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恰当的导入让高中化学课堂质量更好
2015-10-24曹发扬
曹发扬
【摘 要】高中化学作为理科中的一科,也是高考中必考的;自然有着其重要性。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化学,也不是每个学生在画学考试里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本文就从课堂导入来详细的谈一谈高中化学该怎么做才能让课堂质量更高,让学生学的更好。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化学;提高质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对于后续的教学过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生动形象、精妙绝伦的课堂导入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高效思维模式,促进师生之间高效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化学课堂导入创新要充分遵守简洁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引入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鼓动性和挑战性的语言,深深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了,课堂导入的创新还应当紧密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打下基础。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积累,对高中化学课堂导入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
一、用故事趣味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
就目前高中学生的成长现状而言,他们对于传统的知识讲解缺乏兴趣,但对与教学有关的奇闻轶事、历史故事和名人故事等保持着强的好奇心,如将这些内容巧妙地引入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定能获得较好的导入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导入中,笔者是这么做的:
没有直接讲述本章节的内容,而是将一幅带有自由女神的画像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后续的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被调动了起来。
然后,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生病的自由女神”的故事:话说在美国纽约港外的一个小岛上,矗立着一座几十米高的雕像,这一雕像是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它是美国人心中最为神圣的象征之一。然而,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之后,专家经过细致研究发现,自由女神病得很严重,目前正经受疾病的折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呢?教师进而通过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注意,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女神为何会生病?”
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由女神生病的原因。认为“自由女神的质量有问题”“被空气腐蚀了”“年久失修了”“遭受袭击了”等,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她自己累了”……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开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学习。而且整整一节课都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二、借用古代诗词导入,让课堂更诗意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有的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经典,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可利用它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古诗词,可以给学生形成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顺利导入到教学主题中来。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时,笔者借用诗词作为教学切入点,顺利切入主题。
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料作为背景,形成一个由音乐、画面、文字交织而成的情境,然后根据视频画面吟诵古诗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利用古诗词,围绕“酒”字导入课堂,为“乙醇”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而后,问学生这些古诗词句中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发现:这些诗词之中都含着一个“酒”字,这些视频的意象和情境都与“酒”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教师进一步将主题引向教学内容。紧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关于“酒”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呈现给学生看,在展示完这些素材之后,教师话锋一转进入到“设疑”环节:“既然酒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那么饮用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获得了很好的导入效果。于是,教师开始进行《乙醇》的教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进入课堂
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构成了紧密的联系。这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原理与化学知识更容易为学生理解与熟知,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化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之与自然情境、课堂氛围有效结合,钩织成一个良好的导入内容。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生活化的导入方法,创设了良好的导入情境,其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笔者以生活中的火灾事故场景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视频、新闻资料和图片将一些重大的火灾事故现场呈现出来,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过来。在这一教学中,笔者引入了茂名石化大火、兰州石化大火、大连金州火灾等,这些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
当同学们被熊熊烈火震撼的时候,笔者及时地抛出预先设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火灾,我们应当怎样灭火呢?”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用消防水管灭火”“用专业设备灭火”“用灭火器灭火”。教师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对,消防员用灭火器等专业设备灭火。”
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常见的消防专业设备,将学生们的情绪一点一点地调动起来,随着幻灯片的播放将思路引向消防员常用的消防设备——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化学原理么?”此时学生的认知思路和求知欲逐渐引向本章节的教学内容——盐类的水解,整个教学导入和链接过程也就完成了, 实现了从课堂导入到内容讲解的无缝连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设置呈现出诸多优势。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坐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过渡是联系各环节之间的纽带,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过渡语言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在化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哦!
【参考文献】
[1]郭晓华.新课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的设计[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4,(4):86-86
[2]刘凯,胡志刚.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景导入设计策略[J].中学化学.2014,(9):1-2
[3]秦青梅.创新导入艺术,激活化学课堂[J].文理导航旬刊.2014,(6):5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