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妇女乳腺增生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5-10-24冯金葵张小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增生症患病率

冯金葵 张小兰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430)

农村妇女乳腺增生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冯金葵张小兰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430)

目的 通过对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的乳腺增生病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关机构及部门如何制订方案,防范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病的出现供应参照根据。方法2013年5月~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番禺区大石街35~64岁农村妇女1428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420份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在1420例农村妇女患乳腺增生病418例,患病率29.44%,乳腺增生病与妇科病、年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精神因素、性格特点、月经情况、婚育、孕产次情况密切相关。结论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乳腺增生病患病率较高,并与妇科病、年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精神因素、性格特点、月经情况、婚育、孕产次情况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农村妇女的乳腺增生病防治工作仍进一步加强。所以,作为在乳腺病症三级防范里起着主要因素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它的主管单位,应该针对于这些出现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开展形式多样的乳腺增生病宣传和咨询活动,积极开展妇女病病普查普治工作,做好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活动,平衡膳食,协助调整好心态,处理好女性各个周期的生理变化,准确提升某地区某街道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病的预防治疗水平,全面地控制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病的出现情况,并且可以为其他农村展开女性乳腺增生病防治工作供应参照方式。

乳腺增生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乳腺增生病病乳腺小叶的腺管和腺泡及间质由于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增生症[1],是生理性增生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错乱。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2],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的出现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癌变概率是2%~4%。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平常人的1倍为了解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乳腺增生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本项目对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的乳腺增生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解析,为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主管的单位怎样对于发生的问题采取方案,提早实行干涉,有效的控制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病的出现概率,供应参照根据。

1 目标与方案

1.1目标:2013年5月~12月选择居住某地区某街道某个村子等14个村子的1429例乡村女性作为本次调查的目标,要求:①对方均是自愿;②年龄在35~64岁;③有过生育史。排除要求:①排除单纯乳腺癌割除和腋窝淋巴手术和最近阶段接受过治疗的女性;②怀孕的女性。

1.2方案:运用随机全部抽取方案,在2013年5月到12月采取调查。

1.2.1乳腺检查方案:包含普通身体检查,乳腺视和触诊,乳腺B超查看,需要的时候采取穿刺活检或者是手术活检来进行正确的诊治。

1.2.2乳腺增生病存在原因考察:①考察工具:运用问卷考察方案,考察问卷通过我国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室呈现,主要包含: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②考察模式:根据经专业训练的考察员发放考察问卷,并且向被考察人员一项一项进行解析说明,让被考察人员自行填写,对于文化方面比较低并且填写有障碍的人员,由考察人员进行帮助填写。问卷不记录名字,填写完毕之后马上收回。一共填写问卷1429份,填写有效的问卷大约有1421份,有效概率占99.44%。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运用双盲录入到电脑中,由专业人员复核并且做出正确考察,运用SPSS 13.0程序对资料采取统计学解决,针对于乳腺增生病发病概率和影响要素考察结果采取统计总结。

2 结 果

2.1接受考察人员的乳腺癌及其他乳腺疾病患病率及构成比:见表1。患乳腺疾病的总人数543例(35.4%),乳腺增生病患病率为29.44%,乳腺癌患病率为0.14%,乳腺囊肿6.55%,乳腺纤维瘤患病率为1.83%,导管内乳头状瘤患病率0.28%。

表1 受调查者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及构成比(n<1420)

2.2受调查者与乳腺癌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2。对于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如何预防、有什么征兆,大部分农村妇女都是一知半解,有少部分基本不了解;乳腺增生病基本情况基本了解为63.02%,乳腺增生病治疗方法基本了解为56.70% 、不了解30.98%;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病基本了解为53.87%、不了解27.12%;乳腺增生病征兆基本了解为29.01%,不了解48.10%。

表2 受调查者对乳腺增生病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

2.3乳腺增生病患病因素筛查行为调查情况:见表3。乳腺增生病与以下因素有关,妇科病、年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精神因素、性格特点、月经情况、婚育、孕产次情况。

3 讨 论

3.1接受考察人员的乳腺癌症和别的乳腺病症得病概率比较高,见表2。接受考察的人员以乳腺增生疾病发生率达到29.44%,高出以前的相关文章报道 。别的乳腺病症以乳腺癌症与乳腺囊肿症作为主导,得病概率是0.14%和6.55%,全部高出以前相关文章报道 。所以,某地区某街道乡村女性归于乳腺增生和别的乳腺病症得病概率比较高的群体。

3.2乳腺增生的发病与妇科病相关联,见表3。通过对患乳腺增生症有妇科不良疾病者(患病率37.37%)与患无妇科不良疾病者(患病率25.40%)采取比较,察觉后者得病概率显著比前者要低。乳腺和子宫都有同样的靶细胞,在很多因素知识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错乱的时候,能够同一时间危害到乳腺汲生殖系统并且引发女性疾病和乳腺增生症。

表3 乳腺增生病患病因素筛查行为调查情况(n<1420,%)

3.3乳腺增生的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见表3。通过对40岁以下受调查者(患病率34.12%)与40岁以上受调查者(患病率23.24%)进行对比,发现后者患病率明显低于前者。35-40岁生育功能比较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刺激乳腺增生;超过50岁的雌性激素能力显著降低,乳腺受到激素的刺激降低,因此乳腺增生症得病概率减少。

3.4饮食习性和乳腺增生症有着很大的联系,见表3。食用素食的女性得病概率很低(得病概率占25.65%),食用荤食的女性得病概率很高(得病概率占33.58%),荤素正常食用女性得病概率居中(得病率28.91%)。荤食里面的脂肪和热量十分高,而且脂肪比较高的、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是组成身体雌性激素的材料,使用的脂肪比较多,导致催乳素增添,根据丘脑——垂体轴让雌性激素分泌增添,雌性激素能力提升,出现乳腺增生症的概率则上升。热量比较高的食物加快内源性脂肪组成,负荷比较高的脂代谢关系到身体内分泌不均衡,从而导致乳腺增生的概率增加[8]。

3.5乳腺增生的发病与文化方面有联系,见表3。文化程度方面越高的女性(得病概率占33.19%),乳腺增生症概率就越高。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女性,投入脑力方面的概率很大,脑部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内分泌错乱,导致乳腺长时间处在增殖不能恢复或者是恢复不完全的状态中,长时间下去就出现了乳腺增生症。

3.6第1次月经年龄比较早、月经时间短、更年期年龄晚、行经时间长全是致使乳腺增生症主要的危险原因[9-12],见表3。第1次月经年龄体现了身体雌性激素的改变,与此之时也说明了乳腺组织逐渐暴露在雌性激素之下。第1次来月经年龄越早、乳腺暴露在雌性激素的时间也就越早,出现乳腺增生症的概率就越高。同样,月经时间短、更年期晚,行经时间长都延长了乳腺受到雌性激素刺激的时期。身体激素组成,代谢过程异样所导致的月经时间很长或者很短,经期不规则和生殖系统所出现的病症等都会增加乳腺损坏的概率,并且得乳腺增生症的概率增高。

3.7婚育、孕产次状况,见表3。孕产次数与患乳腺增生症的概率呈负有关,第1次结婚并且生育的年龄比较早,多次生产都是乳腺增生病的保护伞。但是人流却是十分不良的因素。

3.8乳腺增生病与婴儿喂养方式都有密切关系,见表3。母乳喂养的女性患病率较低(得病概率占24.02%)母乳喂养能够降低乳腺增生症的概率,原因是生产之后哺乳对于乳房是一种生理上的调理,对于乳房具有保卫作用,没有哺乳的女性乳汁在乳腺管里积聚,堵住乳腺管道,乳汁不能够正常分泌导致分泌物堆积所导致的危害,包括分泌物里脂肪类的分解物的化学因素,可以致使乳腺皮皮的增生,并且得乳腺疾病症。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患病率较高,并与妇科病、年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精神因素、性格特点、月经情况、婚育、孕产次情况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这说明,对于农村妇女的乳腺增生病防治工作仍进一步加强。所以,作为在乳腺疾病三级防范里起着主要因素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主管的单位,应该针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开展形式多样的乳腺增生病宣传和咨询活动,积极开展妇女病病普查普治工作,做好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活动,平衡膳食,协助调整好心态,处理好女性各个周期的生理变化,准确提升某地区某街道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症的防范与治疗水平,全面控制乡村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出现,并且可以为别的农村展开妇女乳腺增生症防范治疗工作供应参照方式。

[1]邹志洁.乳腺增生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J].淮海医药,2008,6(26):506-507.

[2]梁红玲.妇女乳腺疾病调查及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0(18):237-238.

[3]姜红霞.3696例妇女乳腺疾病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272.

[4]杨正玲,王迎春.农村妇女6000名免费筛查乳腺癌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7):307.

[5]沙力塔娜提,沙丽亚.阿勒泰地区12104例妇女乳腺癌筛查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5):212-213.

[6]谭丽霞.常德市澧县2009-2011年农村妇女乳腺癌普查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5(5):563.

[7]姬霞,冯亚莉.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7):515-518.

[8]张淞文.北京地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情况调查报告[J].首都预防医学杂志,2002,(3):17.

[9]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10]晋雅仙.5486例妇女乳房疾病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211-222.

[11]王莲英,刘凤英,丁辉,等.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J].中国妇女保健,2004,(19):45-46.

[12]张天鹰,和平.乳腺样生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418-419.

R737.9 s

B

1671-8194(2015)19-0067-02

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率调查分析及早期健康干预效果评价(2013-Z03-40)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增生症患病率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