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
2015-10-24任春萍
任春萍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
任春萍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辽宁辽阳地区部分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为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辽宁辽阳地区部分医院2013年住院病历,门诊病历门诊处方,随机抽样调查,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着不合理,滥用的情况。结论 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合理是一个普遍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用药;药学研究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最普遍的药物,即为抗微生物药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使用不恰当、不合理、无效或是滥用的现象。不但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还浪费了医疗资源,损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内毕罗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20世纪90年代,我国即提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应用问题,但这一现象目前仍十分严重[1-2]。笔者对地处辽宁省辽阳市中心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字母A作其标志),地处城郊之间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以字母B作其标志),地处郊区农村的一家卫生院(以字母C作其标志)2013年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提取A医院住院患者住院病历,摆药单2294份,门诊处方1972份。提取B医院住院病历,摆药单1334份,门诊处方890份。提取C医院住院病历,摆药单824份,门诊处方614份。
1.2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根据陈新谦、金有豫主编的《新编药物学》中的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3统计方法:以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的分析方法根据《新编药物学》14版所规定的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其DDD数(DDDs)即治疗日数,有的药物由于剂型和厂家不同,分别计算其DDDs。然后根据其DDDs值进行排序,分析其使用频率。
2 结 果
2.1抗微生物药物品种的分析:据统计,2013年A、B、C三家医院所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共有16类,在不同的医院,所使用的药物的种类排序不一样。见表1。
2.2用药频度分析:分别统计DDDs排名前10抗微生物药物,见表2。
2.3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可归纳如下:①忽视药物相互作用。②用药目的性不强。③用法用量给药时间不当。④忽视药物不良反应。⑤忽视药源性疾病。在上述情况中,A、B、C三家医院的具体排序又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规模,不同的技术力量,不同的设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我们以下表来表示三家医院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具体差异。三家医院不合理抗微生物药分类所占调查总数百分比见表3。
3 讨 论
3.1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使耐药菌株产生:分别统计DDDs抗微生物药物前10位的排名,可见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排名在前10名以内,提示结核病流行状况仍然严重,尤其是肺结核,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多维耐结核杆菌的产生使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且目前没有出现新药治疗耐药菌,至此,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弊端已见一斑[3-4]。
表1 2013年抗微生物药物各类品种统计结果
3.2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重视治疗的针对性:在三家医院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都排在前几位,提示该类药物疗效肯定。也提醒医院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求新以及产家的促销对药品消耗排名是有影响的。相当数量的医师和患者持有越新越好的观念,但却忽略了治疗的针对性这一重要问题。
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调查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占着很重要的位置,三家医院β-内酰酶抑制剂类药全部为其复合制剂,其中氨苄西林总的使用率较高,就目前而言,80%的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约89%的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且耐药酶活性持续增强[6-7]。
3.3应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盲目性普遍存在:调查结果可见,盲目运用抗微生物药物这一现象在三家医院都同时存在。就医的患者,无论是发热,还是腹泻,不考虑是什么原因,不明确是什么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也没有作进一步的检查,即按惯例大剂量的使用抗微生物药物[8-9]。
表2 2013年排序前10位抗微生物药物
表3 三家医院不合理抗微生物药分类所占调查总数百分比
在惯性思维用药的问题上,三家医院均存在这样的弊端,尽管在程度上来说有所区别,总的说来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好,而技术力量较弱的医院则表现得突出一些。具体来说主要是过分重视临床诊断,却忽略了病原菌的诊断。习惯用某一种或几种抗微生物药物对抗某种感染,而实际上新的感染病原菌已发生了变化。
3.4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忽略了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从抗微生物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给药间隔这一观察指标来看,三家医院均存在只注意给药剂量,而不注意给药浓度和持续时间这一问题,从程度上来看,A医院情况较好,而B、C两家医院则表现要突出一些。抗微生物药物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主要为时间依赖型药物。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氯洁霉素类为浓度依赖型药物,要控制感染,关键在于感染部位应达到有效浓度,并且这种浓度持续时间必须足够,否则这样的治疗是无效的。显然,部分临床医师忽略了这一问题[10-11]。
3.5忽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在调查中,三家医院均存在忽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现象,其中,以C医院表现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医师为患者进行庆大霉素静脉给药时,未考虑血药浓度,直接注入静脉,《中国药典》(2(拟)年版)明确指出:“有抑制呼吸作用,不可静脉推注”。庆大霉素直接进人静脉,易出现耳毒性反应,抑制呼吸,老人和儿童较容易发生。在围手术期用药问题上,都存在着长时间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问题,部分患者从入院到术后直至出院,一直都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主治医师显然忽略了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产生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毒性症状等。与此同时,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共同的问题还有:三家医院都存在术后大剂量联合应用新型的抗微生物药物,目的是在抗感染治疗时追求力度和广度,但是这种作法有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非但不能控制感染,还可能加重感染。除此之外,不进行病原学检查,频繁更换药物的现象也是十分突出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0例以上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微生物药物达10种以上之多。并且同类药物联用的现象并不少见。而目前普遍认为作用机制相同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应联合应用,以免增加毒性反应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12]。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及患者对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错误的观念,如“用药品种多,剂量大,代型新,价钱贵就可以增加治疗效果”等,在患者间普遍存在。这些错误观念也驱使一些医师在使用该类药物时,盲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甚至有少数医师把使用贵重药物作为增加经济收人的一种不正当手段,却没有考虑到耐药菌株的大范围扩散,给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曾有学者这样预言: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扩散将导致抗微生物药物时代的结束。由此可见事态发展的严重性[13-14]。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方案供临床参考。
4 建 议
4.1对抗微生物药物开展知识更新教育和培训。目前,临床上很多医师对抗微生物药物缺乏系统的认识,而依靠药品说明书或是生产厂家的宣传资料来指导用药,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大的片面性,甚至存在着失实的现象。这样,在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就造成了许多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医护人员中进行定期的,针对性很强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对处方者和药品调配人员进行正式培训(上岗前培训)和非正式培训(在职培训)。目的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给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各种各样的新药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应知晓其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正确使用。还可通过学习讲座或研讨会,上级医师查房,咨询等方式,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除此之外,可利用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对广大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也可通过免费的咨询,定期的讲座,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信息。这些教育与培训对于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2制订有效的规章制度。由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广泛性,及其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国家卫生部门,专业学术团体都定期制订一些指导性文件,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细则规定,然后推荐给本院医护人员。这里。我们强调这些规范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指南。②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策。③预防用药的原则。④联合用药的指导等。通过这些文件,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具体方法可通过限制医师开药范围及品种数来限制医师的处方行为。明确用药时药物剂量及疗程,并有计划地将抗微生物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以保持抗微生物药物对致病菌的敏感性,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4.3行政干预。一个完善的方案的制定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实施,不论是在在一个医疗机构,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使之得到圆满的解决。在这些措施中,审核和反馈是必须的,审核是对医师在特定环境下实施治疗过程进行评价。反馈是把医疗过程或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政策进行比较的报告。通过上述方法,医师才会发现自己的治疗方案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与完善。当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困难,但我们仍然需要建立一种完善的医疗实践模式,来检测及衡量我们医院工作质量的高低。总之,上述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有效地实施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医疗工作中收到切实的成效。
[1]慕容洋洋,龙三太,江昌杰.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与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事,2013,27(1):31-33.
[2]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1-209.
[3]苏秀才,龙爱军,江太公.常见致病菌耐药状况分析与实验研究[J].药学进展,2013,37(2):93-95.
[4]王睿.临床抗菌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6-159.
[5]荣江山,龙官保.药学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3):131-133.
[6]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31-737.
[7]李振林.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183-189.
[8]徐淑方.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3-919.
[9]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69.
[10]陈蓉,王息英.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调查[J].医药导报,2011,30(9):598.
[11]姜永新.实用临床组药学检验与进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翻译出版公司,2006:209-220.
[12]Johnson JA,Bootman JL.Drug-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the economic impact on phamlaceuti calc[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2,69(20):54-55.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81-188.
[14]Herman DJ,Gerding DN.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enterococci[J].Antimicribial Agents Chemother,2013,57(1):l1-13.
R969.3
B
1671-8194(2015)18-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