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导向下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2015-10-22李红岩王学梅
李红岩 王学梅
【摘 要】高等学校的专业认证以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考核目标,从而引导专业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本文着重探讨了专业认证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改革;本科
0 引言
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逐渐成为潮流,为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改革契机。为了顺利通过专业认证的考核,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考虑社会上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以学生为本,重新审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除了必要的学校政策引导以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仍然是教师。为了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将改革措施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本文着重探讨专业认证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策略。
1 专业认证体系的考核指标和要求
为了提升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构建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1年,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颁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了机械、电子信息等10大类工程专业的详细认证标准。2013年,“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在韩国首尔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
专业认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从多角度对培养质量就进行评价和考核。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包括7项指标,其内涵摘要如表1所示[2]。
在表1所列出的通用评价标准中,可以看出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从七个大的方面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考核,它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培养方案中预定的毕业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体系重在考核全体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是为了找不足,而不是为了找亮点[3]。
2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2.1 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应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在培养掌握信号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这一较大框架下,可以设置电子技术,通信工程,信号处理三个子类专业方向,以适应学生对专业方向的不同兴趣。在高年级选修环节,设置子类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避免课业过重负担,使学生在学习上的精力分配更有针对性。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对于课程中难度较高的重要知识点,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因为理解不了知识难点而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慕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授课方式可以很好的处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如果将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供学生下载,那么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仍然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视频反复自主学习。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授课手段为专业发展服务,要求老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理念上对微课资源传播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把握好微课教学。
2.3 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以完成项目为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没有系统掌握项目所需知识的前提下,直接由项目引导,根据项目需求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而完成项目。这样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项目中需要的知识如果是课堂上学过的,则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后,会带给学生独特的巅峰体验,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如果所需知识是课堂没有学过的,则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鼓励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电子技术培训基地,利用基地的设备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 导师制引导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热情
大一新生一般来说尚未接触专业课程,对专业的认知非常有限,尚未点燃起浓厚的专业兴趣。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在学习高等数学等重要课程时,如果不清楚这些课程和专业的联系,学习时容易懈怠。没有打好数学的底子,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会面临很大障碍,个别学生甚至会转专业转学。所以,采用类似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制”的方式,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专业方向,快速融入专业学习,根据兴趣特点指定适合个人发展的大学学习计划。此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提高实际科研能力。
3 结语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专业认证是高等学校的潮流和趋势,使得专业培养质量的考核有据可循。以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平衡科研和教学的精力分配,为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3版)[EB/OL].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22.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秘书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EB/OL].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17.
[3]蒋宗礼.工程专业认证引导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5.
[责任编辑:汤静]