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9 538张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

2015-10-24黎进平钟红

中国药业 2015年16期
关键词:毒性处方门诊

黎进平,钟红

(四川省郫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30)

某院9 538张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

黎进平,钟红

(四川省郫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30)

目的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7月至12月门诊中药处方9 538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重点对患者、医生、药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门诊中药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差异大等问题。结论继续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管理,开展院内培训,提高药师与医生的技术水平,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处方;合理用药;医院管理

中药处方既是记载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又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现对我院9 538张门诊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我院中药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为促进医院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12月不含中成药的门诊中药处方9 538张。按每天处方总数约1/6的比例逐天随机抽取,累计抽取9 644张,去除代茶饮方,或因其他原因处方上只有1味中药的处方共106张,取得实际参与统计分析的处方9 538张。再将处方中的各项信息全部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患者信息

性别与年龄:9 538张处方中,男2 944例(30.87%),女6 594例(69.13%),男女之比为1∶2.24;年龄为1个月至95岁,平均35.7岁,其中0~3岁868例(9.10%),4~17岁1 176例(12.33%),18~40岁3 447例(36.14%),41~60岁2 484例(26.04%),>60岁1 563例(16.39%)。

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诊断:9 538张处方中,涉及最多的为呼吸系统,临床诊断多为咳嗽、感冒、支气管炎等;最少的为内分泌系统,临床诊断多为糖尿病、甲亢等。详见表1。

到院就诊次数:9 538张处方中,共涉及患者7 744例,在我院信息科逐个查询其在2012年7月至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次数。参与统计的患者累计到院就诊共32 428次,其中到院次数1次2 028例(26.19%),2次1 479例(19.10%),3~10次3655例(47.20%),11~20次516例(6.66%),>20次66例(0.85%)。2.2医生及科室相关信息

医生处方量:9 538张处方中,共涉及医生73位。处方量超1 000张4位(5.48%),501~1 000张3位(4.11%),101~500张8位(10.96%),1~100张58位(79.45%)。其中最多有1 219张处方为1位医生所开,最少1位医生只开据了1张处方。

科室处方量:参考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中科别设置,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科室分布统计。9 538张处方中,内科处方最多,急诊科最少,只有1张处方。详见表2。

表1 9 538张处方中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诊断

表2 科室处方量分布(n=9 538)

2.3药品相关信息

中药味数:9 538张处方中,单张处方由2~25味中药组成,平均每张处方13.9味。其中以16味中药组成的处方最多,以25味中药组成的处方最少,且只有1张。见表3。

表3 中药味数分布(n=9 538)

中药付数:9 538张处方中,单张处方开据的付数为1~30付,平均每张处方3.0付。其中以单张处方开2付的最多,开30付的最少,且只有1张。见表4。

表4 中药付数分布(n=9 538)

中药单付重:9 538张处方中,平均每付重193.6 g。其中单付重最小为9 g,最大为630 g。详见表5。

表5 中药单付重量分布(n=9 538)

中药金额:9 538张处方中,在处方的单付金额方面,平均每付金额15.85元,其中最大单付106.09元,最小单付0.76元。在处方总金额方面,平均每张处方总金额49.43元,其中单张处方总金额最大为653.02元,最小0.76元。见表6。

表6 中药处方金额分布(n=9 538)

中药使用频次:9 538张处方中,累计共用到各种中药132 456次。按品种分,前10名中药使用频次分别为连翘2522次,甘草2 486次,酒黄芩2 104次,茯苓1 908次,当归1 783次,白芍1 762次,桔梗1 733次,川射干1 731次,牡丹皮1 720次,蒲公英1 693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连翘,最少的为广藿香、甘松、阳起石等,仅1次。按中药功效分类,前10名为清热药30797次,补虚药22 348次,解表药17 030次,化痰止咳平喘药14 320次,活血化瘀药10 720次,理气药6 926次,利水渗湿药6 272次,化湿药4 956次,消食药4 162次,祛风湿药3 633次。使用频次最多的为清热药,最少的为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仅244次。

中药使用量:9 538张处方中,累计共用5 648.753 kg中药。按品种分类,前10名中药使用量分别为黄芪142 kg,薏苡仁124 kg,蒲公英105 kg,茯苓99 kg,鸡血藤99 kg,白芍92 kg,丹参83 kg,连翘80 kg,南沙参78 kg,当归71 kg。使用量最大的是黄芪,最小的是甘松,仅15 g。按中药功效分类,前10名中药使用量分为清热药1 259 kg,补虚药1 179 kg,活血化瘀药570 kg,解表药524 kg,化痰止咳平喘药462 kg,利水渗湿药364 kg,理气药223 kg,消食药177 kg,祛风湿药174 kg,安神药153 kg。使用量最大的是清热药,最小的是开窍药,仅10 kg。

毒性中药:9 538张处方中,除去外用处方,含有有毒或有小毒中药(以下简称毒性中药)的处方3 376张,共28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和使用量最多的都是苦杏仁,而最少的都是制天南星。前10名毒性中药使用频次与使用量分布见表7。

表7 前10名毒性中药使用频次和使用量分布

毒性中药平均剂量、最大剂量与规定最大剂量差异:筛出的3 376张处方中,将毒性中药的平均使用剂量与标准规定最大剂量比较,有21个品种剂量超出,其中差异最大为是炒急性子,超出了25.0 g,最小的为全蝎,仅超出0.1 g;将毒性中药的最大使用剂量与标准规定最大剂量比较,有24个品种剂量超出,其中差异最大的为黑顺片,超出了45 g,最小的为重楼和蜈蚣,都仅超出了1 g。前10名毒性中药平均剂量、最大剂量与规定最大剂量差异分布见表8。

表8 毒性中药平均剂量、最大剂量与规定最大剂量差异分布

中药包装类型:9 538张处方中,使用的中药饮片来自传统中药饮片(大包装)、精品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免煎颗粒3种包装类型。其中传统中药饮片最多,有5 606张处方(占58.78%);精品中药饮片有2 112张处方(占22.14%);中药免煎颗粒有1 820张处方(占19.08%)。

中药标准依据:9 538张处方中,共涉及411个中药品种。其中标准依据来源《中国药典》的有369个(占89.78%);来源《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的有32个(占7.79%),使用量排前5位为夏枯全草、藿香、竹叶柴胡、草红藤、大叶茜草;来源其他标准依据的有10个(占2.43%),使用量排前5位的为寻骨风、大肺筋草、透骨草、地耳草、龙齿。

3 讨论

3.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性别与年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妇科处方量排第3,说明医院对妇科方面的疾病较男科更有经验,同时也提示医院可考虑提高对男科疾病的治疗能力,及医院在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男性不育等疾病方面的诊疗水平。年龄总体趋年轻。儿科处方量排第2,这与多数文献中由于儿童不愿接受苦涩难咽中药汤剂导致儿科处方偏少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科患者的增加是导致患者平均年龄趋小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学习和工作压力增大,一些年轻患者易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中医药的治未病和双向调节作用,正逐步被年轻患者所认同,这是平均年龄趋小的另一原因。

患者到院门诊就诊次数:半年内,到我院就诊2次及以上的患者占73.8%。患者选择我院并愿多次来就诊,除与我院精湛的医疗技术相关外,还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服务。

处方量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医药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的疾病上,如呼吸系统中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处方量较大。同时,另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多愿意选择疗效稳定的西药长期使用,导致中药处方量明显减少。提示相关科室要加强中医药治疗这些疾病的研究,注重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相辅相成。

3.2医生及科室相关信息

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差异大:我院高水平的医生不多,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示医院可考虑多开展院内培训,鼓励技术水平高的医生宣讲自己的医疗经验,对年轻、能力不足的医生多指导。

科室处方量分布符合常规:中医内科涉及疾病范围广,内科医生相对多,很多文献也显示中医内科处方量位居第一。由表2可见,医院既应突出优势科室,也应发展普通科室。要考虑优势科室的人员结构,鼓励科室人员做好师承,确保科室优势地位稳固突出,不因人员变动而影响剧烈。同时要注重外聘专家对医院发展的作用。外聘专家人员少、坐诊时间短,但处方量却占有7.40%的份额。而且,还有利于医院中医药诊疗技术水平的宣传,更为院内医生学习提供绝佳的机会。

3.3药品相关信息

中药味数符合常规:我院每张处方平均味数13.9味,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且超过16味的仅占3.39%,以16味居多。我院应提倡医生调整用药习惯,尽量控制在12味以下,不可将加快药房调剂速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而且也更符合组方用药原则。

中药付数符合规定:通常情况下1付中药服用1 d,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方一般不超过7 d用量,即7付。我院以2~3付居多,超7付的仅占1.83%,这可能存在病情需要或患者远道慕名而来强烈要求等原因,故整体上中药付数符合规定。

中药单付重基本合理,稍偏大:我院中药处方平均单付重约194 g,平均味数约14味,每味药用量约14 g,即每味药可控制在10~20 g。从整体上看,符合临床用药习惯。但由于患者中女性、青少年和儿童比例相对较高,且处方用药味数超过16味的仅占3.39%,而中药单付重超过250 g的却占了16.35%,故中药单付重略显偏大。处方用药剂量小则无效,用量大不仅浪费中药资源,增加调剂时间,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发生可能[3]。

门诊中药收费合理:由表6可见,平均每付金额约15.9元,平均每张处方总金额约49.4元,平均每张处方3.0付。这表明,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通常仅采用中医经典诊断方式,一般花费约60元,便可完成诊治并拿到可服用3 d的中药。虽然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中药付数与剂量偏大,但单张处方总金额超过100元的仅占7.23%,故整体上门诊中药收费合理。

部分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由表7和表8可见,多数毒性中药都存在超剂量使用,且有些医生毒性中药的用量甚至超出规定最大剂量的数倍,但我院并没有出现因超剂量使用毒性中药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毒性中药使用非常普遍,我院约36.5%的处方含毒性中药。目前,《中国药典》中毒性中药用量仅用一个范围来限定,无更详细的用量计算方法,比如按年龄或体重计算等。对超剂量使用毒性中药,包括违反了“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药师必须认真审核,并返回处方医生签字确认。对需要先煎的毒性中药要详细耐心向患者交代讲解;对剂量超大的要与医生交流探讨论证,必要时需做好肝肾功能检查。

其他方面:通过对中药使用频次和使用量的统计分析,对中药的购销周转以及中药的斗谱排列有指导意义[4],同时对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学习研究中药也有一定帮助,提示要重点学习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以及使用频率极高的具体药物,关注其临床运用;通过对中药包装类型的统计,便于根据各自的处方量来合理安排调剂人员,同时也可了解患者对不同中药包装类型选择的变化趋势;通过对中药标准依据的统计,便于了解不同中药饮片的检验标准依据出自何处,在验收入库时性状鉴别尤为重要,能准确使用标准依据或文献进行对照,是确保入库药品质量可靠的有效途径。

3.4中药处方书写是否规范

我院已全面运用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再使用手工处方,不存在书写潦草、药名简化、脚注不规范等问题[5]。但有时会出现中药重复开据、剂量不合常理、显示不完整、临床诊断简略含糊等情况。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软件设计缺陷以及待诊患者多时,医生因为忙碌而输入时未注意更多细节或误操作所致[6]。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中药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医生医疗水平大、部门毒性中药超剂量作用的问题,应继续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管理,提高处方质量;开展院内交流培训,提高医生药师水平,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1]郑昆,王金玉,张艳艳,等.9 306张中药处方调查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49-551.

[2]张淼.373首70岁以上患者内服中药处方统计和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24):46.

[3]梁进权,王宁生.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6-58.

[4]潘家火斤,高婷,郑燕.我院3 425张中药处方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3):239-240.

[5]季日丽.中药处方应付存在的问题与电子处方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1,20(21):63.

[6]徐文芳,贾萍,王华飞,等.我院2010年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3):54-5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9 538 Pieces of TCM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Li Jinping,Zhong Hong
(Pixi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Sichuan,China 611730)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and the hospital management.M ethods 9 538 pieces of TCM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were randomly extracted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2 and performed the retro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focusing on the aspects of patients,doctors and drugs.Results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TCM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was basically rational,but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overdose use of partial toxic TCM drugs and the great difference of doctors′technical levels existed.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CM prescriptions to 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 in clinic.

TCM prescriptions;rational drug use;hospital management

R288;R437

A

1006-4931(2015)16-0099-04

2014-05-24;

2014-10-20)

猜你喜欢

毒性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间处方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