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确立专题的“三原则”和“六方法”

2015-10-25陈劲松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内容探究语文

陈劲松,执教于北京市苹果园中学高中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201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近年参与国家级课题“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课堂模式”的实验,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三级课程整体推进促课程改革纵深发展项目的研究,主持区级课题《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的研究。曾出版专著《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教学探索研究》,发表教学文章百余篇,四十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级奖项。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专题教学随着选修课程的开展而跃升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专题教学内容以其专题化、丰富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探究潜能,其课程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和利用起来。专题教学方式也成为了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但是,目前专题教学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些教师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对专题教学方式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导致专题教学呈现出应试化、肤浅化的不良态势。从技术层面看,“确立专题”是开展专题教学必须过的第一道门槛,这个“专题”,是指从专题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研究或探讨价值、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某项重要内容,确立一个好的“专题”之后才能开展进一步的专题性的探究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在这个首要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的教师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爱好出发确立的“专题”,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的“专题”背离、模糊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专题”过大,空泛无当,缺乏具体、细致的切人角度;有的“专题”过小,只关注单篇选文或专题中的细枝末节,忽视对专题内容的整体把握;有的“专题”表意模棱两可,没有明确探究方向,等等。正是以上种种导致了开展专题教学困难重重,教师感觉累,学生不爱学,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在确立“专题”方面得心应手,开展教学的困难和障碍或许就会迎刃而解。鉴于此,提高“确立专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下功夫的一项必修课。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在“确立专题”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法,即“三原则”和“六方法”——遵循趣味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发掘语文兴趣,探讨专题重点,依据专题选文,探究共性和关联,切人提升适当,表述明确精炼。借助其中的“兴趣点”、“专题重点”、“共性和关联点”、“切入点”、“提升点”等要点来明确专题标准,理清确立专题的思路。以此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确立专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量,丰富专题题目,开阔专题教学的角度和视野。更承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趣味性原则

首先,兴趣是专题学习重要的动力源,应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兴趣。确立专题,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要。一般来说,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在阅读“泛读导引”文章,初读专题选文后就能做出判断和选择。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学生这种真实、宝贵的原发感受。

其次,“语文特色”要素是保证有效学习的前提、“语文特色”是指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内容。只顾及兴趣却忽视语文特点而拟定的专题,难以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比如在京味小说专题中,初拟专题是“京味小吃”,显然就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抓准“语文特点”,才能保障专题教学行进在语文学习的正常轨道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例如以上小说体裁的专题,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人手,还可以从创作手法、写作特色、作家作品等角度来确立专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点和语文学习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以及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可见,应该本着“发掘语文兴趣”的思路进入确立专题的学习。

2.合理性原则

开展专题学习应该探究专题材料的重点内窬、重点内容才是有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那些游离于专题之外,或者一些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内容,都不适合确立为“专题重点”。教材专题的设置多是由选文的内容而确定的,因此必须关注选文的题材。只有决定专题性质的重要题材才可以被认定为“专题重点”。此外,“专题重点”还充分体现在文体上,某一类文体最典型地承载了某些语文知识、创作手法、写作特色等等,这些典型内容都是“专题重点”。

依据“立足教材”、“尊重文本”的原则,必须合理利用专题选文,保证确立的“专题”不偏离以教材为核心的语文学习情境。因为“专题”研究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专题教材体系规定的学习内容,“专题”学习的本质还是以文本学习为主要目的。

专题中的选文不是几个单篇课文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成的一个教学系统,选文之间往往具有题材和体裁的共性或关联。只要抓住了题材和体裁内容的“共性和关联点”,就抓准了确立专题的肯綮。比如京味小说专题的题材共性包括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特有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故等方面,就此可以挖掘出重要的专题。而“北京人的人情味”专题能够把叫篇小说中的北京人的典型特色联系起来,是一个探究“北京人”的好专题。

3.可行性原则

确立专题的环节中,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大而空型,比如鲁迅专题,就拟订“鲁迅的深刻思想”、“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等,表意笼统空泛,明显不够具体。二是小而窄型,如《左传》与《战国策》专题中拟订的“我看史传中的某一历史人物”等,这些都只关注局部,缺乏对整个专题的把握。以上表现出学生对于专题所找的切人点没有适度的把握,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回到教材文本语境中,通过分析文本来发现适宜的切人点。“切人点”和“提升点”两个要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挖掘“提升点”,才能明确专题探究的方向。

一个好的专题题目不仅显现文字表述水平,而且体现专题学习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推敲锤炼题目用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确立专题对教师提出了综合性、高标准的要求。既要挖掘学生的必趣和需要,切合学生的个性;也要符合教材的规定,保证探究内容的合理性;还要贴合确立专题的规律和方法,确保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完成这个学习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专题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内容探究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