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2015-10-25徐伟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徐伟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徐伟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40例。Ⅰ组采取常规护理,Ⅱ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Ⅱ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血管性痴呆;效果
血管性痴呆为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精神疾病,病程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1],均为轻度或中度血管性痴呆,无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器质性病变,老年人情感状态抑郁(GDS)评分:2分≤分数≤5分,均为首次住院治疗,病程6个月以上,入组前3个月未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拟胆碱类药物。排除重度痴呆、合并意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痴呆。Ⅰ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8.67±10.21)岁。Ⅱ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58.12±10.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Ⅰ组采取常规护理,Ⅱ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血管性痴呆护理经验、医疗路径和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的临床护理路径。(2)路径实施。入院日:完成患者身体基础检查,为其提供良好住院环境和入院介绍,消除其陌生感。第2天:加强对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的评估,评估其服药、护理需求,了解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制定合理护理计划,并对临床护理路径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和配合。第3天: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采取痴呆相关量表进行测评。第4~7天: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社交干预指导和充分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第8~14天: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疏导,提供心理咨询,并强化躯体锻炼。第15~25天: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等能力的训练,并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患者感兴趣且可促进功能康复的活动进行训练,并作好阶段性评估、护理内容调整工作。第26~35天:继续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并给予综合娱乐性治疗,积极改善患者睡眠情况。第35~45天:继续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给予个性化活动指导,应用各种提示牌子等,促进患者自我活动能量的增强。第46~55天: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措施。第56天至出院:加强出院指导,采取痴呆相关量表进行测评,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支持,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社区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MMSE评分、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MMSE量表包括定向力、计算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延迟记忆、语言等方面内容。总分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1]。
ADL量表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与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两部分,每一部分总分最低8分,为完全正常,>8分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32分,总分最高64,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低[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Ⅱ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Ⅰ组比较,*P<0.05
组别 MMSE评分 ADL评分(分)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Ⅰ组 24.42±6.24 34.56±2.78 59.24±1.34 28623±821Ⅱ组 18.41±4.41* 24.11±1.02* 49.24±1.23*14566±234*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记忆力和生活能力降低。临床诊疗中,护理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护理多为遵医嘱进行各项护理,缺乏明确护理目标,患者护理不规范、不全面[3]。而临床护理路径首先制定护理目标,并根据护理目标细化护理工作到每天、每个时段等,确保护理措施有计划、系统实施,实现护理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和个性化。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促进护理人员思维、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主动参与康复的积极性和治疗信心,可帮助患者最大化保留生活能力和提升认知、记忆力功能[4]。
本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1] 江皋轩,崔 梅,柴振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 1999-2001.
[2] 连士英.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在评价血管性痴呆护理效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11):49-50.
[3] 聂 莎,伍洁云,谭焕君,等.3R强化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 33(15):2362-2363.
[4] 周秋敏,吴海珍,汤 红,等.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17(27):3243-3246.
本文编辑:孙春宇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XU Wei-xia
(Heilongjiang city of Mudanjiang province neuropsychosis hospital,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00,China)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5.29.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