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2015-10-24赵周娟
赵周娟
摘 要 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造成职业素养低的原因以及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论述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68-02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学生生源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从事的是专科层次的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和自学考试辅导班,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再加上公办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生源来源缩减。从生源构成看,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部分社会青年中。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上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第四个层次,即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所以处于招生的第四个批次,这就意味着在所有参加志愿填报的学生中,高职院校只是考生的第四选择。基本上都是在前面三批高校的录取工作结束以后,剩下的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才会考虑调剂高职院校。这样高职院校就只能在综合素质相对弱的考生中录取,生源质量就打了折扣。
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高职学生基本是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来到高职,落差非常大,失望悲观情绪滋生而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意志力不坚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把握,对学习及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不关心,与同学因为一点儿小事而起冲突、闹矛盾的事是常有的。入校后加上实际上存在的就业难等问题,部分学生产生“我是高职生,我比别人差”的自卑心理,较普遍地存在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知偏差,对自己的优势不自信,对前途充满悲观情绪,在心理上没有一个稳定的信念支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学生还表现为与人交往出现困难,毕业工作更是不适应环境。
职业意识淡漠 问及高职学生对未来如何看待,80%多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没有意识,对职业发展根本没人思考过,很多高职学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而且,他们基本都是眼高手低,不满足做最基础的工作,都希望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很少有人着眼于现实,从自身出发,实实在在地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卑和自负同时影响着他们。
职业道德低下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必备的。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守时守纪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现实中具有趋利性。高职学生由于知识上的欠缺、学历上的限制,社会认同感低,就业压力和困难对他们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反映在思想上就是趋利性,追求最直接的现实利益。
职业理想盲目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将来工作的要求基本上是只要工资高,其他无所谓,职业理想根本谈不上。他们并不知道职业理想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知道职业理想是建立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之上。他们似乎对未来漠不关心,实际上是觉得很无能为力,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自己是高职学生,选择余地太小,只能被别人选择,而不能选择别人。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职生就没有多大的发展平台,而忽略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 影响高职学生职素养形成的原因
从学生自身来讲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素质较低,直接削弱了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人刻意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没有人认真听职业生涯教师的课程要求,得过且过,等到毕业找工作时很难适应单位对员工的要求。
从高职院校来讲 高职院校向来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学生只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用人单位就会欢迎,而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基本没有涉及,或是不够重视,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直不高。加之很多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很难形成深厚的行业特色,没有深厚的人文环境,只是认为“技能在手,走遍天下”。
1)职业性的体现不突出。明确的职业定向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地方。他们从选择专业开始,就大致确定了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同时这也使得他们的接触面相对狭窄,需要具有职业性的校园文化来帮助他们不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性的认识。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对自己的专业具有深入认同之后才会有专业自信、专业自尊,才能更好地接受职业知识、技能教育,才能在这种氛围中形成严守纪律、谨慎仔细等良好品质,才能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的特点。
2)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一般主要包括物质层面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层面的校园精神文化两大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缺乏全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层次不明确,存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轻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上。有的高职院校热衷于面子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大兴土木,试图通过硬件上的建设来彰显办学实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过分偏重物质建设,缺少能够感染人、触动人、吸引人的校园精神文化,学校没有自己独特的、可以推广的精神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只看重自己的楼堂馆舍建设,不钻研如何满足师生需要,凝聚师生共鸣的精神文化,是不能走得长远的。
3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和创业思想
1)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上,与社会现实完全脱节的职业理想只能是空想。目前我国一方面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是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边远地区急需人才。这是目前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现实需求结合,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endprint
2)应用专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相融合。一般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中,过于专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个人专长和自我价值的发挥,导致实际工作中挫败感增加,不能得到认可,造成个人和企业的双重不良影响。
3)张扬个性与遵守共性相协调。学生在进行择业、创业和就业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盲目攀比而错失良机,影响未来发展。
引导学生对待和处理就业压力,注重心理干预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实现良好的自我调节。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乱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种挫折,正确面对这些挫折并进行自我调节是关键。学生要摆正心理状态,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我。
2)增强学生的自信,注重对学生竞争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召开班级会议、举行招聘会、模拟面试场景、进行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指引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障碍,以此增强自信心。
优化校园环境,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显著特征,也是各大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于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深化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是一个学校传承发展的灵魂,是所有师生的文化品位、精神积淀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校园环境的优化必需以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其能够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充分重视活动的导向作用。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活动,首先要在主观上予以充分认识,并不断丰富其形式,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通常的学生活动包括知识竞赛、体育竞赛、社会调研、社团活动等。学校和各班级应该以这些活动形式为重点,设定一定的主体、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反应状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3)增强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的教育影响。校园文化设施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广泛,其涉及图书馆、校园活动中心、学院文化展览馆、历史文物陈列馆等;同时大众传媒因传播范围广、信息传载量大、影响深刻,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突出职业和行业特色文化,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行业性是其育人的重要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上,本文特意选取杨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例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典型进行分析。
1)培养目标明确,彰显专业特色。如交测学院对测量专业有这样的描写:“测天测地测人生;绘山回水绘英才。”这写出了测量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征性诉求,作为对每一位学生的普遍性训导,彰显出测量特点,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测量人”的角色。
2)校园形态彰显行业特点。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力求突出农林水行业特点,以我国河道、水利人物命名校园内的道路,如黄河道、长江道、仪祉路、右任路等,并在学校明显的地方有李仪祉的雕像;广场上的浮雕有后稷、李冰、詹天佑、于右任、杨虎城、鲁班等。通过道路、广场的命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未来的职业知识,接受思想的熏陶。
3)素养培育体现农林水人才需求。农林水就业是在相对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定期向学生推荐专业方面的励志教育讲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技能比武。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更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仅是职业院校自身的要求,也是我国今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