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与迁移
2015-10-23朱建霞
朱建霞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与迁移,良好的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对语感的把握能够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语感迁移到写作训练当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根据教学的经验总结,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迁移学生的语感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迁移
语言的学习,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靠什么来维系的呢?那就是语感。语感是评价一个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指标。语感维系着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同时又需要在从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去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让他们学会在写作中迁移,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力,良好的语感,就是对语言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用心去感受语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语感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阅读来完成的,阅读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关于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些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从字词入手。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的字词量比较多,对字词组合的规律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很有效的一个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去阅读,例如读一些中外名著。在阅读中多去留心作者的写作手法,多去欣赏文中的句段,思考作者的措词,进而扩大词汇量,为语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模糊字词”,许多字词的意义存在模糊性、意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反复去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每每遇到都要加以强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并牢固掌握。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感培养的过程中才不会有障碍,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发扬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语感的培养有赖于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统一思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并耐心指导,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是自由的,才能够更好的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独特的感受力。
再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学习的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十分重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创造性的前提,教师应该多在教学活动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运用字词组织句子,运用句子写成文章。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学习,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感受老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的思想,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感知的能力,有了良好的语言感知力,才能够实现对语感的迁移。
二、语感的迁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迁移是指一个人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现行问题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迁移就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去理解文字。语感的培养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很好的理解事物,语感的迁移是对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的运用。良好的语感为语感的迁移打下了基础,语感的好坏决定着能够发生迁移的程度。
1. 语感的迁移能够使学生在多彩的文本中很快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例如在教学《风景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可以从缤纷的文段中,运用自己良好的语感,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终找到了文章的主题: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语感迁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进一步的培养了他们语言感知的能力。
2.语感迁移能够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积累培养的语感,通过作者对小说人物言行等各方面的文字描述,分析出他们的思想与性格。在对杂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作者表层文字所要表达的深层意蕴,这也要归功于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积累的语感,能够概括出许多语法规律,这让文言文的学习难度降低了许多。
3.丰富的联想也需要以语感的迁移为基础,通过语感的迁移,分析出不同事物相同的本质,培养联想首先要从文本入手。学生要反复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为展开联想做好准备。例如,在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的理解中,运用积累的语感,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地”、“方”两个字不能连在一起,发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轻松了,为学生对文本的联想打下了基础。
学生语感迁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例如在学习诗歌《纸船》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的阅读,以及与艾青的另外一首诗歌《我爱这土地》相对比,让学生在对两首诗歌的反复诵读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相同的思想。
概括的说,语感的培养就像一股清泉,通过学生大量的积累,广泛阅读,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加大清泉的水流量。在语感迁移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引导,让语感这股清泉沿着即定的河道,顺利流淌,不至于到处分支,影响到它汇入大海的冲击力。良好的语言感知力为语感的迁移提供了保障,语感的迁移是对语言感知力的巩固和加强,二者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大对二者的教学力度,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体现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桃红.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2]张慧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D].教育导刊, 2008(05)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7)
[4]王根志.模糊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5(12):34-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