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一次“知行”
2015-10-24张建林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学314512
张建林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学,314512)
体育教学中的一次“知行”
张建林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学,314512)
教学有道:探讨教学规律 感受教学乐趣
2004年的一个雨天,笔者给任教的3个初二班各上了一节室内乒乓球技术理论课,没想到课后出现了一个奇迹,每天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学生用自己买的乒乓球拍挤满了学校仅有的11张水泥乒乓球台。这么多学生出现了一个不受教师约束状态下的完全自愿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从未见到过。于是,笔者对那一节乒乓球课进行了梳理。
一、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则
1.乒乓球的运行路线
笔者首先介绍了乒乓球对打时,球的一个象征性的三段弧(见图1),画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为发球,球落在自己这边的桌面,弹起过球网下落到对方桌面,再弹起下落。通过这个画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乒乓球基本的运行线路。
图1
2.基本的发球规则
发球要向上抛离后再击打球;击打球时球和乒乓板的接触点要在乒乓桌面垂直向上空间体的后面;击打球后球首先落在自己桌面上。
球弹起后过球网落到对方桌面上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碰到网过去后落在对方桌面上;第二种是碰到球网的上沿后仍然过去了,落在对方桌面上,这个球叫“网球”,也叫“公球”重新发球,除了发球时要重新发球外,在对方接球把球打过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下,是好球要继续打;第三种是球碰到网后弹回自己的桌面了。
球按第一种情况过去后,落在对方桌面上,但有时不落在桌面上,而是落在桌面的边沿上,这个球叫“擦边球”,是好球。擦在对方桌面的上沿是好球,这种球一般世界冠军来了,他也接不住。还有一种擦边球不算,就是擦在水泥桌的侧面,不是擦在上面的边沿上,这种球是不算有效的,要算打过去的人输一个球。
二、技术讲解
乒乓球的技术笔者凭直觉选择了击球点所处的三个区域为讲解的突破口,结合我们国家队前世界冠军邓亚萍的习惯接球点,及当时的两位国家女队主力也是世界冠军王楠和张怡宁的习惯接球点进行了重点讲解(见图2)。用显著的红色线把来球从桌面弹起后划分了三个阶段后,再进行介绍。来球从桌面上弹起后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升期,第二个阶段是最高期,这个区的时间最短,但高度最高;然后是下降期。笔者向学生介绍,我们中国的前世界冠军邓亚萍打球时就是接下降期的,她接的是下降的前期。笔者一边讲一边用红粉笔划了出来。在这个区域里接球有个好处就是,球从桌面上弹起来到接球,过程比较长,因此时间也比较长,自己可以做好充分地准备,想好怎么把球打过去等等。
图2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最高期,这个区域是这根弧线的最高点,从高往对面桌面的低处打是最容易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女子世界冠军王楠她选择了这个区域作为她习惯的接球区,打得对手手忙脚乱啊!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上升期,现在我们女子国家队里最厉害的是张怡宁,也是一位世界冠军,她就习惯打球的上升期。打这个时期要求自己反应要快,因为球从桌面上弹起来到接球相比前面两种打法,时间最短,所以要想习惯打这个区域,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辛的刻苦训练。这也练就了超常的快速反应能力,张怡宁拿世界冠军时,第二名外国的亚军和她比都相差了几个层次,根本没法和她打。因为球打过去就过来了,反应都没有。学生们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听着笔者讲解。
三、上课之后的效果
两周后,笔者下班时发现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两个学生还在学校水泥乒乓台上打乒乓球,笔者路过时什么也没有说,两学生朝笔者看了看,看到笔者没有意见,就放心大胆地继续打起乒乓球来。自此后每天放学这段时间,学校水泥乒乓台前,打乒乓球的学生明显地增多,刚开始全是笔者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后来其它班的学生也参与进来了。每个桌子边上围满了人,等待轮着打乒乓球。最后,因为这段真空时间,无人管理,又是在学校校内,为避免安全事故,学校相关领导出面,禁止学生在放学后留在学校打乒乓球。
四、反思
很多时候,笔者都在体育课堂中通过种种方式方法,企图让学生参与到笔者所教的运动中来,但缺乏对运动认同的学生总是只有很短的新鲜感。室外课由于环境干扰、学生准备活动后无法静下心来、不习惯站着听。室外课应该是在充分准备后进行的以身体活动为主的练习,室外体育课很难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只上室外课学生往往比较盲目,目的性不强、主动尝试方法缺失、没有明确的自我达成度评价的练习。
通过那一次偶然的“知行”教学尝试。深刻理解了“知”是通过一次室内的乒乓球技术理论课完成的,“行”是学生自己在这一节理论课的影响下,自己利用放学后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尝试、学习和练习打乒乓球。
浙江张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