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值链形成机制探讨
2015-10-24周宇升
周宇升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315100)
药品价值链形成机制探讨
周宇升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315100)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价值链的初步形成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调查现行药品流通过程,分析我国药品价格形成因素和影响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各种因素。结果在药品价格体系中,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即政府部门的管制定价与市场自由定价。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复杂,在每个流通环节各级经销商都会提高药品价格来获取利润,同时药品利益牵涉面众多,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形成以药养医的体制;过多的流通环节,对于药品质量、价格管控均不利。结论应提高医药企业的技术实力与规模,设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流通环节,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关系体制,从而有效降低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
药品;价值链;形成机制
“看病难,看病贵”严重影响了国民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如何改善这一现状,保证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高效性和可行性,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1]。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我国药品行业市场环境仍具有“多、小、散、低、乱”的特点,“买不起药”“看不起病”成为消费者面临的又一问题[2]。调查显示,在我国现行药品流通机制影响下,同种药品的不同剂型、不同生产厂家及不同销售区域,出厂价与最终零售价的差价率巨大。这一现状与我国现行药品流通体制及医患信息不对称有关,药品供求结构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其价格变化也与市场供求关系背道而驰[3]。在正常市场环境下,药品价格是由原材料、生产、销售、运输、存储等各环节的成本和合理利润组成。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药品从制造到运输再到零售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导致价格核算标准不统一,加之药品生产、运输、存储各环节间存在不确定性及道德风险,药品零售价格远高于实际价格[4]。故“药价虚高”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我国现有市场体制下的必然。现对我国药品价格政策现状、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品价格改革的难点做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我国药品价格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药品作为一种商品,生产时需要投入多种材料,制成后需通过商业渠道进入药品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这些步骤的成本和利润是药品定价的基础。故药品价格与成本、流通渠道、市场结构、生产、经营、消费者行为及政府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关系密切。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即政府部门的管制定价与市场自由定价。政府制订的药价是宏观的药价影响因素,而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医药体制造成的竞争不均衡则是药品价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药品市场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全国约有1.2万家药品企业,11.9万家零售企业,1400家药品连锁店[5]。这些药品产业链中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仅占8%[6]。我国药品市场还存在集中度低的特点,虽然现已呈现出“北有哈药、南有广药”的格局,但市场集中程度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此外,进入壁垒低也是我国药品市场的特点之一,我国药品流通、制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小,需求的投入资本量较小,再加上高利润率和医药管理制度的缺陷,企业间竞争远未达到成本竞争的程度,最终导致资金壁垒低、技术水平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少,造成行业内低价竞争。
因药品消费在中国的特殊性,使我国药品流通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在一环扣一环的流通过程中,各级药品经销商会派出医药代表到医院进行“公关”。首先,参与投标的每种药品都须交纳保证金,因某些药剂科主任、药事管理委员会、采购、库管可决定药品能否中标,故“进院费”在所难免;中标后,医药代表会对直接决定药品临床反应和销售量的科室主任和临床医生支付“处方费[7]”;同时还要支付药房仓管员、统方员和财务科员“维护费”,以打通各个环节,使药品价格上升。以药养医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不完善、政府财力有限时期的过渡性政策,但时至今日,我国经济水平已逐步满足医疗改革需求,此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8]。
政府投入逐渐减少,我国政府采取的“高进高出、低进低出”政策是药品流通加价行为的重要诱因[9]。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存在定价覆盖面小、审批定价脱节、定价方法不科学、医疗保险和报销制度漏洞,也是药品零售价格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10]。
2 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药品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需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上的投入,对于某些领域的新药投入更是巨大,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药品价格、流通方式、市场结构及药品生产、经营、消费者行为、政府的药品监管政策等各环节密切关联。众多的制药企业、流通环节、医疗机构形成了一个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利益链条,药品作为主要的流通要素,在每个流通环节都会被各级经销商提高价格来获取利润。图1显示了我国药品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图2以实例展示了某种药品从生产到流通中的价格变化:某抗生素药物生产成本价格约为12元,出厂价格约为21.7元,经过一系列的流通环节后,最终患者实际购买价格为100元,价格增长为360.83%。过多的流通环节,不利于药品质量和价格管控,同时亦不利于降低我国目前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
图1 我国药品价格形成要素
图2 某药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价格变化示意图
3 药品价格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合理价格链,困难重重,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医院市场是价值链优化的最大阻碍,医院在市场控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关键作用,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希望药价不断升高,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制药企业和药商则不得不配合医院抬高药价;二是药品价值链条的优化受到地方政府的阻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对本地药品企业在政策和赋税上予以倾斜,而对外地的药品制造商予以市场封锁,使得本地小型药企能勉强维持,但此举不利于药品价值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首先,加大信息披露,药品生产、销售行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降低缺乏信息带来的价格虚高,政府和医疗机构应积极构建网络平台、特殊服务电话、电视广告等信息交流平台,将药品相关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相关部门还需建立中介组织以提高消费者的医疗保障意识及维权能力,从而降低不对称信息对药品价格的影响[11];其次,构建药品流通良性机制,我国药品市场“多、小、散、低、乱”,药品的流通轨道非常混乱,药品价格在经过各个流通环节时受到层层剥削[12]。因此,相关部门需从价格形成的机制入手,进行系统的改革与完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药品流通进行改革,建立一个有效、健康、合乎市场规律的药品流通机制;第三,设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应淘汰一批生产条件不合格或经营资质低的企业,通过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安全、高效的药品市场流通体系;第四,优化流通环节,从根本上打破医院的垄断地位,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进货渠道。如让药品直接进入药店,避免中间环节,降低进药成本,实现药品零售价目标;第五,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关系体制,医院应立足“以医养医”,利用诊断、救治、护理等医疗服务工作来提升医院效益;第六,避免药品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冲突。近年来,制药企业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间冲突越来越频繁,其实质是药品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应通过建立共赢的战略理念,重新分配利益,通力合作,共同开发市场,避免上述冲突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有系统、完善地进行多方面改革,才能有效降低药价虚高,优化药品价值链,从根本上减轻患者负担。
[1]张英男,徐文.“药价虚高”现象分析及药品定价策略研究[J].中国药业,2014,23(6):3-6.
[2]刘国庆,江旺祥,王滨,等.现阶段医疗机构药品销售价格形成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10):24-25.
[3]吴洁,曹阳.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我国制药企业商业模式分类研究[J].上海医药,2014,35(5):42-43.
[4]董丽,黄泰康,袁红梅.我国制药企业专利价值链管理模型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11):966-967.
[5]茅鸯对,常峰.英国药品价值定价机制研究[J].上海医药,2013,34(19):31-32.
[6]武志昂.试论药品风险管理和质量价值链[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2):180-182.
[7]王淑玲,陈大华.药品零售商与供应商冲突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2009,6(6):35-37.
[8]解庆东,姚红卫.药品价格不合理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8):1-2.
[9]Urade BP.Haemoglobin Sandβ(Thal):Their distribution inmaharashtra,India[J].International JournalofBiomedical Science,2013,9(2):75-76.
[10]Sun W,Song L,Ai T,etal.Prognostic value ofMET,cyclin D1 and MET gene copy number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ournal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3,27(3):220-230.
[11]李力,张卓然,孟开,等.新医改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策略及效果的系统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59-60.
[12]孙利华,郭朗.基于价值的药品价格制定与调整的路径研究[J].中国药房,2012,25(7):345-346.
R954;F714
A
1006-4931(2015)16-0002-02
周宇升(1979-),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与管理药学,(电子信箱)zyusheng336@163.com。
2015-02-05;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