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观察

2015-10-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核苷抗病毒乙型肝炎

张 珍

(山东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观察

张 珍

(山东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目的 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12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方案应用(对照组,n<56)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案组(观察组,n<56)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肝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慢性乙型肝炎;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WHO报告显示,乙型肝炎已是人类第七大死亡原因,大部分肝硬化和肝癌均由乙型肝炎引起,约1.3亿人在临床为无症状HBV携带者[1]。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以达到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发生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免疫调节剂、干扰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抗HBV感染,其中核苷类抗病毒药因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但核苷类抗病毒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如停药复发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本研究选取112例患者,回顾护理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113例患者,均为我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61例,女52例,年龄19~61岁,平均(45.7±2.1)岁。均行抗病毒治疗。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即按时按量给予药物;观察组病例则针对性干预,具体如下。

1.2.1用药前指导:①心理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根治,疗程长,药价高,长期用药可诱导病毒变异,因此病例极易产生消极、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应主动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向患者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举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及时消除患者的焦虑及疑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②核苷类抗病毒药知识介绍:在医师选定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后,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效果、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事项,同时告知目前所用的抗病毒药物并无法完全彻底清或杀灭病毒,只能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③为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乙型肝炎抗病毒用药的重要性,使药物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并尽量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范围。指导患者及家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意者需在在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1.2.2用药期间护理:①为达到有效治疗,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应对患者用药期间需进行全程监护,及时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服务,行个体化宣教。②用药档案建立: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接触,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等深入了解,并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同时加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告诫擅自停药的严重性。对所了解情况详细记录档案中,便于医师分析治疗效果。③饮食护理:日常生活的正确调节在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禁酒禁烟,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1.2.3出院指导:①待病情稳定后,出院治疗可继续。需加强病毒学指标等指标进行复查,每3个月检查1次。②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大问题是停药后极易复发和反弹,表现为黄疸指数、转氨酶升高,甚至病情恶化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因此停止用药需在专家同意及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③为确保抗病毒治疗顺利进行,应由专人负责将患者的信息详细记录,定期与患者联系(上门拜访或电话联系),如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1.3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及异常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异常肝功能指标均与治疗前无区别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应用()表示,实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实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肝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病程长,传染性强,难以治愈的常见多发病。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特效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对症治疗,其中最关键是抗病毒治疗[3-4]。核昔类抗病毒药作为新一代的抗病毒药,由于其口服方便,抑制病毒作用强和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医者及患者的认可。但核苷类抗病毒药存在着两大缺陷: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因此在患者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5]。通过针对性护理,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完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均进行全程细致的护理工作,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得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肝功能情况均明显优与上述内容相符合[6-7]。

综上所述,对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减少患者因不规范用药导致的耐药性和重型肝炎的发生,直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杜夏玮,谭俊,周波.国内常用慢性乙肝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效差异性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1):1287-1291.

[2]胡善联.慢性乙肝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价值评估模型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12(5):57-59.

[3]李洪.逍遥散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2,27(10):1993-1994.

[4]金宇.慢性乙肝的非核苷类药物治疗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47.

[5]沈婷婷,张琴,钱方兴.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2):10.

[6]李薇.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护理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2):78-79.

[7]李亚萍,张俊林.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4(1):152-154.

R473.5

B

1671-8194(2015)19-0247-02

猜你喜欢

核苷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