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腹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5-10-25梁慧丽焦晓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三者脆性果糖

梁慧丽 焦晓宁

(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3)

空腹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梁慧丽焦晓宁

(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确诊患者19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的FBG、GSP、HbA1c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的FBG、GSP、HbA1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GSP、HbA1c三者联合检测糖尿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任意一项单独检测。结论FBG、GSP、HbA1c三者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三者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近期和长期的血糖信息,若将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特别是脆性糖尿病中意义更大。

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脆性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据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1]。糖尿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意义重大。现探讨FBG、GSP、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07例,女性91例,年龄23~62岁,平均(53.26±2.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为2型糖尿病确诊病例,其中13例为脆性糖尿病患者;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0例,女性55例,年龄25~60岁,平均(52.63±2.47)岁,均为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人。

1.2仪器:雅培-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FBG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葡萄糖氧化酶法。正常参考值3.9~6.11 mmol/L;GSP试剂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正常参考值1.70~2.50 mmol/L;HbA1c由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乳胶凝集反应法。正常参考值3.8%~5.8%。

1.4方法:受检者清晨空腹(按要求禁食水12~15 h以上)。次晨抽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2 h内检测。用血清测定FBG和FMN,用全血测定HbA1c。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各组FBG、GSP、HbA1c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看出糖尿病组的FBG、GSP、HbA1c水平分别为(10.21±4.93)、(3.51± 0.82)、(8.03±1.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GSP、HbA1c水平(4.32±0.61)、(1.98±0.32)、(4.5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GSP、HbA1c呈显著正相关。

2.2在对糖尿病组检测FBG、GSP、HbA1c的结果超血清正常参考范围的记为为阳性。FBG、GSP、HbA1c联合检测其中任意一项、两项或三者同时超出参考值者记为阳性。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FBG+GSP+Hb联合检测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任何一项单独检测。特别是脆性糖尿病意义更大。果糖胺在脆性糖尿病的检测中阳性率明显高于HbA1c、FBG的单独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组FBG、GSP、HbA1c检测结果比较()

表1 各组FBG、GSP、HbA1c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FBG(mmol/L) GSP(mmol/L) HbA1c(%)对照组 145 4.32±0.61 1.98±0.32 4.50±0.52观察组 198 10.21±4.93 3.51±0.82 8.03±1.75

表2 FBG、GSP、HbA1c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与脆性糖尿病检出率对照表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及分类专家规定符合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二者中的任一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2]。WHO新分类法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四大类[4]。FBG具有波动性和瞬间性的特点,它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地反应糖尿病患者的真实状况。

有资料表明单独用FBG≥7.0 mmol/L诊断糖尿病有4.17%患者漏诊,且有7.95%的应激性血糖升高者被误诊。从而影响对糖尿病的准确判断。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的特殊类型,属1型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和最严重者。它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等特点。单一血糖检测脆性糖尿病,漏诊率更高[3]。

果糖胺是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过程中形成的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它的测定却不受血糖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腹血糖的FBG的波动性和瞬间性。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 d,故果糖胺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bA1c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尤其是对血糖波动较大的脆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本实验中GSP与HbA1c检测脆性糖尿病的阳性率分别为92.31%、61.54%。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生成是不可逆反应。由于人红细胞的周期为120 d,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水平,且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及急性改变的影响。本实验中将FBG、GSP与HbA1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任一项单独检测。

总之,FBG、GSP与HbA1c在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脆性糖尿病中的筛查方面各有各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1]郑为平,姜庆波,史伟峰.血清果糖胺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62-63.

[2]王小平.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44-45.

[3]孙静.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指标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102-103.

[4]刘成桂,马艳,周曦,等.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4):377-378.

R587.1

B

1671-8194(2015)23-0155-02

猜你喜欢

三者脆性果糖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读 书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