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情境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中的现状
2015-10-24丁作政
丁作政
【摘 要】交际能力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并非是凭空运作,而是要依托于现实交际情境的。因此,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就应当有一定的交际情境作支撑,只有这样,交际教学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本,才会有欣欣向荣之象。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存在着问题,具体有:话题与生活实际脱离、交际情境创设不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不完整等,这些现状需要积极改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
交际能力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并非是凭空运作,而是要依托于现实交际情境的。因此,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就应当有一定的交际情境作支撑,只有这样,交际教学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本,才会有欣欣向荣之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方面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现实的交际环境中能懂得倾听,礼貌表达与交流,做到文明交往,在交往中发扬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显示,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情境,即教师要创设一种场景,引导学生在场景中练习,形成交际能力。所以,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实施情境化教学,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举措。
不过,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际中,情境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所选话题与生活实际脱离
口语交际总是围绕着特定的话题展开的,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确定好话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显示了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但对于这个部分具体该教什么内容并不十分明确,加上这块研究不充分,导致口语交际教学实际中,话题选择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离师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部分基本上是由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引申出来的一个话题。如其中第二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课文《黄河颂》之后,引申出来的“黄河,母亲河”的话题。这样的话题源于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离得很远,似乎只是为了使学生温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所以操作实际中,很多学生往往就是将课文内容拿出来复述一遍,根本起不到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话题选择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正如王荣生所说的“学生在不断的重复地训练打电话、招待客人之类的活动”。打电话,买东西之类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己经得到了经验的总结。而且学生都能熟悉的掌握。口语交际教学要遵循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但是这种生活的情境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模仿。脱离生活实际或者是简单的生活模仿就不能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交际情境创设在口语交际教学实际中欠缺
口语交际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新课标也倡导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情境不可能全是现实的,所以需要有意识地创设模拟。要创设一种类似于生活实际的交际场景,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让他们有亲切感,充分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在情境中有话可谈,从而使他们的主观能力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但很遗憾,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能够适情应景地根据学生实际和内容适切地创设合适的情境的情况并不多,很多课堂上往往是一些具有固定模式的情境,导致口语交际情境模式化。这种模式化的情境教师操作起来固然得心应手,但学生在其中就会觉得无聊乏味。而且很多情况下,出现了一个人在上面讲,其他人在下面听,根本不是在交际。对讲的人而言,像是在演讲;对听的人而言,像是在听课。听讲双方一方是单纯地接受信息,一方是单纯地传递信息。这样的过程不是口语交际,违背了交际的基本原则。口语交际必须是互动的,必须是参与的。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有人人都参与了信息交流的过程,才算真正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时间、交际所在地环境、天气、双方心理、所交际内容与现实的关联等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交际的进程产生影响,交际双方需要敏感地捕捉这种交际情境中各种微妙变化的因素,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内容,以适合交际情境中的现实需要,使自己不仅说出正确的话,还说出适切的话,从而推动交际活动的良性发展。这种能力绝不是在模式化的程式化的情境中可以获得的,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组织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中模拟演练,从而逐渐获得。
(三)真实情境中的评价欠缺
当前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学校,而且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评价。走出课堂,学生所在的家庭和社会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却无法进行评价。这就使口语交际评价囿于虚拟的教学情境之中,而真实的情境中的评价却无法实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社会等真实情境中的评价要素把握起来难,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应试性的、知识性的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口语交际课上,更多的知识性的学习代替了学生的交际训练。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多采用对学习结果呈现的终结性评价。训练的方式和目的比较功利性,也多针对考试需要。因此多是量化的知识和书面测评。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也多是书面测评。忽视了对于学生训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多是关注学生的说话是否完整,明确,而对于学生应对能力的训练缺乏相应的评价。除此之外在课堂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教师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是一片空白,教学目的设计上也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任意的言语交流中表现出来,那么相应的家庭、社会、学校都应该是学生口语交际养成的场景,也应该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评价的重要场所,而这恰恰是口语交际评价中一个不够完善的地方。
21世纪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上口语交际现状应得到改善。一句话,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需要采取情境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类似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发学生真实的交际行为,使其真实表达,切实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合适的情境再配上适切的话题,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必须生动活泼,必能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静.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分析与研究[J].学周刊,2013(14)
[2]朱培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探讨[J].现代妇女(下旬),2013(08)
[3]张诗云.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