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

2015-10-24许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消化道胃镜特征

许冬梅

(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尚志 150600)

浅析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

许冬梅

(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尚志 150600)

目的 研究探讨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其主要临床特征,并统计计算急诊胃镜的确诊率以及患者经综合性治疗的有效率等。结果观察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可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值为2.125∶1,男性患者的比例(68.0%)显著高于女性患者(32.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布上,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的患病比例分别为8.0%、21.0%和71.0%,三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老年组患者的发病率最高。患者的患病原因方面,十二指肠溃疡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占24.0%。对患者行胃镜检查,经急诊胃镜检查的确诊率(96.8%)显著高于非急诊胃镜的确诊率(89.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51例,无效4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高龄男性是急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且十二指肠溃疡是患者主要的发病诱因之一。在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急诊胃镜的确诊率高,能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而综合性治疗方法是治疗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急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诊治

急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也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疾病,急诊消化道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的特点[1],因而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急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也得到显著的进步。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其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效果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具有典型的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呕血、黑便、胃管或胃肠减压引流出咖啡样液体、大便潜血阳性等。排除标准:合并口、鼻、咽部、呼吸道出血的患者;因饮食原因导致的黑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在18~85岁,平均年龄为(55.3±3.1)岁。将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段法[3]分青年组(≤30岁)、中年组(31~59岁)和老年组(≥60岁),分别有8、21、71例。患者的出血量在200~1050 mL,平均出血量为(623.5 ±113.2)mL,血液颜色呈鲜红或者暗紫色血块。10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病因的有94例,6例病因不明。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血容量补充等常规治疗,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需进行及时的输血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凝血酶口服(将2000 U凝血酶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口服,每天3次)和奥美拉唑静脉滴注(40 mg奥美拉唑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1次)联合治疗,持续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4]:按照下列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治疗3 d内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停止,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 d内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停止,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治疗7 d后仍存在消化道出血,且临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特征:观察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可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值为2.125∶1,男性患者的比例(68.0%)显著高于女性患者(32.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布上,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的患病比例分别为8.0%、21.0%和71.0%,三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老年组患者的发病率最高。患者的患病原因方面,十二指肠溃疡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占24.0%。除此之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也都是致病的诱因。见表1。

表1 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

2.2急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对100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可见,63例经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确诊61例,确诊率为96.8%,显著高于非急诊胃镜的确诊率(89.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51例,无效4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显著。内科保守综合治疗无效的4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3 讨 论

临床上将人体十二指肠悬韧带上方的食管、十二指肠、胃以及胃空肠在接受吻合手术之后,空肠上方的胰或者胆出现病变,最终导致出血症状的情况称为消化道出血。炎症、溃疡性疾患被认为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其发生消化道出血之后的48 h内尽快对其出血原因进行确定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前提。

通过对急诊消化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在诊断中抓住重点,提高诊断的时间和准确率。本文对10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患者中,以老年男性群体的发病率最高。这与张茹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动脉发生硬化、血管收缩功能和凝血机制等发生障碍会导致患者出血后不易自止。而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有长期用药史,尤其是扩血管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受到损伤,引起急性出血,除此之外,老年患者的心功能下降、微循环受阻、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慢性缺血等都是诱发急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而男性患者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等,如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发生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

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可见消化道溃疡是主要发病诱因,与龙剑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在诊断过程中,急诊胃镜的确诊率达到96.8%,显著高于非急诊胃镜的89.2%,提示,在急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可以急诊胃镜检查作为主要的手段,提高诊断率,促进治疗有效率的提高。100例患者中,9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均获得显著改善,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血容量补充、输血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凝血酶等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伟,江泳,杨清峰,等.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2,30(2):103-104.

[2]钟旭辉,余志金,翁志雄,等.不同时机急诊胃镜检查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6):2106-2107.

[3]杨旺明,叶泽兵,饶先伟,等.不同年龄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3):1975-1976.

[4]郑盛,王玉波,刘海,等.云南省昆明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41-3742.

[5]张茹,沈冰冰,钱家鸣,等.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39(1):38-39.

[6]龙剑.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研究[J]健康之路,2013,12(12):208-209.

R573.2

B

1671-8194(2015)19-0087-02

猜你喜欢

消化道胃镜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嘴和消化道(2)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