中外文化经典融合、天河中学的珠江书院文化,泰安中学、中海康城小学的诗歌教育,天荣中学、银河小学的经典吟诵教育,第十八中学、体育西路小学的中国书法教育,岑村小学、员村小学的伏羲教育,龙口西路小学的儒雅文化、华景小学的优雅文化、天府路小学的和美文化、车陂小学的东坡文化、华成小学的习武明德、龙洞小学的象棋文化、长兴小学的剪纸文化、珠村小学的乞巧文化等等,宛如一束束竞相争艳的花朵,盛开在天河经典教育的百花园中。但凡先秦儒学、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民风民俗、武术茶道等国学精粹,各校都能结合校史校情和地域文化,择其一二融入本校的经典教育实践,逐渐显现各自的鲜明特色,取得不同凡响的教育效果,最终汇成声名远播的天河区经典教育新名片。

2013年4月,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完美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开题报告会暨天河经典教育研讨会期间,天河区教育局的经典教育专题展演晚会,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擘家和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他们的高度赞扬。2013年12月,天河区迎接广州市和十二个区县教研系统的两级联合调研,作为调研现场的新塘小学虽然地处偏远的城郊,但学校展示的脸潜学生画作、京剧脸谱歌、京剧脸谱操、脸谱美文诵、京剧脸谱舞蹈和京剧脸谱课堂教学等,以其鲜明的京剧脸谱文化特色让数百名嘉宾惊叹不已。

五、臻于至善:梳理成果经验,统合完善深化

三年来,天河创造了区域经典教育的“七个第一”,第一个将经典诵读上升为经典教育,第一个行政推动经典教育区域全覆盖,第一个将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第一个实现校长、教研员、语义教师的经典教育全员培训,第一个建立区域经典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第一个区域使用自台湾引进而修订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第一个实现原创性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模式入围国家教学成果奖屏选。

如今,人们更加坚定了对天河教育的信心,更加提升了对天河教育的认可度和美誉度。2013年9月,天河区教育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向全国同行介绍天河经典教育做法和经验;2014年7月,第十届穗台校长沦坛在广州举行,天河区成为论坛必选的经典教育现场展示点;2014年9月,天河经典教育的实践探索成为广州市教育局“共筑广州教育梦·好教育进行时”设坛开讲的第一讲;2014年10月,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天河区共有两人获奖、四人被提名,获奖和提名人数均超越其它区级行政区。

三年来,天河的经典教育实践告诉人们,区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确保课程开设是基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是支撑,打造经典教育团队是关键,指向心灵养护是核心,致力人格健全是方向。

当然,区域推进经典教育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一”和“一个核心”上,即重视程度不一、组织管理不一、落实程度不一,教材和内容选择有难度。

为了及时梳理、总结区域经典教育成果和经验,正视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坚定区域开展经典教育的信心,天河区教育局于2014年11月第二次召开全区经典教育工作会议,对经典教育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号召和要求全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天河开展经典教育所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在调研、梳理、渊整、统合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入推进经典教育,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落实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实施路径,推动多元发展,努力将天河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会后,一份新的指导文件《天河区华文化经典教育统合完善工作方案》出台了,它必将进一步推进全区经典教育实践活动的继续深入。

猜你喜欢

天河区天河教育局
对天河览胜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非常时期的天台
一条天河走运来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奚爱国
天河二号仍是世界最强大计算机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