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

2015-10-23王珍周伟刘轶华

水运管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监管模式

王珍 周伟 刘轶华

【摘 要】 为控制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带来的通航安全风险,从施工工艺流程和特点出发,分析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风险,在借鉴现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构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该模式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单位管理、施工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交通组织、预警与应急等方面,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的通航安全监管提供合理建议和科学指导。

【关键词】 深水航道;航道疏浚;通航风险;监管模式

0 引 言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我国沿海及沿江超大型船舶码头泊位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进出我国港口的超大型船舶流量也在不断增加。为适应吞吐量快速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的需要,与之配套的大型船舶深水航道、锚地等工程也在加快建设,以满足大型船舶满载安全进出港的要求。目前,大连、营口、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港口以及长江口区域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30万吨级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工程。

由于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量大、施工水域范围广、施工船舶多、施工时间长,同时还要兼顾港口正常营运,施工期间的通航风险大,海事部门现场监管压力也较大。因此,加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风险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模式,是目前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特点

1.1 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大型深水航道的施工过程主要体现在疏浚工作,这里的疏浚包括浚深和扩宽两个部分。航道疏浚的设备主要是挖泥船,疏浚土一般采用外抛或吹填造陆的方式。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1.2 工程施工特点

1.2.1 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

沿海港口大型深水航道长度一般约40多km,工程疏浚量约~万m3;大江河口大型深水航道长度一般约100 km以上,工程疏浚量约几亿m3,同时堤坝类整治建筑物也较多。由于大型深水航道工程量大,其施工周期长,少则3~5年,多则10年,甚至百年。

1.2.2 施工作业兼顾港口航道正常营运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一般是在现有航道基础上进行浚深和拓宽的,施工区与现有航道重叠,施工期航道仍有通航要求,需满足港口和航道的正常营运。

1.2.3 参与施工船舶众多,构成复杂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的船舶多,主要包括挖泥船、运泥船、构件运输船、拖船、工程船等,且都来自不同施工单位,大多以老旧船舶为主,甚至还有部分为强制报废船舶,大多船舶的设备存在缺陷。

1.2.4 施工水域范围大

在疏浚作业期间,耙吸式挖泥船需要抛前后八字锚,利用缩放锚链来调整自身的船位进行疏浚作业,占用水域较大。

1.2.5 施工船舶流量大

大量运泥船、挖泥船往返于挖泥区与抛泥区之间,增加了工程水域的施工船舶流量。

2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风险

2.1 施工船舶通航风险分析

(1)挖泥船在调整船位或作业过程中,易发生走锚或锚链断裂事故。

(2)由于部分施工船船况差,在天气条件不好时易发生触损、浪损、搁浅、沉没等事故,存在严重事故安全隐患。

(3)在突发灾害天气和海况条件下,紧急疏散大量工程船舶的难度较大。

(4)由于施工船舶属于不同的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2.2 施工对现有航道通航的影响

(1)航道疏浚工程是在原航道的基础上进行浚深和拓宽的,施工作业区与现有航道重叠,无法设立专门的施工区域。

(2)大江河口航道疏浚施工水域存在横江渡线或汽渡,工程的施工会对渡船或汽渡的营运造成较大影响,在渡线区域进行疏浚甚至会导致渡船或汽渡停航。

(3)耙吸式挖泥船作业水域大、锚链伸出较长,对过往船舶的影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擦碰锚链而引发侧翻事故。[1]

(4)挖泥船在施工作业时,将减小原航道通航有效宽度,甚至改变航道现有的通航方式。

(5)在工程施工期间,大型船舶的进出港效率和乘潮时间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单向通航的船舶,影响会更加显著。[2]

(6)大型船舶如在施工水域交汇,易造成大船之间、大船与小船之间、大船与施工船舶之间的碰撞事故。

(7)大量运泥船、挖泥船往返于挖泥区与抛泥区期间,将增加工程水域的船舶流量,从而增加船舶避让难度、船舶碰撞的几率。

(8)施工期间助航标志的不完整将会对进出港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

3.1 通航安全监管模式框架

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单位管理、施工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交通组织、预警和应急等内容。参考长江口等大型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方案及其实施效果,本文构建了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基本框架(见图2)。

3.2 工程项目管理

3.2.1 施工期通航安全评估

工程在申请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之前,应开展通航安全评估研究,分析工程施工期间和结束后存在的通航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和保障措施,确保施工期间风险可控。对通航安全影响较大的,应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进行优化。

3.2.2 施工作业许可

海事主管部门应根据规定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通航安全技术审核,对满足规定的许可条件要求的,颁发《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未获得《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的,严禁违法施工。

3.3 施工单位管理

3.3.1 施工单位安全诚信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单位安全诚信管理制度,结合诚信评级推出相关服务便利项目,对诚信级别差的施工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和跟踪控制管理,引导施工单位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施工船舶的安全状况。

3.3.2 施工协调会

在施工前,应召开由业主、施工单位、航运部门、港口主要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专题协调会议,明确各方安全职责及沟通联系方式、方法,以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安全保障和应急措施。同时,建立施工单位、船舶管理联系制度,定期召开管理共商会,及时沟通在施工船舶审批、签证及水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

3.4 施工船舶和船员管理

3.4.1 施工船舶营运资质管理

根据施工作业船舶准入标准,加强对施工船舶的评估,要求参与施工船舶必须申请船检机构的附加检验并取得相应签注。

3.4.2 船员培训管理

参与施工的船员应在施工前参与海事主管部门组织的关于法律法规、救生、应急应变等方面的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适合在该水域施工的培训证明方可参与施工。

3.4.3 施工船舶黑名单管理制度

对参与施工船舶建立施工船舶档案,禁止不符合规定的船舶擅自航行或参加施工。依据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违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情况、船舶发生事故情况和船舶安全检查情况等确定施工单位的信用等级。海事部门根据施工单位的信用等级,采取分级监管,督促施工船舶改善船舶的技术状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4.4 船舶交通服务(VTS)协管

在VTS中心开设专业操作台,“植入”专线电话,引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参与施工。“进驻”的港航企业管理人员结合海事部门的要求,主动对施工水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管制,将气象信息及航行安全信息告知“旗下”的项目部、施工船舶,并适时进行交通组织;施工船舶及时报告动态并接受同一指挥调度,全程处于施工单位的监控范围内。

3.5 施工期交通组织

3.5.1 改变通航方式

由于疏浚作业需占用一定的通航水域,如无法满足双向通航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单向禁航、全面禁航或限制性通航。如疏浚作业无法满足航道单向通航要求,则应运用航道转移技术设置临时航道或运用时间转移技术进行错时施工。[3]

3.5.2 交通控制

基于协同控制理论,采用能够与不断变化的船舶交通状况相适应的手段和设备,及时采集和交换有关信息,从而采取不同方式影响和控制船舶动态,指挥船舶交通。主要手段有港口控制、海巡艇现场疏导、VTS监控等;主要的控制方式有控制航速、远程控制等待、延时进出港、交通引导等。

3.5.3 分时错峰

疏浚船舶在船舶流量高峰时减少作业强度,主动避航,以确保通航效率为主;在通航流量小的时段,海事主管部门配合疏浚船舶全力作业,引导通航船舶主动避让,将时间和空间让位于疏浚作业。

3.5.4 船舶编队

基于排队优先理论,通过VTS中心对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进行科学编队,保持合理的进出船舶流量和安全间距,使船舶流量维持在合适、可控水平。在编队时,应尽量将影响较大的船舶集中安排在一天或某个时段进出深水航道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施工船舶保持足够的安全会遇距离或根据要求停工让航;与航道疏浚施工建设单位保持动态联系,随时通报超规范船舶信息,及时组织施工船舶让航和恢复作业,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

3.5.5 设置报告线和拦截线

如大江河口建设深水航道或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水域存在与其他航道(航路)交汇,且附近船舶流量较大,则应在交汇区或施工区附近设置合理的报告线或拦截线(海巡艇),以防止船舶误入施工区,导致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3.6 预警和应急

3.6.1 恶劣天气预警

加大对雾情、大风、水情等气象资料的收集,准确判断降雨量和水位涨落趋势等,及时发布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安全预警,并根据预警的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3.6.2 施工水域警戒

在核心施工区上下游,配备足够数量的大功率全回转应急拖船,昼夜备车值守。对误入或闯入施工区的船舶,强行拖带、顶推出施工区;对严重危及施工安全的船舶,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紧急避险。

4 结 语

科学、合理的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是目前大型深水航道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施工工艺流程和特点出发,在分析施工期通航风险的基础上,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单位管理、施工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交通组织、预警和应急等方面构建了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的通航安全监管模式,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的通航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正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J].航海技术,2009(1):68-70.

[2] 袁军,寿建敏,寇军.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第3期工程通航及疏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0(4):31-34,37.

[3] 严桂强,梁立,杨剑锋.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航道转移技术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0(1):80-83.

猜你喜欢

监管模式
脱钩背景下行业协会监管模式探析
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及对我国监管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发展和监管模式探析
分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模式及其影响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
新兴网商组织监管模式构建研究
试论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