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综述

2015-10-24李苗在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李苗在

摘要:现代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日益多元,相互依赖,急速变化而存在冲突的世界,合作不仅是人们工作,学习的手段,更是人们的需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许多新形式。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被视为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网络教学之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合作学习环境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32-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自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它的意思是在学习中要互相合作、相互切磋,交流并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诺贝尔获奖者詹姆斯·沃森说过:“任何真正有趣的东西都来自于合作。”

1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1.1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在教师讲授基础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有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它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根据互动观的不同,合作学习分为几个流派: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1.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并不只是要求学生在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更多的是要求他们进行讨论,相互帮助,互相依赖。美国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生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教授认为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相互依靠。即:组内成员不仅应当知道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也应当为小组中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即:学生之间有沟通的语言,一些重要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才会产生。

3) 小组内个体的责任。

即:小组内的个体应当承担一定的任务,掌握并完成所分配的任务,个体责任是使所有组员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

4) 小组内人际相处的技巧。

即:合作是有技巧的,组内成员必须知道如何进行交流,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5) 小组自评。

即:合作小组应当把共同活动的情况作为一个评价要素,确保共同目标达成的小组活动是有效的。

1.2 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

合作学习强调要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动力。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只要学习者之间有合作,就产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合作小组内成员之间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自己的想法思路,同时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争议、反馈等有助于他们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增强平等意识和相互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发人际技能,学会合作,发展自己原先较薄弱的技能。

2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组织

网络技术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越时空性等技术优势,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被视为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网络教学之一,是指在网络这一工具所构建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合作化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用网络中的大量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参与学习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活动来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工作,共享合作成果。它强调利用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任何一个合作学习模式都应包括合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合作学习环境四部分。如何有效地组织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呢?

2.1 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有二方面:一是学业上的目标,二是合作技能上的目标。学业目标是指让学习者通过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到的学业上的成功,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如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些任务。合作技能上的目标是指培养学习者和他人合作的基本能力,如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为制订评价标准作参考。

2.2 分析学习者特征

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都将影响合作的效率。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学习者不应只局限于班内,也可以是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国家的。因此对学习者的分析也尽量能够标准化,便于操作。

2.3 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不同划分方式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小组的常见划分方式有:结对子形式、新手专家形式、随机三人形式、同质形式、异质形式、混合年龄形式、同伴领导的会议形式等。合理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内成员间的个体活动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成员个体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还应当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实现整体的小组学习目的。划分学习小组时,应根据学习内容,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能力、优势、性别差异等因素,依据“互补互助、协调和谐”,并参考:学习者对分组的建议;所选分组类型是否有助于小组成员发挥其强项,发展其薄弱技能;是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能进行组内反思等。

2.4 建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中,学习环境是构建知识的场所,可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的应能提供:多维的交互功能、共享信息资源功能、丰富的多媒体学习功能、通畅良好的交互效果、合作的空间以及个体学习的空间。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至少需要包括: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及工具这四个基本要素。

1) 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学习者提问、疑问、发现。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联合作业的方式。心理学认为:要想使团体作业真正产生优于个人作业的效果,必须设法使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感。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问题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开始。其二,对问题的描述应当是具体的、详实的、易懂的、并尽量提供与相关资料。其三,对问题的呈现应当尽量有趣、生动、逼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虚拟真实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四,问题不可太高,要有可选性,让学生感到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认为解决问题是有意义的。其五,能激励学生进一步的提问。

2)相关案例。一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有一些相关的成功案例,也或失败案例。参照案例,并从案例中学习是很直观,很快速方便的。给学习者提供相关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获得新知识。

3)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是一种更加广泛的信息,可以是术语解释、相关网站等,应当包括与问题相关的任何内容。所有网上提供的相关信息都可以链接过来。

4)工具。工具是指各种合作工具和交互工具,它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工具,比如,小组成员间文件夹共享、日历共享、共同编辑同一文件、共同浏览相同网页等。交互工具可以是同步交互或异步交互,可以通过文字交互,视频交互、语音交互;小组成员间的交互,小组成员与教师、专家的交互等。

2.5 制订评价标准,进行小组自评

在合作学习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要能体现出个人责任心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比如:小组合作期间成员之间的合作态度,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尊重贡献程度如何,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或小组成员比以前有无进步,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满意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1995-12-29.

[2]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其云.创建基于网络的建构学习环境[J].开放教育研究,2003(01).

[4] 盛群力,李娥兰.设计建构与开放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05(06).

[5] 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 2006(03).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